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武装起义的道路(3)

走武装起义的道路(3)

00:00
02:48
“抽刀断水水更流”。虽然革命党人的起义多次失败,但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坚定的革命党人仍为建立理想的民主共和国而前赴后继。游客您好,您现在看到的就是血染黄花岗。1910年11月13日,黄兴出席了在南洋槟榔屿由孙中山召开的秘密会议,会议决定再次组织广州起义。此后,为了筹备广州起义经费,黄兴、胡汉民等分别前往南洋各埠。这张就是黄兴抵达保怡,也就是马来西亚时,与南洋华侨领袖郑螺生等的合影,前排左三就是黄兴。1911年4月23日,黄兴由香港赴广州部署起义,在越华路小东营5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这里记载着黄兴回国举行起义离开香港前夕,写给南洋各地诸同志的绝命书,表示拼死一搏的意愿。4月27日,著名的“黄花岗起义”爆发。下午,黄兴亲率敢死队百余人,猛攻清廷两广总督府。他身先士卒,勇猛冲杀,虽被枪弹击中右手食指中二指,仍坚持战斗。因敌众我寡,起义遭到失败。此役是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牺牲者甚多,悲壮而惨烈。后仅收殓七十二位烈士遗骸安葬于广州黄花岗。您看,这些就是被铺的革命党人牺牲前的照片,以及黄花岗烈士墓及陵园。“黄花岗起义”失败,但在全国起了极大的革命激励作用。正如孙中山所说:经过这次起义,“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同时,这里还有黄兴在香港养伤期间,听闻长江中下游革命形势发展迅速,因痛念广州黄花岗之役死难烈士,遂填《蝶恋花?挽黄花岗诸烈士》以凭悼纪念。革命的热血染红了黄花岗,但这血染的风采却将革命的历程推向了高潮,指引着一代又一代革命人前赴后继。好了,就先为您介绍到这里,我们稍后继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