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咏鹅(唐 骆宾王)

002 咏鹅(唐 骆宾王)

00:00
16:08

咏鹅
骆宾王(唐)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诗文浅译: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拨:划。
一只只鹅,伸着弯曲的脖颈对天长歌,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划着清清的水波。


诗词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首咏物诗。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鹅的特征来进行描写。自然、真切、传神。
这首诗背后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七岁那年,住在乡下的骆宾王,家中来了一位城里的客人。
客人逗他:“小家伙,你在这儿平时都能玩啥呢?肯定没看过《熊出没》和《喜洋洋》吧?”
看着骆宾王一脸茫然,客人心里极为得意:果然不比我们城里人有见识。
却不想,骆宾王突然冒出一句:“我喜欢写诗。”
客人一听大笑:“这不可能,吹牛也得有个限度。”
骆宾王一指着远处池塘里的一群白鹅,张口做出了这首《咏鹅》
客人瞬间惊掉了下巴。
凭借着这首《咏鹅》,骆宾王获得了“江南神童”的称号,一时间,红比鹿晗,方圆百里,别人家的父母,打得孩子哭声一片。
次年秋,县里举办童子科考试。骆宾王再次艳惊四座,写出了一首《玩初月》:
忌满光先缺,
乘昏影暂流。
既能明似镜,
何用曲如钩。
如果说,《咏鹅》是一幅童趣满满的画卷,《玩初月》则是一篇富含哲理的格言。
这就厉害了。想想很多人,八岁的时候,看着月亮,能够说上两句儿歌,就可以让父母笑开了花。
等到了七老八十,终于能凑齐五十六个字,就会摇头晃脑,到处炫耀自己会写诗。
这样一比的话,真的好扎心,你努力一辈子的天花板,也不过是别人的起跑线。


作者生平:
骆宾王 ,字观光,生于义乌(就是今天的浙江义乌),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而且四杰之中,骆宾王的诗作最多,相传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骆宾王出身寒门,好在他的父亲曾经是青州博昌县令,但却在骆宾王18岁的时候去世,生活变得更为窘迫,此后他先后在博山、兖州瑕丘县居住过,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
22岁时,骆宾王赴京赶考。在那个考试不糊名的年代,考生的名气,是能够为自己加分的,但骆宾王既不认识皇亲国戚,也不屑于作秀包装,结果名落孙山。
落榜后,骆宾王终于明白,考试拼的不仅仅是知识。经朋友推荐,在右卫军中,谋了一份差事。虽然职位低,薪水不高,但好歹落户帝都。骆宾王觉得很满意,然而让他没料到的是,这份差事他还没有熬完五年的最低任职期限,就被炒了鱿鱼。原因是年少的有些放荡不羁,他经常呼朋引伴流连在长安的游乐场:斗鸡、赌博、杂耍……。而偏巧有一次在赌场“诗剑传家”的骆宾王,参与了械斗,被巡街的官兵,抓了起来,最后以行为不端的罪名,被开除公职。“神童”的光环,也遮不住博徒的污点。昔日好友,避而不见,心灰意冷的骆宾王,只得收拾行囊,准备返乡。
途中,偶遇道王李元庆。李元庆早闻骆宾王的才名,便邀请其担任王府录事,负责起草各类公文。文采卓绝的骆宾王,从事这份工作,如鱼得水,道王主政的豫州,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差不多等同于非洲,到了骆宾王的笔下,却秒变欧洲。这样的奏章,呈上朝堂,自然龙颜大悦,骆宾王也因此深得道王倚重。
唐朝有个规定,王府官员任职,最长不得超过四年。是为了防止王爷和下属,日久情深,合伙闹革命。到了骆宾王任职的第三年,道王让骆宾王写篇文章,陈述一下自己的能力,好在次年离职的时候,让吏部重新安排,定个好一点的职位。骆宾王却不愿自夸,反而大谈“自举用人”的弊端,顺带对道王进行了暗讽式的批评教育。说这样做,对上是干扰治国大计,对下有损君子之风。让我主动炫耀本领,不如脱了官服回家
于是任职满四年的时候骆宾王离开道王府,回到了老家兖州,十年间,寄情山水,留下了不少诗作。但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骆宾王上有老母,下有妻儿,几亩薄田,无法维系生活。面对现实,中年的骆宾王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生。
公元665年,高宗泰山封禅,要求沿途各州,举荐“山野遗彦”,为朝廷所用。骆宾王抓住机会,成为从九品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任职第三年,一次朝会结束,上级官员例行检查,发现祭品的摆放,错乱无章。这在礼节、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是大错。身为奉礼郎的骆宾王,因此犯下“不敬之罪”,被“停职待处”。
这一年,吐蕃再次犯边。礼部侍郎裴行俭随军出征,有意让骆宾王担任军中幕府,却被婉拒。此后数年骆宾王曾从军西域,宦游蜀中。在蜀中时,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与卢照邻往还唱酬。
678年(仪凤三年),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这个官职本就是监察官员犯罪的,是个得罪人的职业,当时又赶上武则天当政,骆宾王多次上书讽刺,任职不到半年就触怒了天子,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写诗力辨冤屈,却没什么用,幸好次年8月朝廷新立太子,依例大赦,骆宾王才重获自由。
680年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弃官游广陵,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684年(嗣圣元年),武则天废中宗自立,这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李勣之孙)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为徐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起草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zhào檄xí》:“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
武则天读至“一抔póu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皇然问:“谁为之?”
或以宾王对,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qiān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孟棨qǐ《本事诗》则说:“当(徐)敬业之败,与(骆)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戮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另有一说表示骆宾王跳水逃生,亡命于“邗自白水荡”(今启东吕四一带);而追兵将领怕承担对朝廷重犯追捕不力的罪名,杀了与他们相貌似的两个人交差,骆宾王遂得以隐名活了下来。死后葬于南通。而据《中国名胜词典》记载:“骆宾王墓:在浙江义乌县城东15公里枫塘。墓前石碑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建。”也有学者表示,南通和义乌两地的骆宾王墓都是衣冠冢。
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惠惠小耳朵

    还真是坎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