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00:00
02:05
唐代初年,唐太宗因南征北战而积劳成疾,群臣建议修筑离宫,以避炎暑。太宗决定以隋仁寿宫为基础,加以修缮,并改名为九成宫。自贞观六年到十八年,唐太宗曾5次来九成宫度更。 《九成宫醴泉铭》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代表作,被誉为楷书之宗。碑文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宰相魏征,文中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寻找水源的故事。贞观六年,唐太宗到九成宫避暑。因宫中缺水,太宗亲自寻找水源。一天,太宗散步到城西背前处,看到那里的土壤有些湿润,他用手杖疏通了一下,随即一股清澈甘甜的泉水就涌出地面。于是起名醴泉,周围修起石栏,开凿石渠将水引人宫内。《九成宫醴泉铭》描绘九成宫:“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阁,高阁建周,长廊四起,栋字胶葛,台榭参差,仰观则落遗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辉,照耀云霞,蔽亏日月。”唐代名画家李思训曾作《唐九成宫纨扇图》,生动形象地直接描绘了九成宫的景象。唐高宗李治登基,又将九成宫改名为“万年宫”,他和皇后武则天先后来过8次。除隋唐两代帝王、文武重臣外,一些文人学士也曾涉足九成宫。王勃在这里写有《九成宫表与颂》,卢照邻在这里写有《病梨树赋》,王维、杜甫、李商隐、吴融等唐代著名诗人均在这里写过咏颂麟游山水的不朽诗篇,医学家孙思邈还在石臼山采过药,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继唐玄宗之后壮丽的九成宫因无人居住和管理而逐渐荒芜,终于在唐代末年毁于洪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73777pxxh

    建议:介绍说话的时候,不要播放音乐,如果想播送,音量也一定也小,载小,不然,者背景音乐汇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