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下-第十五章-万古国殇-10

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下-第十五章-万古国殇-10

00:00
20:38

第一部 《黑色裂变》 内容简介

公元前362年,少梁之战后秦献公因中毒箭身亡。21岁的秦孝公嬴渠梁临危受命,继任国君。其时六国鄙秦,图谋分之。秦孝公血书国耻石并向列国求贤。青年士子卫鞅入秦,以法家强国之论说服了秦孝公。徙木立信、刑及公室,秦国变法震惊天下。政侠墨家欲诛暴君强臣,秦孝公亲临神农大山辩说国政。列国混战,强邻魏国骤然衰弱,秦国趁势收复河西。卫鞅受封商君。秦孝公积劳成疾而逝,老世族趁机反击,商鞅选择极心护法……


彭坤

中国著名新闻主播,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

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其声音作为中国重大时政新闻的代表远播海内外。

主播《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第三部《金戈铁马》,第五部《铁血文明》(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23s1k2gezh794p8qy0c5

    请不要以现在人的思维来思考古人的想法 再说了 这是历史小说 不是史实 作者只是用自己浑厚的知识 尖锐的笔锋来展现商鞅变法的始末 那些说商鞅不必死的人 说商鞅傻的人 其实是没看懂 和书中的那些希望商鞅活的人一样不明就里 赢驷看透了这一点所以商鞅必死 商鞅死才能安抚士族 为根除士族势力做铺垫 商鞅死才能搬开这座高山 一展宏图 商鞅是伟大的 士为知己者死 当嬴渠梁死的时候 商鞅就死了 书中交代了 新君不会和商鞅肝胆相照 支持由他变法 所以商鞅慷慨赴死 以自己的血来埋葬旧贵族 用自己的血为变法铺路

    甜心六六 回复 @23s1k2gezh794p8qy0c5: 没错。商鞅和嬴驷都清楚新法未稳的原因在于士族势力一直蛰伏寻求复辟,但是法不诛心,讲究后发制人,必须等复辟势力自己跳出来,所以,商鞅的死也是商鞅和嬴驷为了稳固新法所设计的。但说到底,还是嬴驷想商君消失,毕竟有商君在一日,就如一座巍峨高山压在头顶,叫人不自在,人人只知商君不知秦公,他嬴驷的功业何在?毕竟其器局差孝公远矣

  • 1392305zzkh

    啥玩意啊 听懵了 赢钱怎么活的?老太师怎么活的?商眏怎么被抓的?赢曲梁啥时候死的?啥玩意啊这是

    許洪坤 回复 @1392305zzkh: 嬴渠梁怕他死后嬴虔和甘龙对商鞅不利,想临死时杀死嬴虔甘龙,两人怕嬴渠梁杀他,装死骗过嬴渠梁,等嬴渠梁病死,嬴虔心中支持新法,但仇恨商鞅割他鼻子,所以联合嬴驷杀商鞅,甘龙等世族是反对新法和商鞅。商鞅怕商於百姓为了他造反,所以主动回咸阳,半路被捉

  • 山药丸子

    商鞅是政治的牺牲品。政治讲究的是个平衡,讲究的是借力打力。此时的商鞅已经有权倾朝野,功高盖主之势,放到哪代的君主也得杀,杀他的办法就是借甘龙的力。以后再杀了甘龙,政权就可以像堆积木一样芝麻开花节节高。

    开创之神 回复 @山药丸子: 你懂个屁啊,商君是为了大秦,为了新法的维持,为了报答赢渠梁的知遇之恩自愿赴死的,不然以他的威望他的智商还有他的实力谁能动的了他

  • 风动玲心

    不是啊,耳朵被割了还听得到?怎么主持朝会?这个bug 也太大了……

    很想懂 回复 @风动玲心: 上课让你认真听讲吧,你就不听,你就不听,你就玩儿

  • 青云_8x

    听了三遍了,第二部请彭老师辛苦重播吧,!樗里疾,张仪,苏秦,全都让那男的毁了

    YFT细水长流 回复 @青云_8x: 还没听到第二部,赶紧去试听一下,

  • 临淄的夜明珠

    这三观我也是服了,满满的琼瑶味,还有白雪剑术那么牛吗,我还真佩服作者

    亭缘深深 回复 @临淄的夜明珠: 变法初期,白雪就对抗过墨家,现在有什么问题吗?

  • 于涛铭Tomi鱼啄啄

    你只是失去了你的鼻子,可商君失去的是他的爱情啊~

    于涛铭Tomi鱼啄啄 回复 @于涛铭Tomi鱼啄啄: 一帘幽梦里经典对话:你只是失去了腿,可紫菱失去了她的爱情。2G吗您?

  • 1399595chgm

    从赢渠梁死到商鞅死,书的内容编的很不合逻辑,很牵强

    liudan1986 回复 @1399595chgm: 是的,嬴驷抓商鞅抓得很突兀。

  • 自律星辰530

    皎皎者易污,摇摇者易折

    孙晓骁 回复 @自律星辰530: 峣峣者易折

  • 玄武魔少

    不杀卫鞅明明可以,他原本就想退隐,有何不可?

    甜心六六 回复 @玄武魔少: 利用商鞅的死,嬴驷可以操纵民意凝聚国人,绞杀士族复辟势力,东出向六国用兵也有了堂堂正正的理由。虽然是国君下令杀商鞅,最后却可以说是旧士族威逼,六国逼杀商鞅,商君为家国大计自请赴死。后面,嬴驷还可以高举为商君报仇以雪国耻的旗帜,凝聚国人,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