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荣八套卷 · 主观题】第3套
关注:微信公众号—研知有理(ID:chuandaoTch)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为什么“注意力不等于事实”?
【参考答案】
(1)原理(阐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突出特点。因为感性认识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具有不深刻这一局限性,所以必须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明确两者的统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果割裂这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或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注:材料中所举例子多为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因此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角度作答最为切题。如果考生从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辩证过程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
(2)结合认识论原理,谈一谈应该如何避免“注意力陷阱”。
【参考答案】
(2)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做到:理性认识之获取: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理性认识之加工: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理性认识之检验方式:此外,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转变到另一个具体过程的时候,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而转变。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说明材料1 中重要论断的内涵,分析这一论断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中的意义。
【参考答案】
(1)邓小平的这一重要论断表明,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第二,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意义:这一重要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党的十四大根据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要求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践和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2)结合材料3,为什么要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
【参考答案】
(2)知识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解释概念:“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是对市场和政府的形象说法。两只手都要用好是指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两只手需要共同发挥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所以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就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举措。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实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涉及的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坚持僵化思想,一切从本本出发的问题,因此,它是个思想路线问题,其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意义:讨论明确地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继而影响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这是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2)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参考答案】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 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是在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1、2,指出材料3的案件得到公正高效审理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点出《囚歌》作品的重要性:叶挺创作的《囚歌》体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囚歌》内容所凝聚的民族历史记忆,是当代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共同记忆,也是我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联系材料分析该案的危害:案涉视频对《囚歌》内容进行篡改并通过网络平台快速传播,不仅侵犯了革命先烈及其后人的人格尊严,也严重伤害了社会公众的民族和历史感情。英雄烈士名誉不容亵渎。该案公正高效审理的社会意义:案件的公正高效审理,是法治的亮剑,充分彰显了依法惩治侵犯英烈名誉行为的坚定决心;也是严肃的警示,向泛娱乐化和历史虚无主义等歪风邪气坚决说不,对于依法维护英雄烈士光辉形象,崇尚英雄,敬仰先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
(2)为什么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同样要讲法治?
【参考答案】
(2)知识点:网络空间也是公共领域。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守法律,讲道德。联系材料具体分析:我们既要充分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对挑战法律底线、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要加以惩罚和制止,切实净化网络环境,这也是为了更好保障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3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中非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范?
【参考答案】
(1)中非有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各国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携手前进。中国在合作中,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坚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坚持发展为民、务实高效;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中非双方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中非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范。
(2)如何认识所谓中国对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
【参考答案】
(2)对于中非合作的五个 “不”:在中非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中国与非洲共建“一带一路”,也是把“一带一路”建设同落实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中国与非洲以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指引,在推进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基础上,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未来3年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实施“八大行动”,坚持把自身发展寓于与非洲共同发展之中,并以自身发展促进非洲的发展。中国永远是非洲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所谓中国对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观点,完全是别有用心的,是对中国的恶意中伤。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