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红楼梦》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指的是袭人对贾宝玉温柔的规劝;”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指的是林黛玉与贾宝玉心灵上的契合。“静悄悄”写的是环境,“意绵绵”指的是心理。
这里,把袭人与林黛玉放在一起写,其对比作用是明显的。首先,曹雪芹告诉我们,林黛玉和袭人,都是贾宝玉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孩子。其次是比较出,袭人对宝玉,尽管一心一意,但她是用心机的,是有目的的。林黛玉对贾宝玉面前,是毫无心机的。这是一种非常天真的感情,完全来自人性中的美好。无论黛玉如何在贾宝玉面前耍小性子,撒娇,贾宝玉都会”妹妹长妹妹短地赔不是。这种两小无猜的感情,随着岁月的流逝,更会感觉出它的弥足珍贵的。
当然袭人与林黛玉的各自行为,是她们的身份、地位以及教养所决定的。
“意绵绵”,通过林黛玉对贾宝玉那些不经意的小动作上,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譬如“黛玉因看见宝玉左边腮上有钮扣大小的一块血渍,便欠身凑近前来,以手抚之细看;”譬如“黛玉便用自己的帕子替他揩拭了”以及两人你来我往的言语。不得不说,曹雪芹把宝黛二人的两小无猜写得真的是美轮美奂。
“玉生香”是写林黛玉的体香;是与薛宝钗的冷香丸的香比较的。对薛宝钗散发出来的香气,书中是这样写的:贾宝玉“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这是什么香?“凉森森”的,当然是“冷香”了;再看看对林黛玉散发出来的香的描写:贾宝玉“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这“是从黛玉袖中发出”,是带着体温的香,自然是“暖香”了!
一部长篇巨著,犹如大海,有波涛汹涌的时候,也有风平浪静时刻,有疾风暴雨的壮阔,也有海上明月的恬静。不可能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所以说,如果说,上一回写的是花团锦簇,这一回写的就是细叶剪剪;如果说上一回写的是大河波浪宽,,这一回写的就是小溪鸣潺潺;如果说上一回写的是黄钟大吕的轰鸣,这一回写的就是琴玄小调的吟诵;如果说上一回写的是热闹浩荡,这一回写的就是回归贾府的日常生活了。
大事好写,细节难描。真正见作家功力的是对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写。贾府的日常是什么呢?曹雪芹先从宁国府写起:正值年节,旧历过年,大户人家要到二月初二才算过完年,宁国府当然也不例外,所以,上下人等,还是在作乐之中,赌博的赌博,看戏的看戏。
宁国府的四出戏,有与元春省亲时点的四出戏作对比的作用。元春省亲时点的四出戏,全都是文戏。文戏,听的是唱功,展示的是听戏人的欣赏品味。宁国府的四出戏,一色的武戏,舞台上热闹非凡。在这一情节上,晨伊 妹妹已经点出了:“看戏,表现的是一个人的审美情趣、眼光水准”,说得非常好。我也认为,通过戏文,曹雪芹在委婉地讽刺贾珍等人为人是粗俗的,是没有欣赏水准的。因为在传统的戏剧文化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真正懂戏的人是去听戏,而不是去看戏的。
在这种众人欢聚一场之时,贾宝玉是难以合群的,因为他的欣赏品味与他们不同,所以,贾宝玉是孤独的。曹雪芹写贾宝玉,每每在众人都欢畅之时,他却怅然若失,这既是他不被众人理解之处,也是他灵魂独立孑然的外在表现。所以,才有了他要去欣赏美人画的心思,才有他撞见茗烟与一个丫头的苟且之事,才有他去看袭人的事件。一步步写来,既合常理(贾宝玉与众不同的的品性),又使日常生活显得多姿多彩。
贾宝玉能从喘息声想到画上的美人“活了不成”?,不仅仅展示了贾宝玉的艺术气质,还为下文刘姥姥是信口开河,贾宝玉却能当真,还命茗烟去找到上香埋伏线。
贾宝玉偶然撞击茗烟行苟且之事,其处理方法和言语间,至少透露出两点:1、如果被贾珍撞见,茗烟和那丫头都有性命之忧。联系其贾珍的作为,这大有谴责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现象之意吧?那个时代的制度,就是这样的不公。2、贾宝玉对茗烟的放过,不仅仅是因为茗烟是他的奴仆,他有护其短之嫌,主要是要保护那个丫头。这展示的是贾宝玉身上那种天生的对人怜爱与珍惜的理念。这也是他对所有的女孩儿的体谅性格。这种情感不是我们今天讲的感情问题,它与爱情也不是一回事,当然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色”;大概可以用警幻仙的话,叫“意淫”吧!
写袭人被允许回家与家人“去吃年茶”,可别小看了这个细节,这是写贾府对待下人的厚道。不能拿今天家里请的佣人作比的。如今,时代发展了,请的佣人也要给予例行节假日的,那个时代的仆从,是没有这个待遇的,况且袭人又是卖进贾家为奴的,更不能提出这样的请求的。
此一回透露出来的花袭人母兄在袭人身上的心思,以及袭人费尽心机规劝贾宝玉的作为,已经为将来贾府败落时,袭人会另嫁他人埋下了伏线。
最后,我补充一点:《红楼梦》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回目,典出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的第二折:“娇羞花解语,温柔玉生香”(当然,“花解语”玉生香“还有出处,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