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咱们再往前走几步,会看到一座有好几个小名的桥。看,就是这座桥了,它叫做万宁桥,为什么说它有好几个小名呢?您听我跟您说呀。在地里位置上来说万宁桥位于北京地安门外所以它又叫地安桥,又因为地安门是皇城的后门,所以又叫做后门桥。当然了,它还不仅仅这三个名字,咱继续往前走,听我继续讲。 咱们现在看到的这座长十多米,宽将近十米的单孔汉白玉石拱桥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也就是1285年,那个时候可是忽必烈统治下最兴盛的时期。当时的万宁桥是座木桥,那个时候它的“小名儿”还不叫“后门桥”,据史料记载元代的时候,万宁桥又叫“天桥”,因为那个时候进入北京皇城的漕运船只必须通过这里,而京杭大运河的北京段“通惠河”不仅仅是忽必烈下旨修建的,连通惠河的名字也是忽必烈在万宁桥上起的,加上它还是忽必烈进出北京必走的桥。所以它的小名才能够有资格叫“天桥”。 我们之前说过万宁桥刚开始是座木桥,在元代的时候改为石拱桥,那个时候石桥跨在什刹海入玉河口处,是元代大运河漕运的始点。明清两朝对万宁桥也都进行过多次修建,这个石桥最大的特点是东西石拱券上方各有一只雕醨状吸水兽,我们可以看到在桥两侧石砌护岸的四边各有一只鹿角分水兽,趴在岸沿对视着桥孔,分水兽长1.77米,宽0.9米,高约0.57米,也就是说正好像是一个十七八岁男孩的大小,分水兽的头顶有一对鹿角,瘪嘴翘鼻圆眼睛,浑身都是大鳞片,还有一条粗壮的尾巴,这四只分水兽的姿态都不一样,全部都活灵活现,大有了解水势,保一方水运平安之意。 那个时候万宁桥既可通行,又可以当闸治水,如果说积水潭是元大都的胃,那么万宁桥无疑属于咽喉,它吞噬过太多的财富,直到明朝毁弃元大都,它的位置被取代,万宁桥仿佛一夜之间就老了,打掉了牙也只能往肚子里咽。 如今,万宁桥道路一侧,立了一块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恢复了其古称:万宁桥。人们把这座残败不堪的石拱桥作为宝贝来对待,先是拆除两侧煞风景的广告牌,修补破损的雕花桥栏与望柱;继而又挖开被封堵的桥洞,并疏浚两侧的部分河床,使什刹海之水从桥下流过。曾经蓬头垢面的万宁桥,终于可以在水中照一照镜子,梳妆打扮一番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万宁桥已收拾得干干净净了,甚至流露出几分娇羞的神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讲的真好!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