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再为你冲一杯豆奶粉

想再为你冲一杯豆奶粉

00:00
14:59

想再为你冲一杯豆奶粉

青儿

洗漱完准备睡觉,躺下却睡不着,思绪起伏翻飞,四处乱窜,不肯停歇。

忽地想起了爷爷,那个离开了我很久却又一直在我身边的人。

爷爷以前是军人,摸过枪杆儿,打过硬仗,是个大官。后来,爷爷因故退伍了,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清楚记得,爷爷每次干完农活回来都会让我帮他冲杯豆奶粉,这似乎成了一种习惯,是他的,也是我的。

听父辈说,爷爷年轻时脾气特别差,家里的人,无论是谁,只要犯了错就会被打,所以没人敢惹他生气,连奶奶也不例外。不过这些我都没见过。在我的印象里,爷爷脾气很温和,脸上经常挂着笑容,看起来十分慈祥和蔼。爷爷喜欢逗小孩子,不管是谁家的,他都欢喜。

农村大都重男轻女,可爷爷却不,他特别喜欢女儿,不知是不是因为女儿家性格更温顺。我是女孩儿,加上隔辈亲,爷爷便把我宠上了天,每次放假回家,无论多忙,爷爷都不舍得让我干活。他总让我好好学习,多看看书,争取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至少,不用过得太辛苦。而我也乐得偷懒,每次回家都很慵懒,认为放假就该让自己放松休息,所以,中学那几年我几乎没做过家务,更没有帮年迈的爷爷奶奶分担过农活。

爷爷对我几乎有求必应。高一时,学校让交学费,我走的时候忘了拿,学校又催得急,我只好打电话回家让家里送。年过七旬的爷爷得知消息后,二话没说,连忙骑上自行车为我送学费。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着急赶路,来学校的路上,爷爷不小心摔了一跤,脸上好几处都刮伤流血了。到学校时他并没有多提这件事,把钱递给老师后,嘱咐了几句好好学习之类的话就转身走了。

看着他脸上张狂的伤痕,向来没心没肺的我忍不住哭了,心里绞痛着,后悔不该让爷爷送学费。如果不是因为我,爷爷也不会受伤……

家里对我期望很大,都盼着我能考上大学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第一年高考我只上了三本,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情况,我没有去报到,但也不想复读。得知分数之后,我在家里颓废了很长一段时间,不出门,不跟朋友聊与高考、大学相关的事,除了看电视就是计划外出务工。爷爷看在眼里,想说点儿什么又怕伤我的心,只好陪我一起看电视。有一天,爷爷在我换台的间隙一边喝水,一边用很不经意的口气说,“青儿,要不,咱再试试,再读一年?”

我拿着遥控板的手顿了一下,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换台,没有做声。

电视的声音很大,但我依然听到了爷爷轻微的提气声,爷爷似乎还想再说点儿什么。我忐忑不安地等待他接下来的话,然而,他却什么也没说,甚至连叹息也没有。放下水杯后,他继续陪我看他根本不懂的综艺节目,再无言语。

电视里女主持人夸张的笑声回荡在夏日闷热的房间里,电风扇呼呼吹着,一会儿转向我,一会儿转向爷爷,窗外不时传来阵阵蝉鸣。最热的八月就要过去了。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爷爷劝说时那淡微语气中的隐忍像一根刺,扎在我的心口,让我再也无法安眠。

第二天一早我便打电话给父亲,“爸,我想复读。”

现在我在一个很不错的师范学校就读,已经大三了,但我最想与之分享这份喜悦的那个人却不在了。

爷爷没有看到我第二次参加高考,也不知道第二年高考我比头年高了好几十分,他再也不能亲手抚摸那份对他来说极为重要的录取通知书。

就像所有狗血的偶像剧一样,最重要的人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离开。在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一个早上,父亲打电话给我,告诉我,爷爷走了。听到消息的那一刹那,我突然发现,原来世界上真的有晴天霹雳。不久前我才跟爷爷通过电话呀!他不挺精神的吗?他还说让我好好学习,不用担心他的身体呢!他怎么就走了呢?他不是答应了要送我上大学的吗?他怎么能不讲信用呢?他,他怎么能这样呢?

然而,不管我怎么呼天抢地哭成泪人儿,爷爷也没有再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安慰我,“傻丫头,哭啥呢?爷爷不是在这儿吗?”那时,我才真的确信,爷爷走了,他不会回来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我和奶奶一起去给爷爷上坟。我一边烧纸一边跟爷爷聊天,“看,爷爷,这是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考上了一个很不错的大学哦!”奶奶说,是爷爷保佑着我,我才得以进入这么好的一个大学。爷爷想让我获得好一点儿教育,他不舍得我以后受苦。

一转眼,爷爷已经去世快三年了,这三年里我甚少和亲人谈及爷爷,偶尔提到,也不再像最初那样难受。

爷爷,喜欢看我笑。

爷爷,冬天到了,你在那边有漂亮帅气的军大衣穿吗?还会有人偷偷闻你身上那淡淡的烟草味吗?你累了,饿了的时候,谁给你冲豆奶粉呢?

爷爷,爷爷啊,我多想,我多想能再为你冲一杯豆奶粉,我多想再看一眼你那氤氲在热气中的满足笑脸。

爷爷,你知道吗?那是我对亲情最平淡也最奢侈的怀想。

后记:外公(文中爷爷),姓羊名重华,无字,四川三台人。民国二十六年正月十六,外公出生,同年七月七日,北平发生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八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外公入伍,时年未及弱冠。三年后,外公与外婆结为夫妻,同年,中国爆发大饥荒,无数农民逃难避荒,外公家无一人饿死。又四年,外公退伍,余生为农。

外公年轻时心气颇高,退伍后,依然风采不减,不论忙闲,衣着皆大方整洁;好长牌,常与好友游戏于镇上茶馆,居家则常看抗日剧与古装剧;对后辈十分关爱,较少言爱于表,然每至后辈遇困,必出资与力,不求回报。

外公育有三子一女,对子女要求严格,唯对幼女颇为宠爱,盖女儿乖巧懂事故。至孙女诞生,绵绵深情大都寄予之,而孙女亦未辜负之。祖孙情深,上文可见。

公元二零一四年春,历两朝,跨世纪,于天灾人祸中奋力保全自己与家人,备受敬重的外公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谨以此文献给天堂里的外公。

蚌壳儿

2016年12月20日于马尔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