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与休谟的不可知论
 39.30万
试听180

4.3 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与休谟的不可知论

00:00
15:05

大家知道,贝克莱被称为主观唯心主义。如果你不深研哲学,你会认为贝克莱完全是一个疯子。贝克莱当年提出他的学说的时候,即使在盛产哲思的西欧也被普遍社会认定为他是精神病人。


贝克莱提出这样的讨论,他说我无法证明外物存在。基于笛卡尔提出的问题,基于贝克莱对牛顿光学的了解,贝克莱直接提出“物是观念的集合”。那么既然笛卡尔的二元论,你只能证明“知”这一元,那么“物质实体”这一元,你就无从证明。那么如果我说你所说的“在”都是感知中的“在”,请注意不是笛卡尔,而是我们所有人,你所说的“在”都是你感知中的“在”。请记住我说的这句话那么你怎么知道你所说的“外物存在”不是你观念的集合。


因此贝克莱提出著名三论,叫“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对象和感觉原是同一种东西”。贝克莱的表达非常极端,他完全否定有外部世界存在,但是在逻辑上成立。因此贝克莱对“知”勾销“在”的证明,成为一个哲学上的有效命题。由此对休谟,英国经验主义者休谟构成严重冲击。休谟接触贝克莱的东西,才突然意识到我们所谓的“知识”居然是一个严重的空洞,我们根本不知道“知识”是什么,我们“知”的内涵是什么。因为一般我们认为我们的“知识”是对外物对象的“知识”,可贝克莱有效证明你所说的“知”跟外物无关,或者至少你不能证明和外物有关。


大家注意,在古典哲学时代,大致分出两个派别,一个是以英国为代表的经验论派别,一个是以德国哲学系为代表的唯理论派别。所谓经验论派别,就是认为感知就是对外物的经验;所谓唯理论派派别,就是在德国系列中表达为哲学问题和“知与在”问题的探讨是一个纯逻辑问题的证明过程。那么休谟是彻底的经验论者,非常彻底。从经验论上讲,它的表层是唯物主义,就是我们一切知识来源于对外物的经验,或者说对外物的感知,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


可大家注意,恰恰是典型的唯物主义一定导出典型的唯心主义,两者是一回事或者在逻辑推导上是一个必然联系。那么休谟就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休谟说既然我们的知识只不过是经验的产物。大家知道,洛克曾经提出白板论,就是我们的精神是一个白板,外物在白板上的投影和书写,就是我们精神的内容,就是我们的知识体系。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表述。但这个表述请大家注意,请你联想我昨天讲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洛克的表述里显然带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他认为我们的感知是真空的孔道,感知是没有规定性的,这是白板说的实质。这显然是一个极为粗浅的看法,而且是明显错误的看法。


我昨天讲反思,讲感官视觉、听觉的规定性,以及归纳演绎逻辑等等的规定性,你就知道感知不是空白,不是白板,不是真空的通道。那么即使坚持如此唯物主义的白板论,从休谟的角度看,如果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客观事物的经验性反映,那么马上就会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休谟得出结论,从特称判断中不能导出全称判断。注意这句话的含义。我以最简洁的方式讲,严格的讲,判断还分单称判断,特称判断,全称判断。


我在这里只做最简单的表述,什么意思?我们经验中所看到的都是具象,我仍然拿“马”做例子,你经验中直观上只能看见大马、小马、黄马、红马、公马、母马。你何曾看见过“马”?“马”是一个抽象,“马”是一个全称判断,可在经验中没有“马”,那么你的“马”是从哪来的?你的全称判断是从哪来的?请注意这是一个严重问题。因为我们人类的一切知识一定是建立在全称判断序列之上,也就是我们要找见任何事物的普遍性,才能建构知识。请试想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里所包含的知识,哪一个是个称判断和特称判断?


当你说“马”是一种动物的时候,从“马”这个概念到“动物”这个概念都是全称判断,都是在经验中找不见的东西。你在经验中给我找一个动物,你只能找见具体的猴子,具体的马,具体的鳄鱼,具体的大象,你何曾能找见一个“动物”。“动物”是一个全称判断,可就是在这样一个几乎不构成知识的话里,“马是一种动物”,在经验中这句话都不成立,因此休谟论证,我们的一切知识和经验无关,我们经验获得的只是具象要素,而我们的知识是普遍要素,是全称判断的构成。


那么我们通常的这个知识在经验以外的这个东西怎么建构?休谟接着纯逻辑的再探讨一个问题,他说我们人类的一切知识是建立在因果律的思维原则上。大家想想是不是,一棵树之所以能长起来,是因为它有种子,它的种子是树的原因。一个人之所以能生出来,是因为他有母亲,母亲是他得以出生的原因,我们再说深一点,基因是生命的原因。总而言之,你的一切知识建构在一个因果律的思维序列上,可以注意,你的经验里没有因果律,你的经验里只有你,只有你母亲,你的经验里只有数,只有种子,但你的经验里没有种子就是树的前身的全部过程。


你所说的因果关系,在经验中尤其在特称判断的经验中不存在。而人类的一切知识是在因果论序列上建构的,这就使得休谟从纯唯物纯经验的角度上反而否定了一切人类知识建构的基础。而他的否定和质疑叫怀疑论哲学,是有确切逻辑根据的。而且休谟接着讨论,他说那么我们说的“因果”是什么?在经验上考察,它只是一个事物在时间和空间排列序列上的反复呈现,就是一个事物在时间空间上总是在前面出现,随后发生另一个事物,于是你把这种之间的关系非经验的主观设定为“因果关系”。


但是这种设定是不成立的。有一个原因,因为你还没有搞清什么叫“时间”,什么叫“空间”。请注意,这些我们认为是指当然的东西,所谓“自明”的东西,正是哲学家要追问的东西。休谟提出,如果我们所谓的“因果联系”,这个联系本身在经验中并不直接呈现,而它表达为是在时空中前后排列的反复呈现,那么我们就必须追究什么叫“时间”和“空间”。如果这个问题我们追究不清,因果律不成立,整个知识架构就会溃散。而“时间”和“空间”是不是真实存在?以及它究竟是什么?它究竟是一个精神现象,还是一个客观现象?


休谟提出怀疑,这是非常彻底的怀疑论。但是它却建构在一个极为扎实的逻辑追问之中。大家要知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因果讨论大多是混乱的,因果律是不成立的,在经验中是不成立的。比如从时空关系上,你可以这样表述,甚至古人确有这样表述,说“鸡叫是太阳升起的原因”,每到四五点钟鸡就叫了,鸡叫完太阳就升出来。从时间排序上,鸡叫总在前面。这个因果关系成立吗?逻辑上你会觉得很可笑,可是在经验序列上成立。


罗素做了一个更有趣的表达。他说一个养鸡人养了一群火鸡,在火鸡看来,这个主人就是它食物的原因,他每天按时来喂火鸡,所以火鸡可以认定主人就是食物的原因。可是它没有想到,终有一天主人提着一把猎枪或者一把刀来了。这就是为什么维特根斯坦会提出一个问题,休谟当年也提出这样的问题,说太阳从东边升起只是一个假说。因为你说太阳从东边升起是经验的产物,而且是归纳法经验的产物,可归纳你永远不能穷尽。所以太阳从东边升起是一个假说,是一个不成立的假说。


我们今天知道这个说法是对的。因为太阳在四十亿年以后必将会变成红巨星,它绝不会从东边升起,它会当头落下直到把地球溶解。是不是这样呢?所以休谟讨论的怀疑论,提出在经验层面上我们永远不能获得知识,而且明确证明归纳法无效。而我们人类的一切实在知识的确立,全都建立在归纳法基础上,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整个人类的知识大厦垮塌,因为休谟的证明有效,这叫不可知论的开端。因此休谟提出此前对因果律全称判断,所有知识建构乃至实在本身是什么的探讨,全都不过是逻辑上的独断。休谟的这一番论证,深刻地震动了康德。


精选用户评论
  • 猫利兰

    很高兴看到像你这样去思考的人,从我理解的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的角度,我给你解释一下。首先上文中,贝克莱他“不否认我们看到的、摸到的实物存在,只是说他们不是客观的、独立于思维的存在。”也就是说,世界的本源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而是人的思维感知。怎么理解呢?简单的说,就是贝克莱想讨论 我的思维 和 存在的物质 谁才是世界的第一本源。如果人不能认识这个世界,那么物质对人来说也就不存在。因为物质没有生命,它是惰性的,就比如射出去的箭,不能主动发出电波让我感知它。而当箭刺入心脏,人的意识作为世界的本源,去感知到了箭,箭本身才是存在的,才是有意义的。

其他用户评论
  • Inner霍金

    生活中很多人谈到哲学的时候都会认为哲学只不过是一种头脑的游戏,而当你论断哲学是只是头脑里的一堆胡思乱想的时候,你的论断本身也是头脑的产物,所以你如果不能自己梳理和建构自己的哲学观,那么很有可能你的三观就是被别人教唆甚至‘植入’的。哲学的底层是精密思维逻辑,这是普通人求存所忽视的甚至蔑视的

    有智崇拜 回复 @宋麒麟讲故事: 头脑保健操,益处多多

    听友186326891 回复 @Inner霍金:

    听友110572738 回复 @Inner霍金: 现在唯一的办法应该就是逻辑三洽,

    查看全部5条回复
  • 毛毛牛bj

    哲学在于对一切判断都需要证明,没有不证自明的东西。判断,首先要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就像老师的举例,太阳现在是从东方升起,四十亿年后就不是这样了。英国的经验主义,德国的唯理论受到了休谟的质疑。归纳法,因果律,不过是逻辑上的独断。我理解,就是说是片面的。接下来听康德怎么说。步步推进。我觉得,有些点一时听不懂,接着听下去,也许在某一时刻就顿悟了。

    出家即修行 回复 @毛毛牛bj: 王先生的哲学定义可能太狭窄,你可以扩展一下更清楚

  • 天纵圣哲

    主观唯心主义的一些东西还是理解不了,举个我们东方的例子,王阳明,虽然我很敬重先生,但在这里不客气了,他那句你未看此花时改成你未看此箭时,假如有人站在你背后张弓搭箭,你正在说着否认外物实际存在的话,此人一松手,这不就证明你和外物的存在了麽,此箭不因你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你的不存在而不存在,还能中断你的思维,要了你的命,同时也可以回答笛卡儿,不需要你思,这一箭就能证明你的存在。如果阳明先生那句话改成这样会是什么感觉?你未受此箭时,此箭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既受此箭时,则此箭坚硬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箭不在你心外。。。确实不在心外了,都扎透了,即便说此箭本来就在心内也不行,在心内他的运动是怎么结束你生命的

    猫利兰 回复 @天纵圣哲: 因此针对你上面提出的射箭致死问题,如果是一个傻子,或者没有思维没有意识的植物人,他们被一箭射中。那么,1.从他们的角度来说,他们知道有箭吗?箭对于一个植物人来说,存在吗?2.他们知道自己快死了吗?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死去和活着,对于他们自身而言有什么区别吗?你说,“箭不因他们存在而存在”,那是你的旁观者角度,对于他们本身而言,箭因为他们意识的不存在,而不存在。物质世界因为他们意识的不存在,而不存在。因此人如果离开了感知,客观世界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世界上的物质,靠他们自己也无法证明他们是客观存在。存在即被感知 大约就是这个意思。

    猫利兰 回复 @天纵圣哲: 贝克莱的论证是成立的,但是也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作为现代社会的人,批判他的不在少数。那个年代太多的哲学家想去事物的存在而走上了神学的道路,因为他们发现只有上帝才能解释为什么宇宙竟然存在。

    猫利兰 回复 @天纵圣哲: 很高兴看到像你这样去思考的人,从我理解的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的角度,我给你解释一下。首先上文中,贝克莱他“不否认我们看到的、摸到的实物存在,只是说他们不是客观的、独立于思维的存在。”也就是说,世界的本源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而是人的思维感知。怎么理解呢?简单的说,就是贝克莱想讨论 我的思维 和 存在的物质 谁才是世界的第一本源。如果人不能认识这个世界,那么物质对人来说也就不存在。因为物质没有生命,它是惰性的,就比如射出去的箭,不能主动发出电波让我感知它。而当箭刺入心脏,人的意识作为世界的本源,去感知到了箭,箭本身才是存在的,才是有意义的。

    查看全部4条回复
  • 坦荡荡_5r

    我很兴趣中医,有人说中医是不科学的,我认为,不仅中医是不科学的,科学也是不科学的。我们是每天要吃拉睡,要呼唤,心脏要跳动,请问这个在科学冒出来之前就存在的事(哲学家马上会说我讲的这一切都只是我感觉中的“错觉”又经过了“错误”地归纳得到的判断),这些事肯定未经过证明,肯定也不是科学吧!但不科学的事你要不要干?肯定要干嘛!那么,这个中医与西医一比,两者都不科学(这的科学不科学,就是指是不是能被证明为真理的意思),但中医解决不少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其实,并不存在一种中医我完整的系统,理论上讲,中医的眼里,那个西医也是是中医中的一个流派,因为中医的理论也是五花八门,谁的办法有效就用谁的,念个咒语也行。

    出家即修行 回复 @坦荡荡_5r: 两个不同的哲学分支,王先生从开始就站在了理性的角度在分析,不在中国古哲学的生命情感角度,所以多听听他对理性的看法,中医,佛学之类的不要太纠结

    橙邦 回复 @坦荡荡_5r: 你就是死活非要用科学标准看待中医吗?科学又不是真理,你就不能认可中医的非科学性吗?中医是非科学,又怎么了?丝毫不影响中医有效用,因为低级的反而稳固。这才是正解,不要企图证明中医是科学的。中药另当别论啊。看病,相信谁就看哪个,不要嘴巴上杠,行动上诚实。

    坦荡荡_5r 回复 @坦荡荡_5r: 没有实践,很多道理是很难讲的,不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自己吃一口,你没有咬下那一口,又从自己脑子里的框框条条出发,就下了定论,就无法扫到自己的盲区。今天科学也给出了很多认为是人类认识上的盲区,暗物质,暗能量,还是个谜。超光速的作用与波粒二象性也超出了人类目前的理解方式,对人脑的认识更多迷惑,我们又何来的自信以自有认识就能看懂一切呢?

    查看全部17条回复
  • 路边牵牛

    比大学老师讲得好太多了,清晰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