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第22讲: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00:00
14:17

我们接着看《大学》最后一个部分,“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


《大学》说,为什么讲,要使天下太平,在于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呢?这是因为: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xié)矩之道也。”


平天下在于治其国,这是因为,在上位的领导者,能做好表率,尊敬老人,那么民众就会兴起孝敬之风;在上位的领导者,能敬重长辈,那么民众就会兴起敬长之风;在上位的领导者,能抚恤孤儿,关怀弱势群体,那么民众也不会违背社会公德。


因此,在上位的领导者,拥有了权力,是不是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呢?不是的,也有规矩在约束着他们,就是他们必须先规范自己,才能推己及人,处理好更广泛的人际关系。絜,是画直线的工具,矩,是画直角的工具,絜矩之道,意思是做事的规矩法度。


即使做领导,也是有尺子在量着他们的,如果上梁不正,必然会下梁歪,房倒屋塌,他自己也会被砸死在里面。相反,他做得正走得直,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会从心里尊重他,信服他,跟从他,这才是做领导的正道。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做领导的人,无非要遵循“忠恕”的原则,忠,就是中心,心要放得正,忠于己,忠于人,忠于事;恕,就是如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学》说,你自己如果厌恶你的领导这样对你,你就不要这样对待你的下属;如果你厌恶你的下属这么对你,那你就不要这样对待你的领导;如果你厌恶你的前辈这么做事,你就不要以这样的方式对待你的后辈;如果你讨厌后来的资历浅的年轻人这么对你,你就要反思自己有没有这么对待自己的师父、领路人、前辈;同样的,你厌恶你身边、左右的人这么对待他人,那你就不要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你身边、左右的人。


什么叫规矩法度啊,这就叫规矩法度。没有谁不受规矩的约束,违反了规矩,一定会受到惩罚。无论是谁,无论职位高低。我们看电视剧,皇帝高高在上,金口玉言,他自由吗?他最不自由,责任最重,他不守规矩,不走正道,遭到的惩罚更严厉。看深宫大院,红墙绿瓦,锦衣玉食,值得羡慕吗?最不值得羡慕,最污秽丛生,最好不要生于帝王家。


领导二字,如果你只看到权力,那么很可能会死于权力;领导二字,其实权力的背面,写的是责任。《大学》又引用《诗经》中的话说: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做领导的,被人尊称一句父母官,不要得意忘形,以为可以肆意妄为。父母官没那么好当,父母官意味着责任。《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中说,和善快乐的领导者,犹如人民的父亲母亲。可只有他以人民的喜好为喜好,以人民的厌恶为厌恶,他才配得上被叫一声父母官。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lù)矣。”


做领导的,权力在手,还怕什么?别忘了,权力不是永恒的,用不好权力,就会被权力所害,会被人民推翻,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诗经·小雅·节南山》中说,那巍峨险峻的终南山啊!山石耸立,不可攀援。赫赫有名的太师尹氏啊!姓尹的国家高官啊!人民都在看着你呢。


所以,执掌国家权力的人啊,不可以不慎重看待你们手中的权力。如果你的作为偏离了道义的规范,就会被天下人推翻。僇,这里指杀戮的戮,权力只是给你用一用,最终的权力,还是在人民手上。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说到底,一个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支持。《诗经·大雅·文王》中说,当殷商还没有丧失民众民心的时候,还能够维持政权,和上天赋予它的责任匹配。可后来,它失去民心,政权也就被推翻了。所以啊,殷商的教训不可以不警惕,得到上天赋予的责任,并做好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这就是说,执掌国家权力的人,只有你的所作所为得到人民的拥护,你才会保有国家政权;如果失去人民的拥护,就会失去政权。所以,在上位的领导者,不可以不慎重地看待自己道德的修养啊。


《大学》接着说: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有些人当官是为了权力,拥有权力是为了发财。可《大学》中说,有德行,才有人民的拥护;有人民的拥护,才会拥有广阔的国土;拥有广阔的国土,才会拥有充足的财富;拥有充足的财富又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可以支持国家的用度开支。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在刚才提到的德行,人民,土地,财富,用度之中,德行才是治国的根;而财富,只是治国的细枝末叶。没有根,枝叶必然枯萎,只有根深才会叶茂。这个本末一定要分清,不可本末倒置。并非你玩儿命搜刮百姓,把天下财富都聚在自己手中,你就政权稳固,江山无虞,事实恰恰相反,你颠倒本末,与民争利,上上下下巧取豪夺,弄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你就离亡国丧身不远了。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无论对古代治国,还是对现代创业,都是如此。就是财富都聚在你一个人手上,那人心就散了。如果把财富分享给众人,那人心才会凝聚在一起,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我们看华为的任正非,40多岁创业,历尽千难万险,执着于一个领域深挖不止,才打造出今天的华为商业帝国。可这位创始人在华为公司占有多少股份呢?只有1.4%,其余都是工会代持的员工股。你看,这样的公司怎么会没有战斗力。这正是“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最好的例子。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深思。


《大学》接着说,“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所以,话不好好说,非伤人地出去,一定会绕个弯儿回来,最后伤到的是自己;同样的,钱,不是好路子来的,也留不住,必然会以不义的方式散去。这话说的,都非常深刻。


这一段,《大学》以《尚书·康诰》中的话,做了一个小结: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


《康诰》中说,对于统治者来说,天命是不会永远青睐某一个人的,你做得好,它就赋予你政权;你做得不好,它就会把政权从你手上剥夺掉。这就是说,行善积德的人,就会得到天命的赏赐,作恶缺德的人,就会失去天命的支持。没什么是永恒的,只有自己的心,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的德和行,才是主导一切的关键。


下面,《大学》又引经据典,讲起了故事。什么故事,我们下一讲说。



任正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橘皮喵喵

    哇,说的很有道理,有一种娓娓道来的 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