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寺石窟

慈善寺石窟

00:00
02:38
亲爱的朋友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慈善寺石窟,它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城东6公里处的漆水河西南岸。石窟开凿于隋仁寿年间,唐高宗永徽四年,又大规模续建。石窟当年是为隋唐两朝皇帝后妃及大臣到麟游消夏避暑做佛事所建。其地山环水绕,林木葱郁。现保存有三大窟,四十余尊造像,南北两大窟主佛均高4.5米以上,所存造像,圆润丰满,工巧绝妙,时代风格鲜明,是隋唐皇家寺院佛教艺术精品之作。1992年4月20日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0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慈善寺石窟总面积不大,但特别可贵的是,这尊大佛因未经后代装修,仍保持了初盛唐时代原有雕刻特点,无不反映了初盛唐雕刻造像的雄浑而又精美细致的高超手法,并且成为唐代雕像在刀法上的一种典范。较大的有两窟。第一窟主佛高5.5米,为隋代开凿镌造。隋代所遗佛教文物较少,如此高大完整的隋皇宫石窟造像,极其珍贵。立佛,巍然屹立,造型完美,五官端正明显,具有雍容庄重的风彩。唐高宗李治时,佛教得到进一步发展,永徽四年,右领军郎将薛仁贵奉旨对慈善寺石窟继续扩建和开凿,第一窟左右两侧的立佛和第二窟站佛、菩萨等均镌于这个时期,石刻造像刀法成熟,线条细腻流畅。第二窟唐代所刻的“敬福经”是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世俗佛经,窟内主佛与洛阳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一样,开始有了武则天的身影。唐文宗开成元年,麟游突发暴风雨,漆水河暴溢,慈善寺佛舍被冲毁。慈善寺石窟造像为研究唐代宗教和文化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是隋唐佛教石刻艺术的不朽之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