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内容
下面,我们来看列于“雄浑”之后的“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恬淡自处,沉静思考,才能如明镜止水,洞见万物之微妙。蓄柔和之气,如幽独仙鹤款款而飞,像和煦春风翩翩而至,你留意时,它亲吻你的脸庞,你不留意时,它轻抚你的衣襟。我们带着充盈的愉悦和畅快,漫步经过一片翠竹之林,竹影轻摇,修叶簌簌,清音响流,柔声低唤,人间至美不过如此,为何不携此美以归?微妙,可遇不可求;恍惚,若即却若离。
美的自然与美的心灵水乳交融,就是美不胜收。这就是诗品中对“冲淡”以十分感性的形式,让我们产生的格外真切的感受。“冲淡”与“雄浑”实际上是并列的,这是成对的审美,也即阴柔与阳刚。既然风格上有分野,那么也就注定了“冲淡”与广阔、强劲、激荡、浓烈绝缘。
“冲淡”是一种人生修养和态度,是平和的性情与自然之柔美相遇时的心灵默契。这种境界正如前面所解,是生命中可遇不可求的灵动,也是留不住的瞬间,太稀有,太罕见。在诗歌中,得了“冲淡”真义的作品数量远不及“雄浑”那么多,已经存在几乎都是极品。比如我们大家都喜爱的全能选手李白,会偶尔出“冲淡”的佳作,“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这样作品的产生,既要有心境,也要有环境,还要二者完美匹配,所以难得。
而要说最典型的“冲淡”气质的诗人,则非东晋陶渊明莫属,我们可以通过体会他《饮酒》系列作品之五的意境,来明了“冲淡”的内涵。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内心素洁而远离世俗,用非功利的态度对待人和事,所以他能够居住在人境,却能不为世俗气氛干扰心境,故而所居之地也显得偏远宁静了。这前四句,正是陶渊明人格的总结和审美的基调,他怀着这样一颗心,开展自己的生活。诗人踱步到东篱采菊,南山悠然映入他的眼帘,仿佛老朋友一句问候“咦,你来啦~”经过晴朗的白天,山中的空气,在傍晚出奇的好,途中的倦鸟在空中飞旋归巢,正与诗人结伴同归。身处明净清朗又充满生趣的情境,诗人感悟到了某种真谛,可是正想用理智去捕捉它时,却发现连理智也融化在天人合一的无限美好之中了。
陶渊明描述出的这种极致审美,只能去感受,不能用理解。尽管如此,他依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成就了极品诗作,并流传千古。而把感受化为语言,也就意味着陶渊明笔下的景物都不可能是纯客观描写,而是一种与他主观性情充分融合的胜境。诗人毫无掩饰的呈现自己的内心,就像自然一样流露出本真,若非心灵极度纯净,是做不到这样的。
我们此时再回想开头讲的司空图对“冲淡”的解读之句,有没有觉得与陶渊明的诗作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呢?有种流行的说法是“冲淡”这个风格意境,本就是照着陶渊明归纳和模仿出来的。这个说法很有道理,因为“冲淡”的构思、框架几乎完全是以“结庐在人境”一诗为蓝本。
这种极具柔和特征的以淡为美,到唐宋,继续发展了下去。但宋朝的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冲淡”,而是平淡,并且他们的平淡,是造作出来的。比如苏轼曾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我们可以看到,平淡是宋代文人追求的一种境界,但他们的这种平淡,是经历了长期艰苦的艺术创作,下了大功夫才能获得的,并且还与创作者的学识有关。此外,宋代诗歌重理重意,这与之前的唐代重情重境也相去甚远。
但司空图所讲的“冲淡”,与人为造作是毫无不相干的,它不是那种绚烂之极后归于平淡的暮年美,它是明朗灵动并充满生机的。这种恬淡平和的人格与柔美清新的自然有机结合而生的美,的确能当之无愧与“雄浑”相配。
恬淡自处,沉静思考,才能如明镜止水,洞见万物之微妙。蓄柔和之气,如幽独仙鹤款款而飞,像和煦春风翩翩而至,你留意时,它亲吻你的脸庞,你不留意时,它轻抚你的衣襟。我们带着充盈的愉悦和畅快,漫步经过一片翠竹之林,竹影轻摇,修叶簌簌,清音响流,柔声低唤,人间至美不过如此,为何不携此美以归?微妙,可遇不可求;恍惚,若即却若离。
白羽黄页 回复 @昭回几度: 复述了我的话,哈哈
会员无法正常听专辑!
白羽黄页 回复 @勤奋者健强: 建议联系下喜马客服,这个是后台设置的。
听到关键处就购买。 这是每一品都提示购买,还是一次性购买可以听二十四品呢?
好
讲解得好好!
讲解得好好!
我一直认为诗歌是需要灵气的,而那些重理重意的就偏向了哲学,少了一种灵动。不知正确否?
先要有至高的人生修养,冲淡才有可能,强求是得不到的。 顶级天赋,不是靠努力就可以,有无乃天定。
冲淡出bug了
怎么没有文稿啊
白羽黄页 回复 @听友251258296: 有文稿的,可能您的设置或者其他原因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