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我们仨

00:00
34:15

一个平和而恬淡的学者家庭,一个简单而丰富的人生长梦: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书名:《我们仨》

作者:杨绛

今日主讲:王静波

主讲人简介:有声自媒体静播频道创办人,一个热爱声音艺术的“读书人”



01 听前思考

什么是家?什么是永远?人的一生中什么最重要?


02 书中金句

其实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竞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一个平和而恬淡的学者家庭,一个简单而丰富的人生长梦: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03 精华笔记

一、作者与书

《我们仨》杨绛在92岁时所著。该书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媛、丈夫钱锺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作者为读者讲述了“我们仨”共同走过的一段悲怆而温暖的旅程和一个人思念仨的凄美情思,全书想要向读者表达的是: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二、《我们仨》中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1、在最平淡的日子里都能找出乐趣来


《我们仨》里遍布着温暖的小趣味,两个书呆子+生活白痴,连搞定一餐一饭都成了冒险。杨绛说,能吃上红烧肉就是冒险成功。


他们做一次活虾,简直就是一场厨房里的兵荒马乱。


杨绛开始假装内行地说,虾,我懂的,得剪掉须须和脚。


结果她刚剪了一刀,虾在她手里抽搐,她急得扔下剪子,扔下虾,逃出厨房,又走回来。


钱钟书问她怎么了,她说:“虾,我一剪,痛得抽抽了,以后咱们不吃了吧!”


钱钟书跟她讲道理,说虾不会像她这样痛,他还是要吃的,以后可以由他来剪。他们把做饭做出了乐趣来。


2、所谓恩爱就是好好说话

钱钟书一辈子分不清左右脚,60岁才学会擦火柴。


杨绛在医院生小孩,钱钟书说自己在家里“干了坏事”。


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


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


钱钟书说,“墨水呀!”


杨绛安抚他,“墨水也能洗。”


回家后钱钟书把台灯又砸了,杨绛问清楚了是什么灯,说,“不要紧,我会修。”


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怪罪,这是很多夫妻的日常。


然而他们就这样一个犯傻,一个包容;一个犯错,一个温柔地说,不要紧。


3、两个人之间没有必要争输赢

杨绛和钱钟书不愧是读书人,有一次大吵架,原因是为了一个法文“bon”的读音。


“我和我先生吵架最高端的一次就是因为法式面包了。”


杨绛说钱钟书口音带乡音。他不服,两个人开始上升到人身攻击。


然后杨绛请了专家来判断,杨绛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


钱钟书输了,当然也不开心。


自此,他们觉得吵架很无聊,从此决定,以后可以有不同意见,不用一定要说服对方。


是啊,两个人之间,真的没有必要赢了道理,输了感情。


4、真爱面前每个人都会展露幼稚

对外界来说,钱钟书好像有点古板,然而在家人面前,他简直就是个幼稚鬼。杨绛和钱钟书在牛津的时候,杨绛打盹,钱钟书想趁她睡了,给她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她就醒了。他没想到她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敢恶作剧,只能给她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勉强过个瘾。


钱钟书还找到一个方法,去欺负女儿,趁钱瑗睡了,他在她肚皮上画一个大脸,挨他自己母亲一顿训斥,他再也不敢画了。


他跟女儿玩游戏,把家里所有东西都藏到被子里,恨不得把扫帚和拖把都藏进去,萌呆了。


正因为他爱你,才完全放松,才毫不防备,才展露软弱,才会给你伤害他的机会。


5、最好的夫妻是志趣上的门当户对

他们相遇的时候超级偶像剧。


他们有着最文艺的一见钟情。


钱钟书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


而杨绛则紧张地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


他们都是难得的书痴。一切行为都是以方便看书为准则。


杨绛说,“我最大的功劳,是保住了钱钟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这是钱钟书的最可贵处。他淘气、天真,加上他过人的智慧,成了现在众人心目中,博学而又风趣的钱钟书。”


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她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廖一梅说:“在我们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6、因为你怕我才会变得更强大

钱钟书曾对杨绛说,“从此以后,我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还有什么情话比这个更感人啊。


钱钟书生重病,杨绛说,“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钱钟书走的时候,一直没有闭眼,她附到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


那个连虾都不敢剪、怕黑怕鬼的小女人,在所爱的人最脆弱的时候,她变得极其强大。


杨绛说,“媒体说我内心沉稳和强大。其实,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书中的最后一个部分第三部分的序里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


三、《我们仨》的成书过程如生命接力

1998年,钱钟书逝世。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绛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最初的设想是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绛写父女俩,钱钟书写他眼中的母女俩。到1996年10月,钱瑗已经非常衰弱,预感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她请求妈妈,把《我们仨》的题目让给她写,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来。躺在病床上,钱瑗在护士的帮助下断续写了5 篇,最后都不能进食了,还在写。杨绛见重病的女儿写得实在艰难,劝她停一停。这一停,就再没有能够重新拿起笔。钱瑗最后一篇文章落的日期是1997年2月26日,她去世的前6天。女儿去世后,杨绛将残稿接手,续写完属于“他们仨”的故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李承晟123

  • 烟丝线

    查收cx邓ZZfdd

  • 七年相守

    杨绛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