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集 易经-变化之道乃太极

第43集 易经-变化之道乃太极

00:00
19:39

已购买本课程的同学,请添加正安答摩半夏微信号【damoxzs】,回复数字666,审核通过后即获入群资格,群内不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打卡、学习交流等活动,还会派发多种福利哦。

【课程内容】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


上一讲我们讲的是太极的简易之性,这里重点讲太极的圆通、圆融与变化。


太极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呢?


首先我们看看太极的形状,太极是以圆为形的。


好,我们看看圆形代表什么。


圆形最开始代表元气的混沌状态,进一步就是代表宇宙。混沌也好,宇宙也好,本来都无形。但是我们想想,假如一定要用一个图形来显示它们,还能找到比圆形更合适的图形吗?


另外,古代天文学上的「浑天论」就有「天球」之说,球就是圆。再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印证,古人是怎么印证的?叫做「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好,我们仰观天象:与地球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太阳、月亮都是圆形,天体也大部分都是圆形或者近似于圆形。


再看看我们身边:动物、植物的横截面,很多是圆形或者椭圆形。我们可以用现代观点来印证一下:微观的原子中的原子核与电子都是呈圆球形。


甚至我们还可以发散一点:DNA里面的双螺旋结构,也可以说隐含了圆的意思。也就是说,自然的物质很多以圆为形。



再进一步,圆本身可以动,所有的图形之中,只有圆形是推得动的,其他的形状都推不动。


圆形甚至不推,只要放到一个斜坡上,有一定角度,它自己都可以转动。


所以圆形又有了循环、圆转的意思。这体现为一种有规律的旋转变化。


我们回看天象。天体是涡旋状的,地球、月亮的运行轨迹是个圆,地球除了公转,本身也自转。


从微观来看,电子在一个圆的轨迹上绕着原子核周而复始地运行,DNA的双螺旋结构也有旋动感。


再看看自然现象,春、夏、秋、冬四季流转,昼夜晨昏,日月更替,就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圆。


还有中医讲的风寒暑湿燥火的六气顺布,在一年的时间里面,实际上可以看作一个顺序交替旋动的圆。


五行可以放在太极图之中,五行本身,是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顺序来运转的,那么与它相应的五脏也应该可以放进一个圆里面。


经络是在十二经脉流注,你看它弯弯曲曲,有一句话归纳它:「如环无端。」转得通的就是圆。


任脉、督脉循环更加是。督脉、任脉都起于胞中,督脉向后走,任脉向前走,一个在身后,一个在身前,最后在口唇的地方接近,形成了一个圆。


之后我们会讲到人体的气机升降,其实也是一个动态的圆。所以中医道理的背后经常有个隐身的圆道观,都可以用太极来说明。


而旋转就是圆的运动,所以太极图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旋转着来看。




《周易》的「易」有三个意思,就是简易、变易与不易。圆转有圆通、圆融、积极易变的意思,所以就具有易道的变易特征。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变易。同时相比较其他图形,圆是最简单的,又具有「大道至简」的简易的意思。


再来,圆形虽然动态变化,但都是循着圆来行,动中有稳,表现出节律、规律的稳定性。


这是《周易》里面的第三个易——不易。


不易的意思是《周易》蕴含的道理是千古不易的。




除了这个圆形,别忘了太极图还有一个小圆。小圆在哪里?白鱼中有个黑眼,黑鱼中有个白眼。


这个鱼眼,你说隐藏了什么道理?


隐藏的道理很多,我们就这一讲的时间内,挑一些有启发的内容来讲。你看白鱼中有黑眼,黑鱼中有白眼,就意味着什么呢?阴中还含阳,阳中还含阴。


古人进一步推论,那么就是凡物不使过极,凡事留有余地,这种做法在古人看来属于有智慧的处事方法。


你说这种阴阳互藏、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对中医的启示在哪里呢?


比如脏腑,在《话题10:中医的三阴三阳在讲什么》哪一讲,我们讲过,肾为阴中之太阴。


那么肾阳在这太阴之脏中,它就是阴中之阳,也就是在黑鱼之中的那个白点。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了,肾的病为什么更关注肾阳。因为它是阴中之阳,量少,而物以稀为贵,所以更看重它。


体现在治疗上那就更著名了。张景岳有一句很出名的话,叫做「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这里的阴阳怎么看呢?除了我们中医理论里面那个阴阳内涵之外,我们还可以把它缩略成物质与功能。功能无形属阳,物质有形属阴。


那么这里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大概这样理解:我要补阳的时候,就以补阳为主,略加补阴药。意思是我要补功能,再来点补物质的药物,物质有了,功能的化生就有来源。


反过来,假如我要补阴的时候,就以补阴药为主,略加补阳药。也就是说,我补阴以补物质为主,但是我增强了一点点功能,功能增强了,物质的化生更有动力。




在这里,阴阳两个字应该活用活看。


我们刚才讲的,寒热可以是阴阳。那么再进一步,补泄、升降、进退、动静、刚柔等,无不可以为阴阳。你说这怎么用?


我们看,名方的组成多半是:补不纯补,补中略带泻,以防它滞,比如肾气丸、地黄丸。泻往往不是直泻,泻中略带补,以防它伤正。就连以驱邪著称的麻黄汤都有炙甘草,用来干吗呢?调和麻黄、杏仁的宣降,同时缓和麻黄、桂枝相合的峻烈,使汗出不至于过猛而耗伤正气。



其他驱邪的方,假如对中医有一定理解,可以自己去看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又比如治内脏下垂,补中益气汤,大家都知道。但是有这样的报道:补中益气汤加上枳实或枳壳效果更好。别忘了枳实、枳壳是略降的,这就是升中略降,太极运转,浊气一下降,清气自然上升。


同时,治大便秘结,我们一般很喜欢用植物的仁或者是子,再加上枳实、厚朴,来让它那个气向下走。但是有时候排不出来,加一个荷叶,效果会更好,这就叫做清气上升,浊气自然就下降,降中略带升。


刚才讲的是方。我们可以再更进一步,看看药对。你看,药对首先是分主次的,比如麻黄配杏仁,宣中带降,刚中带柔,燥中带润,有主有次。


桂枝配白芍,发散中带有收敛,舒中带柔。


附子配干姜,附子走而不守,干姜守而不走,两者配合,走中有守。这不是一阴一阳、一大一小吗?


单味药就更好玩了,比如鹿制品,哪个方位的好呢?北方的好。为什么?因为鹿的性是温的,它在北方里面长,就是阴中之阳。


又比如,人参也是气温的。它长在哪里呢?一般长在北方,同时还要背阳向阴的位置,那它就是阴中之阳药。别忘了阴中之阳补的就是肾气肾阳。


还有,海马也是补阳的,它生长在哪里?长在水里面,阴中之阳。


还有一个巴戟天,巴戟天也补阳,为什么叫巴戟天?冬天长巴戟天的地方是化雪的,它能化雪,说明与天相斗。与天相斗就是与天相戟。你看它能化雪,也就等于说是阴中长出来的阳,又是为阴中之阳。


肉苁蓉也算。为什么?肉苁蓉质地柔润,带有阴的特征,但它是补阳的,阴中之阳。



还有,方剂中我们也听过一种说法叫做「反佐」。怎么讲?比如《伤寒论》的白通加猪胆汁方,治疗什么呢?


阳虚到极点,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怎么用呢?用附子干姜,大热之品来回阳救逆。同时,由于阴阳没交接好,所以用中空的葱白使阴阳沟通,尤其是使阳通于阴。但这三个药都太温热了。


阴盛的病体跟大热的药对冲性太强了,这样喝进去,恐怕病人体内的寒气会格拒这个热药,不让它进来。那么仲景怎么做呢?在大热的药之中,加上咸寒的猪胆汁。干吗?引阳入阴。


也就是说,我要进攻一个城池,但是对方防守很严密,好了,我就假装成对方的人,先混进去再说。这有点类似西方的木马计。


另外,太极中的鱼眼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物不使过极」。比如《伤寒论》就有一句话叫做「凡服汤发汗,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意思是什么?治疗的时机与程度要把握好,治疗上要留有余地。


太极图这两个鱼眼其实挺好玩。像你们那么聪明的,自然可以举一反三,发现一些更有意思的内容。



好了,太极图除了那个圆,除了两个鱼眼,怎么少得了中间那条S型曲线呢?S型曲线,我们也来选择一些有启发的内容讲。


古文化有个说法叫做「曲则有情」,这个曲指的是弯曲的曲。这里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它大体指的是气路或者人走的路,假如直的话就是气冲,假如曲的话就有情。你说这个概念怎么来的?大概是这样的,古人不是善于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资类比。


他们发现,自然形成的东西几乎没有不带曲线的。比如仰望星空,天是一个圆穹,星系是漩涡状的,天体运行的轨迹也多半是圆或者是接近圆;再俯察地理,山脉是起伏的,河流是弯曲的。


还有,说植物的不是有句话吗?「木曰曲直」。曲而直,直而曲,纯粹直的不多。而植物的横截面更多的是圆或者是椭圆。


近取诸身,我们看看人体,哪有直线,都是曲线起伏,尤其是女性,更要讲究一个曲线玲珑。而人体各部的横截面也多半是圆或者是椭圆。


再反过来看,人造物多半是直线。在天然物种中,自然而然长成直线的少之又少,所以这样演绎出来,「曲」才是自然的,而自然是美的,自然是有情的。


这个结论,简化为「曲则有情」。我们不妨再从健康角度来印证一下。


比如说天气很热,开风扇。假如那个风扇不摇头,直吹,前两三分钟你可能很爽、很凉快,但是再吹下去你就很不爽。为什么?毛骨悚然了。


但是假如我们把那个风扇调到摇头来吹又怎么样呢?这个时候风来没有定向,你就觉得满室生风,气的流动是曲而柔地布散,人就会很放松、很舒展,感觉真的是凉而爽。


同时,廻环之气,在古文化看来就是含蓄之气。气能含蓄,不就是健康的所求吗?太极拳为什么能养生,你看看它怎么打的。无非就是大圈、小圈、正圈、斜圈、反圈,再加一个S型曲线,


它在人体的行进方式不正印证了「曲则有情」吗?




假如与以还原论为指导、擅长线性分析的西方思维作比较,你说中医是曲线思维也不为过。


你说中医不是有直线吗?比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其实,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听起来貌似是线性思维的治法,也会在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下带出「曲」,再进一步「随曲就伸」。


我们老是觉得直线思维最快,两点之间直线最近。快,但是你别忘了,快是有副作用的,像我们刚才讲的,人造物多半是直线的,人造物不是生物,它是死物。所以古人对直线并不推崇,同时我们听过一句话叫做「欲速则不达」。


其实中医治病,有时给我们的感觉比较慢,这里其实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给药途径。比如说西医是可以给肌肉注射,可以静脉入药的。中药现在能够肌注、能够静脉入的药并不多,但假如能入的,它们起的功效也快,所以这是剂型问题。


第二个是调整的方式不同。西医是盯在病灶局部,它是试图通过影响结构来影响功能或者是影响人体的系统;中医刚好反过来,中医是整体调整,作用到系统,作用到关系,而当关系改变了,再影响到局部的病灶、局部的结构。



几年前看过一本台湾作家的书,是武侠小说。它里面讲的什么呢?讲的是张三丰少年时候在少林寺学拳,但是由于他的资格问题,小说里面的描述是,他只能远远地看,远远地模仿,而不能够一招一式地这样学。结果打起来很慢,而这个很慢的拳就演化成了后来的太极拳。


当然,这是「小说家言」,我们只关注它的观点。结果,就有人看张三丰这么慢悠悠地打拳,就问他,你为什么打得那么慢?同时问他,你这叫做什么拳?


他回答说:「慢拳」。至于回答为什么那么慢,他讲了六个字,我觉得充满辩证法,是什么字呢:「慢慢来,比较快!」


所以假如以后有人问起中医,为什么治疗效果,有时不见得很快,你完全可以回答:「慢慢来,比较快!」



好!太极图既然具有圆转、圆通,圆融、变化的特性以及规律,变易、简易、不易这些特征,当然就能通天人之际,尽自然之妙,而与道相通了。


更由于太极图在圆通的变之中可以见到韵律,可以显示出规律,形很简而尽显「大道至简」,深合于「道」,所以就成了最常见的「通天人之际,尽自然之妙」的推道明理的模型。


虽然悟道未必一定要用图,但用图肯定是最方便的法门。


(本集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Helen_Wendy

    慢慢来,比较快!

  • 一粟_x3

    收获很大,感谢潘老师!!!

  • 蓉姐_so

    听着,既是学习,同是亨受!

  • 明玉_kp

    牛,慢慢来,比较快

  • 我是刀刃2

    感谢潘毅老师,今天算是明白阴阳哲学的深奥了。

  • 一文的小宇宙

    请问老师,海参是阴中之阴还是阴中之阳,谢谢!

  • 小阿忏

    阳木为直,阴木为曲

  • 1893516mrit

    老师,请问太极图为什么没有圆心?

    明明澈 回复 @1893516mrit:

  • 听友89245992

    受教了

  • 東方生風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用药思维真的很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