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00:00
46:08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是整部书最重要的章节。可以说从这一回伊始,宝黛结束了“言和意顺,略无参商”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感情阶段,进入了“春恨秋悲皆自惹”的爱情缠绵纠结的阶段。共读西厢,激发出了他们青春萌动的感情升华;接下来的(《牡丹亭》)艳曲惊心,表现了林黛玉与崔莺莺、杜丽娘的心有灵犀;(第二十六回的)春困幽情,已经初次显示了她在爱情上的纠结。所以,面对怡红院的闭门羹,林黛玉才会有锥心的痛。
但看这一回的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曹雪芹就给读者描绘出了两幅绝美的美人图,一副是宝钗扑蝶,一副是黛玉葬花。用杨贵妃代指薛宝钗,凸显了薛宝钗是美艳、丰润之美。用赵飞燕代指林黛玉,标示的是林黛玉身姿妖娆的气质之美。用这两个历史上著名的美人代指,既给读者一个美的参照,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又把薛宝钗、林黛玉美之不同,鲜明地呈现给了读者。
“戏彩蝶”、“泣残红”,一个喜盈盈的笑,一个惨戚戚的泣;一个是乘兴而为,一个是无明喷发。同样面对春之将尽,百花凋零,对此的感悟却截然相反。薛宝钗眼里既看不到花开之艳美(第七回通过其母亲薛姨妈之口说,薛宝钗“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可以佐证),也看不到花落之凄美。林黛玉见落花犹如感觉到了曲终人散,领悟到了生命的无常。所以,她才不忍心看“落花逐水流”,才葬花。这是她们俩对生命、对万物的领悟不同,所以,才会有天渊之别的感悟。
当然,这种对生命的领悟不同,感悟不同。严格地说,并不能用谁对谁错去区分,更不能用哪一种领悟是好人有的,哪一种是坏人有的去区分。但林黛玉的葬花,引出的是贾宝玉心灵上的相通,薛宝钗的扑蝶,导出的是一桩对林黛玉的嫁祸。作者的褒和贬是不是就显现出来了呢?
【葬花词】之美:1、美在文辞。通篇不用典,通俗易懂,但又不失典雅,而且还有近似口语的句子,譬如“一年三百六十日”、“梁间燕子太无情”,也有典雅的书面语,譬如“风刀霜剑严相逼”,“闺中女儿惜春暮”等。2、美在意景。全诗有风吹落花满天地飞舞的景象,联想到“明年花开知有谁”的生命无常的状态;有百花终将零落,鸟儿也会飞去,联想到自身的孤独,无人倾诉的情结;有要在滚滚红尘里,觅一抔净土的的执着。
【葬花词】既是林黛玉对落花的哀悼,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悲叹,也是对所有生命的悲悯;所以,历来都有红学家认为,【葬花词】是林黛玉命运的预言,也是对大观园将来的预言。
【葬花词】也是林黛玉爱情萌动期的一首心有千千结的哀怨情诗。她误以为与她情投意合的贾宝玉变心了,因此,她悲伤,她痛苦,她一腔无明无处诉说,才对着零落的百花,倾诉她的衷肠。有一颗敏感灵魂的林黛玉心中的花花草草,都是有着可爱、可叹、又可惜的生命存在的,犹如她的生命存在一样。
贾宝玉能听到林黛玉哭诉【葬花词】,是因为宝黛都有一颗敏感的灵魂,有着共同的对生命的感悟。如果贾宝玉也像薛宝钗等众姐妹那样,只是快快乐乐地送花神,而不是面对满地的落花,不忍践踏,“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他如何能听到林黛玉的呜咽?在我国古代文学的瀚海里,写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世界观的认知上的,《红楼梦》是开天地之先河的。
关于此一回里的薛宝钗,我想说的是,整部《红楼梦》,曹雪芹刻画人物,几乎不曾以写书者的身份对书中的人物给予评判,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语言、心理活动来表现的。此一回薛宝钗的形象,到底是褒是贬,历来被读者争论不休。我是这样解读的:咱们先提出两个问题。
1、薛宝钗看到宝玉走进潇湘馆,赶紧止步退出。她自己给出的理由是因为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所以,她担心“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贾宝玉有什么“不便”?林黛玉“嫌疑”她什么?
2、听到小红的秘密话后,嫁祸于林黛玉,真的是她情急之下的金蝉脱壳吗?
我们先读读这段描写: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 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 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这段描写,不是已经明说了薛宝钗还是有时间考虑的吗?“情急”之下的所为就不太准确了吧?这还在其次,深层的意思是,连怡红院主人贾宝玉都不认得的小红,为什么薛宝钗不仅仅未见其人,只闻其声就知道是谁,而且还对小红的为人恁般熟悉呢?再看看她(第二十一回里)“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对袭人的做法,这一切,不是恰恰说明了她在贾宝玉身上的用心吗?这种用心,是“懂事、识大体”的大家闺秀可以做的吗?薛宝钗的这种暗地里使劲儿的目的是什么呢?总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吧?窃以为,这表明的是她总想参与进去宝黛之间,甚至进入宝玉的感情世界的例证,她希望自己与贾宝玉也像宝黛那样“言和意顺”;但道不同不相为谋,她的每次劝说宝玉的话,都恰恰证明了她对宝玉是误读的。薛宝钗止步于潇湘馆大门外,是感觉到了自己无法进入宝黛之间,走不进宝玉感情世界的落寞;她认为黛玉是“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是她对林黛玉的嫉妒,嫉妒她与贾宝玉的“言和意顺,略无参商”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感。
她的金蝉脱壳的计谋,是有意嫁祸于林黛玉的。即使是无意为之,也是下意识为之。只有潜意识里对谁最在乎,在下意识所为时,才会首先想到谁。如今,薛宝钗要找替罪羊,首选的却是身子弱到不可能玩捉迷藏的林黛玉,只能说明她潜意识里最忌很的是林黛玉。林妹妹之所以能成为宝姐姐心里头最忌很的人,当然是因为贾宝玉了。
但薛宝钗的这个嫁祸是很有风险的。原因有二,一是林黛玉本就体弱多病,轻易不会与人玩这种捉迷藏的游戏的;玩这种游戏,既不符合林黛玉的性格,也与林黛玉身体实际状态不符。这就是说,很容易被识破的。其次,小红现在是被一下子吓懵了,凭小红那聪明劲儿,冷静之后,她会对薛宝钗的话有所怀疑的。说不定,这个薛宝钗的金蝉脱壳之计,是为后文伏笔的,只是我们看不到全部罢了。
【小红】——晨伊否定了薛宝钗对小红的评价,这一点,我认同。
有读者认定小红是个“奸淫狗盗”之人,是怡红院里的“头等刁钻古怪东西”,这是受了书中薛宝钗的影响。这完全是薛宝钗对小红的评判,我们不能把薛宝钗对小红的评判,当作曹雪芹的观点的。我一再说过,曹雪芹基本上是不对他的人物作评判的,他只是把他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评判。此一回,小红的作为,庚辰本有前后批语,“奸邪婢岂是怡红应答者,故即逐之”“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后一条是针对前边骂小红是“奸邪婢”的,反驳说此批是没有看完全书,对小红的误读。这一章回后又有批语说:“且红玉后有宝玉大得力处,此于千里外伏线也”。后两个批语,都是说小红将来在贾府败落过程中,曾经力助过贾宝玉。这应该能证明曹雪芹对小红的描写是为后文作用的。
小红有能力,会办事,希望出人头地,但她并没有踩着他人往上爬,何罪之有呢?薛宝钗认定她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无非是说她不守奴才的本分,是个“素昔眼空心大”的丫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