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 真性之美:自然、疏野、实境

第七讲 | 真性之美:自然、疏野、实境

00:00
08:17

文字内容

在前面的六讲中,我就《二十四诗品》里面存在的阴阳相对的特点进行了很多分析,在接下去的四讲中,阴阳概念就不是重点了,而是从其他突出的特色来总结和阐述不同的风格。


下面这一讲里,我来给大家介绍同样是作为中国古代思想重要基石的理念,我们知道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不是我们现代常用来指与人类社会相对的自然界,而是自在,也就是自存在,自如此。这是道家的一个基础而关键的概念。


到了庄子的时候,这个概念被进一步发展,他提出了真性的观念,真性,就是万物天然的本性,人当然也是万物之一。自由自在的袒露真性,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个长期追求,可以说这是一种审美上的理想境界,人们追求这种兴趣取向,因此实际上它是广泛存在于各种风格之中的。


不过,毕竟不同的风格各有侧重,尽管都有真性流露的痕迹,但未必是主要的特色。现在选出三个凸显真性之美的风格,它们是:自然、疏野、实境。


先看自然,这是极富有哲理的一品,我们来用心体会一下此种真意: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这是教人:会心直面客观世界,必会欣然有得,无需取自旁物。人循着自然之道,遇合万物,体察规律,便会自然而写,不加期待而描绘出一片春色,就如同遇到花开,又像适逢新年,雨过之后自然会有绿萍,不要勉强去要求诗境,接受宇宙造化的给予,才是对客观世界真有所获,也才能有真正的生命力。


自然这一品,正是讲把握客观世界的真性。接下来我们来看把握主观自我的真性: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弗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这里刻画了一位性情率真,行为举止不拘于礼法的主人公。在礼法时代,野,是一个与礼相对的概念,是对伦理政治、社会人生的疏远隔离,不关心,不系情,不近俗,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源于真性情,而不是刻意为之,因此它是既疏放又不乏雅趣的。


既然已经讲了客观世界的真性与主观自我的真性,那么他们之间能构建一个怎样的关系呢?


这就是实境这一品要解答的。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实境,很显然是与虚境相对的。在作品之中,什么样才能算实境?必须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而对眼前的真实景物进行的具体描写。也即,主观自我的真性与客观世界的真性,二者的不期而遇,天然生出创作中的实境。这种境,处处是真实的,因为它是真实的自我对真实的世界的呈现。


李白曾提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创作主张,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是自然天赋太高,因此自己可以轻松实现这个境界。但对于绝大多数诗人而言,这是难以企及的,但是又要追求这种境界。于是看起来自然的作品,实现的路径就产生了分叉。


第一种,就像李白和陶渊明这样的诗人,完全是真性流露与客观世界的结合,虽然说诗歌的创作是种人为,但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产物,这一类型的诗人,他们创作过程也是贯彻了自然本性的。


那另一种,就是经过苦思雕琢,让作品看起来像是自然的,这类作品占了绝大多数,也是美的,但是它们除了最后一个成品的环节展现出自然,其他的创作过程都是极不自然的,这是与第一种的本质区别。


很显然,诗品之中推崇的是第一种的境界。


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山中与幽人对酌》,这是符合这一讲中的主旨的极典型作品。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首诗的第三句还融合了陶渊明的一个典故,陶渊明不通音律,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他每当喝酒的时候就抚摸古琴。对来访者无论贵贱,有酒就摆出共饮,如果陶渊明先喝醉了,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李白所在的盛唐,绝句已经律化,与古诗歌行全然不同。而李白这首诗却不就声律,又词气飞扬,一开始就有一往无前不可羁勒之势,完全是歌行作风。用口语化的表达,写出真率的举止谈吐,同时还有一种深情,自然有味。两位意气相投的好朋友,在远离尘俗的山中对饮,山花也都开了,就仿佛诗人的心情一样绽放,结果诗人贪杯,喝得酩酊大醉,在马上就要醉倒之前,对好友说,我醉得不行要困到了,如果明天你还想喝再抱琴来可好?


一般作诗用字,很忌讳出现重复的字眼,但李白偏就可以一杯一杯复一杯,照样完美,你也拿他没辙,因为这就是他独特的率真风格,也成就了他高度个性化的形象。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日月行者_唐喜明

    真性也就是本性。 自然的本性,人的本性,回归本性是欣赏这几品的要点和切入口。

  • 听友274743897

    第一种: 莫扎特,舒伯特;第二种: 贝多芬,瓦格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