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

大栅栏

00:00
03:01
游客朋友,老北京人有句顺口溜:“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说的就是早年间大栅栏的地位和繁华景象。大栅栏(读作“大石烂儿”)位于前门大街西侧,从东口至西口全长275米,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前门外的一条著名的商业街。现在也泛指包括大栅栏街及廊房头条、粮食店街、煤市街在内的这一区域。 大栅栏地区兴起于元代,建立于明朝,从清代开始繁盛至今。1900年义和团曾一把火将整条街付之一炬,但重建后依旧繁华。而大栅栏的由来,要追溯到明孝宗弘治元年,也就是公元1488。当时,北京有“宵禁”政策,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由朝廷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栅栏。而大栅栏原称廊房四条,“廊房”指的是用于临街经营的店面房。清朝时这里已成为主要的商业中心,因为买卖多,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盗贼,栅栏建得比其他地方都大,又很好看,所以称为大栅栏,而胡同的名字也随之改称大栅栏。 大栅栏在北京历史上是繁华的商业娱乐中心,过去人们以“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的美誉来称赞大栅栏,所以这条街是条商业街,而不是居民区,这条街上并没有什么名人故居或古迹,如果非说有些古老的东西,也就是一些百年老字号商铺。 清朝前期由于内城被划为皇城,禁止百姓进入,大量汉人被迫迁居南城,即原宣武区和崇文区。“当时原宣武区住的汉人大部分是富商,而原崇文区以小手工业者和小作坊为主。”人口多了,经济也就繁荣起来,大栅栏逐渐成为了商户聚集之地,商品主要以日用品为主。如今,大栅栏街又重建复原了古时候的样子,出现的是一片商业街的景象,除了旧址老房的北京丝绸商店、瑞蚨祥绸布店、内联升鞋店、六必居酱菜店、荣宝斋文房四宝还徐徐透出百年的光泽之外,同仁堂、张一元茶庄、长春堂、月盛斋熟肉店都已经门庭更新了。诸多外来的风味饮食也各据一方,形成了新型的饮食文化特色。不过,由于北京整体商业环境的提升,零售业的重心早已不在前门地区,大栅栏的商业地位已不如从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37166tixm

  • 秋庭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