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朋友,欢迎您游览客家特色古民居中的围龙屋。在围龙屋的一楼,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一处浮雕。这处浮雕讲的是客家人的五次迁徙,史诗般讲述了客家人的发展历史、“客家”名称的由来,以及客家精神造就的这个我国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民系”。 我们由右往左看,可以从中了解到客家人的五次大迁徙,那接下来,就由我为您简单讲述一下这五次大迁移。 先来说一下第一次大迁徙。那是在东晋怀帝永嘉5年的时候。当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进扰中原,东晋统治者被迫将国都从洛阳迁到南京。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官员和平民也随之南迁。这些中原汉人为了避免与原户籍者发生混淆,新来者的户籍便称为“客”。 而第二次大迁徙发生在唐代末年。黄巢起义时,第一次南迁至江西、安徽等地区的客家先民,倍受战乱蹂躝,客户居民不得不再向南迁移至皖南、赣南、闽西、粤东等地。 第三次大迁徙是在北宋末、南宋初。那时,因金人、元人相继大举进扰中原,宋高宗南渡,这就又引发了一次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避难的浪潮。而客家居民中,不少人都参加了阻抗元兵的战斗。宋亡后,他们只好退住粤东、粤北地区。 由此可见,客家人的祖先前三次大迁徙都是为了避难求生。而到了清代初年,这时生活已较安定,家族都经过了数代的繁衍,人口增加很多。在偏僻的山村,人多地少,难以为生,必须向外发展。又因清康熙年间,定了“移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政策,鼓励客家人向外迁移,形成了赣闽粤客家地区的客家人向四川、湖南、广西、台湾等地迁移的热潮。这就是第四次大迁徙了。 最后,再为您介绍下第五次大迁徙。清末,客家人洪秀全领导太平军在广西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许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迁徙到广东南方山区、海南岛等地居住,也有不少人向海外移民。因而形成了客家人遍布全国和南洋一带的新局面。? 由此可见,“客家人”是一支具有独特生存方式和顽强生命力的特殊民系,它在千年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慢慢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民系”,并最终成为汉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在五次迁徙浮雕左边您还可以观赏客家的农耕用具和生活用品,感受客家祖先的勤劳和智慧。 好了,“客家五次迁徙”浮雕就先为您介绍到这里了,链景旅行小秘书希望您能从浮雕以及我的讲解中,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史诗,了解客家文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