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休息,做一个高效能人士

学会休息,做一个高效能人士

00:00
12:41

丹尼尔·平克在书中引用的一些研究案例显示,上午时分的人类大脑,像是一座被警惕性很高的卫兵把守的“认知城堡”,不会轻易被庞杂的、不相干的信息攻破,在认知和行为上表现为很强的执行力、高度专注和缜密的分析能力。这一时间段,我们能够很高效地处理逻辑推理类问题。

随着上午时间的流逝,卫兵的警惕性逐渐降低,甚至会偷懒,我们的自我约束力和认知能力也会开始下降,更多与眼下不相关的信息会跃入城堡,干扰我们完成主线任务的进度。

换而言之,上午的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能够集中更多的显意识,能够快速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但是,随着上午时间的消逝,这种唤醒显意识的能力会大大受损,很多潜意识会不请自来。尽管这一时间段并不是处理逻辑类问题的最佳时间点,但却有利于写作、艺术创作等洞察力相关任务的开展。

在早晨,我们的大脑更适合解决数学问题,而在晚间时分写作更有利于灵感迸发,绝大多数人的时间节律都呈现为“上午-高峰、下午-低谷、晚上-反弹”,但并非所有人都遵循这一模式。

2


“并不是每个人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度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类型’,这是决定人们身心昼夜节律的个人模式。”丹尼尔·平克解释道,“我们中有一些人是猫头鹰,有一些人则是云雀。”

以猫头鹰和云雀来形容人们所遵循的时间类型,源于科学家对人们睡眠中间点的研究(睡眠中间点是一个人睡下时间和起床时间的中间点,比如晚上11点入睡,上午7点起床,睡眠中间点则是凌晨3点)。睡眠中间点在凌晨0点到3点的是云雀,上午6点到中午12点是猫头鹰,介于凌晨3点到6点的,被称为第三种鸟。研究显示,大约60%~80%的人都是第三种鸟。

决定一个人时间类型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遗传和年龄。一般而言,小孩子大都是云雀,一大早就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到晚上则会安静下来。而一旦步入青春期,一直到大学毕业,大部分人则变成了猫头鹰,晚上熬夜,白天赖床。猫头鹰这一时间类型会在一个人的20岁左右达到高潮,然后在余生中慢慢恢复到云雀。然而,受遗传因素影响,有20%左右到人是“坚定的”猫头鹰。





上述“上午-高峰、下午-低谷、晚上-反弹”的昼夜节律属于云雀和第三种鸟,猫头鹰的昼夜节律则完全颠倒了过来——“上午-反弹、下午-低谷、晚上-高峰”。他们大脑的卫兵会在晚上兢兢业业值班,而在白天偷懒休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