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六两,石膏(碎,绵裹)一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石膏解里热剂, - 人参解渴剂,补气补津液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 热多,有转阳明的趋势,用石膏微清里热 - 麻石甘姜枣,风水浮肿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 应该是去芍药,不是去桂,否则如何解表?下气冲? - 而且已经泻下,并且近胸处满,故去芍药 - 心下,胃也。满微痛,停饮;满硬痛,积食。 - 下之气上冲(水瓶实验),头痛,卡胃,小便少。白术,燥湿;茯苓,利湿;桂枝,下气。苓桂术甘。 - 人体两个储水区,一个是少腹,一个是心下
29,伤寒 脉 浮, 自 汗 出, 小便 数, 心烦, 微 恶 寒, 脚 挛 急, 反 与 桂 枝, 欲 攻其 表, 此 误 也。 得 之便 厥, 咽 中干, 烦躁 吐 逆 者, 作 甘草 干 姜汤 与之, 以 复 其 阳; 若 厥 愈、 足 温 者, 更 作 芍药 甘草 汤 与之, 其 脚 即 伸; 若 胃 气 不和, 谵 语 者, 少 与 调 胃 承 气 汤; 若 重 发汗, 复加 烧 针 者, 四 逆 汤 主 之。
- 简单的太阳病,如果误治,可能传经太阴、少阴、阳明、厥阴。 - 发汗后,虚弱正常的,发汗太过,手脚冷缩(应该用甘草甘姜和芍药甘草调理),太快给了桂枝汤加附子(漏字,下一条说明),或继续桂枝发汗。 - 发汗后津液虚弱:发冷汗、频尿,胃(心)不舒服,虚弱怕冷(没发烧),津液不足四肢冷缩。都是正常的。大病初愈当然如此。 - 重发汗,津液虚,气上冲,四肢厥逆,若心下无停饮,咽喉干烦燥吐逆,若有停饮,上冲头痛头晕(苓桂术甘)
- 津液虚而阴证,烦躁吐逆,不发烧而恶寒,微厥,甘草甘姜(加附子就是四逆汤);四肢若不冷回温而脚仍挛急,芍药甘草。两者交替。 - 津液虚而阳证,烦躁不吐逆,发烧而不恶寒,白虎汤;不恶寒而胃功能不顺不舒服闷闷的,谵语口臭,调味承气。 - 如果执迷不悟继续发汗,造成严重体虚,陷于严重阴证,就要四逆辈了。偏表阴少阴(精神不好四肢冷无里证),太阳药加附子或真武汤,偏里阴太阴,四逆汤。迁延日久,就厥阴了。 - 附子治疗阴下利四肢寒,甘姜治疗阴吐逆。太阴病主证阴性的上吐下泻。
30,问 曰: 证 象 阳 旦, 按 法治 之而 增 剧, 厥 逆, 咽 中干, 两 胫 拘 急 而 谵 语。 师 言 夜半 手足 当 温, 两脚 当 伸, 后 如 师 言, 何以 知 此? 答 曰: 寸口 脉 浮 而 大, 浮 为 风, 大为 虚, 风 则 生 微热, 虚 则 两 胫 挛, 病 形像 桂 枝, 因 加 附 子 参 其间, 增 桂 令 汗 出, 附 子 温 经, 亡 阳 故 也。
厥 逆, 咽 中干, 烦躁, 阳 明 内 结, 谵 语 烦乱, 更 饮 甘草 干 姜汤, 夜半 阳气 还, 两足 当 热, 胫 尚 微 拘 急, 重 与 芍药 甘草 汤, 尔 乃 胫 伸。 以 承 气 汤 微 溏, 则 止 其 谵 语, 故知 病 可 愈。
- 此条为上条注解 - 以为是基本的桂枝证,用发汗法误治的结果,可能传经成各种情况而病更重 - 厥 逆(太阴厥阴), 咽 中干(少阳), 两 胫 拘 急(少阴) 而 谵 语(阳明) - 老师治疗后,半夜病好了。 - 微热恶寒像桂枝,胫挛,津液虚了,太快给附子。温经,温里也。 - 附子温经,倒装句,增桂令汗出。津液不足,病情复杂了。 - 复杂病情的治疗顺序,最先救里阴,然后救表阴,然后表阳,最后里阳。此为定法。 - 阴病是严重的,必须先处理。 - 复杂病情,阴病好了,会有阳病的症状。
(第 26 条 ~ 第 30 条) 26,服 桂 枝 汤, 大汗 出 后, 大 烦 渴 不解, 脉 洪大 者, 白虎 加 人参 汤 主 之。 - 药剂太猛,或是身体较虚,服法调养不当,汗出多了。麻黄汤也可能出现这个情况。 - 不解,稍稍喝水也没用,热不解,应有高烧,阳明主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