第55集 兵家-兵家“五事”对医家的启示

第55集 兵家-兵家“五事”对医家的启示

00:00
18:24


已购买本课程的同学,请添加正安答摩半夏微信号【damoxzs】,回复数字666,审核通过后即获入群资格,群内不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打卡、学习交流等活动,还会派发多种福利哦。


【课程内容】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兵家眼中的大事与医学家该重视的事。


 

《孙子兵法·始计篇》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说的是: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与对待的。


 

这句话,其实我们也可以改成:「医者,死生之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医学的对象就是生命,「人命至贵,贵于千金」, 所以对于生命,都该有敬畏之心。对生命的不同表现状态,比如健康、体质偏差、亚健康、疾病或者是疾病后的调养,医学家们都得有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临床的诊断、治疗、调养,更该周密地观察、分析与处理。


 

好!我们下来看看,兵法具体上是怎么重视这个「国之大事」的。


 

下来这一段,就是孙子兵法里面讲的兵家五事:


 

《始计篇》说:「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什么是军事家要注意的五项大事?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下来,我们逐一分析。


 


 


第一:什么是道?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指的是,如果能做到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就可以对付各类敌人。


 

兵法上强调「与上同意」,这里给我们的提示是:医生治病,医患之间要互相配合得好,疗效才会有保障。


 

《内经》就讲过:「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爱财不爱命,或不遵医嘱、恣意妄为者,都会贻误病情或治而难见效。


 

这实际上是病人对于医生的态度如何、对疾病的态度如何、是不是相信医生、能不能配合治疗、对于战胜疾病有没有信心等问题。


 

如果医生诊断与治疗尽心尽责,病人信任医生,遵守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就叫得「道」,否则就是失「道」,是否得道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影响非常大。


 


 


第二、兵法上,什么是天?「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兵法上讲「天候」。包括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


 

用兵之道,春夏秋冬、昼夜晨昏、风雨明晦都会影响到行兵布阵作战的所有流程,当然都要考虑。


 

医学上何尝不是如此?


 

这些内容,之前我们已经讲了不少讲,我们该有体会。中医是讲究天人合一的,而且我们的太极图也经常用到春夏秋冬、昼夜晨昏的不同时段的阴阳升降,生长化收藏的推理,人体的阴阳气血也发生相应变化。


 

还有自然界的各种致病因素,比如风寒暑湿燥火的轮转以及对人体的影响,都有时间性的关系。甚至也讲到过,晴天跟阴天,人的经络之气的浮沉不同,用针效果也会不同。所以养生与治疗都有了「因时制宜」这一说,这些都可以跟兵家相佐证。


 


 


第三,什么是地?「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兵法上,是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


 

比如,要安营扎寨,安在什么地方才方便守,或者利于进攻?如果是长途奔袭,你得知道最佳路线;如果玩埋伏,你就要选既方便隐藏也方便进攻的地方;如果是要摆堂堂之阵,地方就得宽阔而平坦;还有不同兵种的作战,骑兵对地理有他们的要求,步兵有步兵的地理要求等。


 

放到医学,更注重地理上的东南西北,因为东南西北的阳气分布、寒热燥湿是不同的。甚至地理环境,在医学上考量也不同。


 

比如你是在南方的一个盆地,那么就容易聚湿聚热。所以在某个地区做医生,还得考虑某一地区的多发病、常见病,比如有些地区有水质问题,结石的发生率就比较高。这里有一个因地发病的大问题。所以,临床上强调养生与治疗的因地制宜、因地施药。


 


 


第四,「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说的是兵法上指将帅的才能。军事将领,应该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中医学重视医生的个体文化素质与专业修养。要求医者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叶天士也指出:「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聪颖,读万卷书,而后可以言医。」


 

作为医生,他们的智、信、仁、勇、严这几个字,会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作为医生,就该精勤不倦、博极医源,具有丰富而专业的知识,这是智;


 

有了这个做底气,既对自己自信,加上自己的人品值得信任,这会让病人有信心,与病人交流,也做到言必信,这就是信;


 

对患者具恻隐之心、慈悲心、柔软心、父母心,这是仁;


 

诊断、处判针药,果断而行;详察形候方药,纤毫勿失,无得参差,这是严。


 


 


第五是法,「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在军队,是指法规法令。兵法上讲明法审令,指的是军队的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政令如何通行的问题。


 

这个落实到医生身上,一是遵守医学法规,二就是对专业上的理法方药等熟悉。



临床上要求医生必须明白医学道理,比如: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六淫七情、体质等内容;


 

诊断上,心中有诊断标准、辨证规范,才能做到诊断清晰。


 

治疗上,掌握多种临床治疗准则及治疗手段,适当地选择是用方药,还是针灸、推拿、按摩等。


 

如果具体到方药,对于医生来讲,「药」就如同麾(huī)下战将,所以应该熟知药物的四气五味、功用、主治、剂量、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开出的方符合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


 

只有明了理----针的准绳,知彼知己,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解决病证,疗效卓然。


 


 


最后一句是归纳,「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对于道、天、地、将、法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了解就能取胜,否则就不能取胜。


 

医生如果能像军事家一样,做到这五方面,那么临床疗效就应该会很不错。为医者治病,犹如将之用兵,所以,也须具备同样的素质。


 


 


《孙子兵法·作战篇》又说: 「故司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司兵之将就类似于医师,手下的兵种有药、针、灸、推拿、刮痧、拔罐、气功等。



要知道它们各自的适应症及擅长。


 

比如疾病以不通为主者,偏物理的方式如针灸、推拿等更易见效。需要补充物质如阴、血、精等,药物方式更为直接。


 

兵种之下就是兵之所能,比如方药,对具体所用的每味药物的气味、功效、主治、特性、擅长、与其他药物配伍的利弊都要了如指掌。这样来治病,就能 「用药如用兵」。


 

良将必能因材施用、排兵布阵,医者治病亦必须通晓药性,四气五味、归经功用须熟知于心,君臣佐使,遣药组方,依度而循。


 

甚至明白中西医各自的利弊,选择最好的方式进行治疗,或者是推荐最好的方式给患者,这样的医生,患者是能以性命相托的。


 


 


《谋攻篇》又说:「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说的是:知道是否可以开战,或开战利弊者,胜率大。


 

知道是否该集中兵力或分兵而战者,胜率大。


 

君、将、士卒上下同心,同仇敌忾者胜率大。


 

备战得好与无备者比,胜率大。


 

将帅有本事,君主又放心不插手乱指挥者,胜率大。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五方面,就是取胜之道。


 

放到医学,就是医生面对病患,能治不能治,难度有多大,不同的治法利弊得失如何,心中得有数。这样的治疗,成功的机会更大。


 

战略战术上,根据不同病情,是该直捣中军还是分进合击,要有设计与执行。医患相互信任,合作无间,病就易治。


 

至于备战是否好,手术科之外,其他治法全在医师平日的自我要求与自我修习了。真功夫在,就容易应对各种疾病。


 

至于「将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这一句,可能有人有疑问,有上司会干扰医生治病吗?别说,还真有。


 

比如西医治病是有临床指南或路径的,也就是说有基本套路,他们是讲究规范的医学,我们不好横加评议。但现在不少中医院也引入临床路径方式,规定某病证该用定好的某方,尤其在病房。


 

这样表面看是规范了,减少了低水平医生的可能偏差,但却限制了高水平医生的个人学术特长发挥,也不符合中医的恒动、变易观念。


 

所以,中医治病,在保证医师基本素质的基础上,还是少干预他们的操作为好。


 

能做到以上这些,医生治病的成功率就更大。


 


 


《谋攻篇》又总结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所以说: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或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或许经常看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说法,这基本是一种没文化的说法。知彼知己,最多也只能做到打仗无大风险,或者去到不败,可没说必胜。


 

不败不等于胜,平手,或此得而彼失,可以拉平,也可叫做不败。


 

所以,常胜将军有,但百战百胜的将军几乎没有。


 

治病更是这样,医家高手有,但什么病都能治好的没有。


 

可记得扁鹊最后见齐恒候的退走?因为已经没得治了。可记得华佗的一些说患者没得治的预判?


 

所以,如果有碰到医生敢吹什么病都能治好,那他是一个大医还是一个江湖大忽悠?就不难判断了。


 

知彼: 是知患者病情难易,体质背景,还要考虑性别、年龄特征,天时、气候,地理特征。知已,知道自己的能耐大小,所擅长与不擅长。


 

这样打仗或行医,把握度自然就大很多。


 

还有一点我们该注意的,《孙子兵法》重谋略,但你的谋略再好,也必须以实力做基础。没有实力,你的谋略就根本无所施展;但是如果没有谋略,你的实力就施展不到位。


 

所以,谋略与实力,两者该有机地统一起来。


 

(本集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水月清影_moonchina

    潘老师讲得太好了!

  • 一山一水一好人

    感谢、感谢、感谢

  • 娉婷雨荷

    已经在听第二遍了

  • 静默儿

    医生,精勤不倦。

    听友381576693 回复 @静默儿:

  • 宗岳太极

    想联系潘老师.13718574958

  • 笨小璇

    谢谢老师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