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基础
第一部分--朗读概说
我们来看一下朗读的定义。朗读:是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也就说把视觉转化为听觉的活动。念呢,是指照本宣科,见字出音;读呢,那是指表情达意、言志传神。诵,指脱稿成诵、夸张表演。
那么朗读与朗诵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是选材的不同:朗读的选材十分广泛,诗歌、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种文章都可以拿来读。朗诵在选材上的只限于文学作品,而只有词美、意美、脍炙人口的文学精品才适合朗诵;
两者的范围不同:朗读是一种教学宣传形式,主要用于课堂学习和电台、电视台播音;朗诵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性较强的语言口头表诉活动,是对文学艺术的延伸,多在舞台上、在文娱活动中使用。
它们形式的不同:朗读的口语形式平实自然,可以依照作品时边看边读,目的在于准确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感情真实但不能夸张,有表演的痕迹,声音只求神似,而不能采用角色化的语言。一句话,读而不白说而不言。朗诵的口语形式生动优美,一般是脱稿成诵,目的在于通过艺术表演使听众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获得语言美的享受。朗诵要求语音动听悦耳、表情动作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感情充沛而夸张。为增强表演效果,朗诵往往还需要化妆、配乐、使用舞台灯光、背景等手段。朗读的教学要求:语音规范,也就是说吐字归音口齿要清晰;语气自然是以气带声、深情和一、语言流畅、技巧得当、自然和谐。做到七不:即不读错字,不添字,不丢字,不颠倒,不重复,不中断,不拖腔。语意明晰,是指理解准确、表达生动;态势得体,是指上下交流、真情互动。
第二部分--朗读技巧
今天的我们学习第二部分朗读技巧。首先我们来看准备技巧,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理解主题,也就是说要研读作品、批文如琴。
二是把握基调,是指内迷于心、外达于人。
三具体感受,也就是说要形象感受、逻辑感受和内在语的挖掘。
四是整体品位,是指全篇试读、揣摩节奏。
这里的我们重点要讲解一下具体感受和节奏单元两个问题。一:具体感受,它包括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以及感情调动。逻辑感受呢,包括内在语的挖掘;感情调动呢,包括情景再现和情景联想等。形象感受是指朗读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觉、空间觉、运动觉的综合感知。即视觉上要有画面感,听觉上要有音乐感,嗅觉上要有气味感,味觉上有滋味感。另外,还要有时间感、位置感、方向感、距离感和身体器官以及肌肉的运动感等。
一、具体感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味觉,如杨塑的《荔枝蜜》一文中的小片段:
热心肠行的同志送给我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的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这就是嗅觉想象引起的嗅觉感受。当朗读到开瓶子塞儿时,会不自觉的抽一下鼻子,深吸一口气,一股甜香味扑鼻而来。
再来看一下听觉。如《第一场雪》:树木的枯枝被雪压断了,偶尔咯吱一声响。咯吱是一个象声词,要读出身临其境的感觉。
视觉、触觉和运动觉,如《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静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又如《桂林山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齐齐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二、逻辑感受
今天的我们要学习具体感受中的逻辑感受。
朗读时呢,我们要弄清楚作品中的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全篇的思想发展脉络、层次、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认真体会和把握主次感、并列感、对比感、递进感、总括感、转折感以及因果感等多种感受。例如:秋天来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她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
总体上来看,第一句第二句是并列,二三句是转折;仔细分析呢第一句的两个分句是并列,第二句的三个分句是并列和递进。这里呢我们要特别注意,在把握显性逻辑关系的同时,还要把握隐性的逻辑关系,那就是挖掘内在语或者叫做挖掘潜台词。
比如《海洋与生命》中:水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媒介。没有水,体内的一系列生理和生物化学反应就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在短时期内,动物缺水要比缺少粮食更加危险。
我们来看一下这组话中的有三个潜台词,如果、那麽、因此,我们加上潜台词再重新读一遍:水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媒介,如果没有水,那么体内的一系列生理和生物化学反应就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因此在短时期内,动物缺水要比缺少粮食更加危险。
通过我们第二次的诵读呢,我们找到了文中的三个内在语,那么还有一种内在语呢?就是在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内容赋予了言语的一定思想、态度和感情色彩。那么这种情况呢就是比较难以把握的。如《海燕》,整篇文章都是用象征的手法,我们必须监视出文字中所蕴含的深意,才能准确、贴切地把握作品,调动感情。
例如: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句子的本质就是反动势力是越来越残酷的镇压革命。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空中,去迎接那雷声。句子的本质是革命人民勇往直前,去和反动势力进行殊死搏斗,由此呢引发出我们仇恨反动势力,同情和讴歌革命力量的感情。
三、节奏单元
今天的我们来学习准备技巧中的节奏单元。节奏单元呢是指朗读中,根据表达的需要,从语音、语义等角度对语句进行切分所形成的语言的片段。一个语句呢,可以是一个结构单元,也可以有多个节奏单元。最小的节奏单元可以是一个词,较大的节奏单元也可以有四五个词语或者词组。我们切分节奏单元的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准确的停连的位置,攻破长句子朗读的难关,杜绝停顿、断句不当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使我们的朗读具有韵律感。下面呢,我们通过莫高窟的一段文字,来进行一个简单的节奏单元的划分:
莫高窟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是描绘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的是描绘人们奏乐、舞蹈、演杂技的场面,还有的是描绘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跨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反弹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动人的壁画,就像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刚刚我在读的时候呢,是有意识地突出节奏单元,所以呢造成整个句子的不是很连贯。这个呢,大家还是要注意一下,我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句子的流畅和连贯性。
第三部分--表达技巧的分类
理解、分析作品,具体感受作品,是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的状态,最终要通过有声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朗读的语言表达技巧,实际上就是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在五调上的应用,具体它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语速等。
第四部分--停连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停连:停是停顿、终止,连着连续延续。停和连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他不仅是朗读者、听众心理以及生理上的自然要求,也是语义表达的重要手段。
一、停连的分类
我们先来看一下常用的停连方式,共有八种:第一种按照标点符号停连、第二种按语组停连、第三种区分性停连、第四种节拍停连、第五种强调性停连、第六种并列性停连、第七种领属性停连、第八种逻辑停连。
好的,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种,按照标点符号的停点。标点符号是停顿的标志,但不能死搬硬套,要根据语气和表意的需要适当的处理。
例如:大猴子听见了,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在井里了。
刚刚我在处理的时候呢,是冒号的停顿时间跟前两个逗号的差不多,那么第三个逗号则不能停,甚至呢叹号也没有停;这样的处理呢,可以表现出猴子吃惊、着急的情态。
第二种,按照语组停连。按语组停连,是指在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按照词语间的语法关系作为停连。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述宾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都可以停顿。
例如: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实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语速停顿相对来说呢比标点停顿的时间要稍短些,有时甚至是极短的。
第三种,区分性停连。例如: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获得冠军。
第四种,节拍停连。节拍停连是为了显示语流节奏而处理的停连,在我们的朗读诗歌中常常会用到。例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第五种,强调性停连。例如: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两处的停顿,一字一顿,表达了对小女孩的无比同情,动作后的感情延续的停顿,更把作者对不平等社会制度的强烈愤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第六种,并列性平连。例如:一个夏天,太阳暖暖的照着,海浪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绿叶在树枝上飒飒地响。其中太阳、海浪、绿叶是并列,稍加停顿会使我们的语意更为明确,使有声语言更富有美感。
第七种,领属性停连。例如:他当过营业员,在报社干过记者,做过电工。这里要注意的是,他后面的停顿时间要长于后面逗号的时间。
第八种,逻辑停连。逻辑停连是为了加强语调、语义、观点或者表达某种感情所做的停连,包括在思索、判断处安排的停顿,在引起反思、回味处安排的停顿,在紧张、惊愕处安排的停顿,在感情哀怨、悲痛、恼恨处安排的停顿。这种停连可以丰富语义的内容,加强感情的色彩。例如《最后一课》的结尾处海麦尔先生的一句话:放学了,你们走吧。海麦尔先生很不愿意但又不得不结束这最后一课,当他说到“放学了,你们”时,痛苦激动的心情发展到了极点,朗读到此使语式戛然而止,运用逻辑停顿强调的感情加以渲染,然后再控制住感情的冲动,道出“走吧”,就难以将人物极其复杂的心情充分的表现出来。
下面我们来学习逻辑停顿方式,共四种:第一种徐停,第二种急停,第三种强停,第四种长停。
先来看一下第一种徐停。徐停是指声断气不断,意念、情绪连绵不断。例如: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声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徐停处理会造成一种回旋的意念和氤氲的氛围,能更好地表达离愁别绪。
第二种急停。急停是指迅速的收起点声,使语流出现极短的顿挫。例如:新中国的航标为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她;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急停要突出号召性和鼓动性。
第三种强停。强停是指要屏住呼吸、中断气流、一字一顿,如拔强弓。例如:昨天,日本政府已经发动了对马来西亚的进攻。
第四种长停。长停是指停顿的节拍相对拖长,造成一种足步空谷、足音缭绕之感。表现上会出现气势上的雄浑、豪放。例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二、常用停连技巧
下面呢我们来学习常用停连技巧,共六种。第一种扬停强收,第二种落停缓收,第三种停后徐连,第四种停后急连,第五种直连,第六种曲连。
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种:扬停强收。扬停强收是用在雄壮、自豪、坚定的语句上。例如:这腰鼓是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是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的;是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沸腾了。
第二种落停缓收。落停缓收一般用于情景交融、意味深长的句子中。例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第三种停后徐连。停后徐连一般用在细腻感情、赞美、祝福的句子上。例如。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崎岖而不枯寂,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是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弃了梅柳之短。
第四种停后急连。停后急连一般又在紧张情势和急剧变化的句子中。例如:转瞬之间,你就能听到春雷轰鸣般隆隆的潮声,接着高头大浪滚滚而来,水声隆隆而动,巨浪涛涛而喧天。
第五种直连。直连是指有标点,但内容却连接紧密,不用我们换气,这里顿号最为典型。例如: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第六种曲连。曲连是指短句间的逗号,前一个词语的尾音后一个词语的开头有间隙,但不用换气。例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第五部分--重音
今天我们来学习重音。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需要突出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者短语,被突出强调的这些词或短语通常叫做重音。特指语句的重音,不包括词语的轻重音格式。例如:我是师范大学的学生。
一、重音的三种类型
大家好下面呢,我们来学习重音的三种类型:第一种语法重音,第二种感情重音,第三种逻辑重音。
第一语法重音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种语法重音。根据语法的关系,说得或者读得重些的音节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有规律的,重音的位置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例如一般主谓结构的词组、短语中的谓语,应该稍重些。比如:风停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
还有句子中的述宾短语常常也要重读。例如:月亮慢慢地升起来啦。
再有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一般也应稍重些。例如:这,是谁负责的?
另外复句中的关联词,要读重音;具有比喻、夸张、对偶、对比、排比、重复、设问、反复、双关、反语、拟声词等的词语,也要读成重音。
第二种感情重音
第二种感情重音。为了表达某一种特定的感情所读的重音叫做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可以使语言色彩更加丰富、感情表达更加细腻、更加充分。例如:这几天,大家都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的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呀无耻呀!这是某集团的无耻,加上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民的光荣。
我们在读上面这一段话时需要加大音量、加强音势,强调重音处呢应该特别的加重,以表达闻一多先生对国民党反动势力卑劣行径绝不退让的愤怒之情。
第三种,逻辑重音
第三种,逻辑重音。为了突出或强调句中主要思想所读的重音叫做逻辑重音,逻辑重音有区分性重音和对比性重音。首先我们来看区分性重音,同样的一句话,因为重音位置的不同意义也会有所区别。例如,我请你跳舞。第二种对比性重音: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
二、重音的分类方式
下面呢我们来学习重音的分类方式。按照重音在语句中的位置,把重音归结成十种分类方式:第一种并列性重音,第二种对比性重音,第三种呼应性重音,第四种递进性重音,第五种转折性重音,第六种肯定重音,第七种强调性重音,第八种比喻性重音,第九种拟声性重音,第十种反义性重音。
1、并列性重音
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种并列性重音。在段落语句中,有并列关系的词或者短语,这些词在段落中通常是地位平等的呈现,在有声语言表达中我们需要显示出他们之间的并列关系,从而确定这些词是并列性重音。
例如:一个夏天,太阳暖暖的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绿叶在树枝上飒飒地响。在这句话中有两组并列性的重音,第一组是太阳、海、绿叶,第二组是照着、奔腾怒吼、飒飒的响。经过对整篇文章的分析,可以清楚地得知这句话是环境描写,也是故事发生的起始;那么经比较第二组词语,必然是主要重音已经突出,就把太阳、海、绿叶限定在夏天独有的景象当中。在朗读中第一组并列性重音的地方,用并列性停连的方法停顿;在第二组并列性重音的地方,用符合上下文环境的语气强调突出,整句话的意味就能展现出来。
2、对比性重音
第二种对比性重音,在对照式结构明显的句子中,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对照,使事物的特征表现得更突出,形象更鲜明,这时需要对比性的重音。
例如:骆驼很高,羊很矮。骆驼说:“长得高多好呀”,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这句话中的有两个对比性的重音,“高、矮”,说的是两种动物对于自身特点的自满和吹嘘。高和矮本身就是一组相反的字,用在句子中就是一种对比的作用。而在此句中出现了两次高和矮的对比,经过分析,骆驼高、羊很矮这句话只是叙述,其中高、矮并不需要强调;关键是骆驼和羊说的话中的“高、矮”才是重中之重;同时在这句话中骆驼和羊,是属于并列性的重音。
3、呼应性重音
第三种呼应性重音。解释上下文的呼应关系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完整,有一呼一应和多喝多应,又分为问答式呼应和分和式呼应。
先看第一种,问答式呼应性重音。例如:他还有一个美名,叫什么呢? 叫老豹子。他可能有许多美名,但是这句话要突出的是“还有一个名字,叫老豹子”,所以呢“还”是呼,“老豹子”是应。
第二种分合式呼应性重音。例如:他,当过演员,在大学里教过书,还干了几天电工。这句话中,“他”是呼,后面的“演员、教书、电工”是应,而且“他”是领起部分,后面分别说明了他干过的职业。当然这些职业属于并列的成分,从停连的角度来说,也属于分和性停连。在“他”处停同时强调呼应性重音。
4、递进性重音
第四种递进性重音。它包括连续性的重音和株连性的重音。首先来看第1种连续性重音,例如:竹篱的那边,是两家很精巧的、华美的洋房,漓畔的落叶树和常青树都悠然自得地显出入画的奇姿,平坦的、淡黄的草原,修饰得浅黑的缘尽,就好像一幅很贵重的兽毯一样铺呈在洋房的下面。郭沫若的《亭子》中间的这一小段,是空间场景的描写,根据空间的变化,就有了连续性的重音的出现。竹篱、洋房、落叶树、常青树、草原、缘尽,这些重音的突出像一幅立体画,展现在了听众的面前。
第2种株连性质。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这种连珠句式的重音,落在递进的词上,第二次出现的词不能称其为重音。
5、转折性重音
第五种转折性重音。转折性重音经常出现在转折的复句中,通过相反方向的变化来揭示句子的精神实质。例如:我们都以为他会和从前一样,谁知这一回,她撅起嘴来生气了。虽然剧中没有出现转换的关联词,但是很明显,随之之后的转折是作者的语言目的,所以“这一回”要强调。
6、肯定性重音
下面呢我们来学习第六种肯定性重音,这里的肯定是要做出明确判断的意思。有声语言不能单纯的看一些是或不是的肯定性的词语,而是要看整句话的语句目的。一种需要肯定是什么?另一种呢是要肯定“是”还是“不是”。例如,第一种:不要开枪,大伯,是我。第二种:原来,他喜欢的不是你。在这两个例子中,例一中重音“我”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例二中的重音“不是”回答了是或不是的问题。
7、强调性重音
第七种强调性重音,就是把句子中表达感情色彩的词或词组加以强调,以突出某种感情;但是感情色彩的浓淡程度不同,强调时所应用的重音方法、语气的方式就不同。
例如:美联社报道,75000名反对堕胎者23号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克林顿总统决定取消政府对堕胎的限制。
在这则新闻中,“75000”、“反对”、“决定取消”是重音,“反对”是着重强调的展现的是示威者的内心情感,而“决定取消”运用不同的重音方式加以强调;75000是数字,不是新闻中的所有数字都要强调,关键是看数字是否重要;数字重音的处理方式也不是把数字搅得非常的清楚。在这里面“75000”是强调人数之多,所以,我们诵读时要放大语气。
8、比喻性重音
第八种比喻性重音。有声语言表达中把比喻性的词语作为重音加以强调,但并不是所有的比喻词都是重音,我们要看它是否是重点。例如:在铅灰色的天穹下,在弥漫的血雾中,辣椒就像一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前程。把一位战士在极寒中舍不得吃的红辣椒比做燃烧的火炬,展现的是军长沉痛的心情转化为无穷的力量,预示革命的未来是无限光明的。
9、拟声性重音
第九种拟声性重音。拟声性重音一般都是象声词,但不是所有的象声词都是重音,要看他是否体现出语句目的;表达时不必惟妙惟肖,重在传神。例一:夜深人静,我在荒草里走着,突然一只野鸡扑棱一声从荒草里飞了出来,吓得我直冒冷汗。例二:雨哗啦啦的下着,她搓着双手焦急地望着窗外。例一中的“扑棱”要强调出来,表达当时野外的寂寞和我的内心的极度恐惧。例二中的“哗啦啦”不能作为重音,重音应该放在“焦急”二字上,展现出他当时的心情。
10、反应性重音
第十种反应性重音。有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要看表达的态度是赞成还是反对。强调反应性重音时,要借助语气的配合,不能一带而过,也不能在字面上过分着力。例如:哎,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先生在《背影》这篇文章中,用人物内心和行动的刻画,展现了深沉、含蓄的父爱;这句话中的重音是聪明,当然不是说要把聪明读成愚蠢的意思,运用恰当的语气,展现出作者的忏悔和愧疚之情即可。
以上的列举了重音的十种分类方式,这十种重音不是相互隔离,而是相辅相成的。
三、重音表达方式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常用的重音表达方式,共五种:第一种加重音量法,第二种拖长音节法,第三种一字一顿法,第四种夸大调值法,第五种重音轻读法。
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种加重音量法,它是指把重音读得重一些、响亮一些。例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第二种拖长音节法。例如:周总理,您在哪里?
第三种一字一顿法,是指在要强调的字词前做必要的顿歇,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有力、真挚感人。例如《读书人是幸福人》: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第四种夸大调值法,是指把强调的字词读得夸张一些,来达到渲染的效果。例如《国家荣誉感》:在和平年代,唯有这种国家之间大规模的对抗性的大赛,才可以唤起那种遥远而神圣的情感:那就是为祖国而战,
第五种重音轻读法,是指把要强调的字、词和句子,减小音量,拖长音节,同时加重气息;常用来渲染意境,表达深沉凝重、含蓄内向或欣喜爱慕的感情,听起来语轻音弱,而产生的效果如沉雷从心底滚出。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又如:船在动,心也在动,他们是这样的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四、重音的表达方法
下面那我们来学习重音的表达方法,共三种:第一种高低强弱法,第二种快慢停连法,第三种虚实转换法。既然重音不同于词的轻重格式,也不是重读,就需要掌握重音的强调方法。重音与外部技巧的融合运用,是建立在内部技巧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所以重音更多的是与语气节奏的相辅相成。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种高低强弱法,是指声音的高低强弱的转换和变化来强调重音。例如:一所由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塔寺庄村民筹资兴办的乡镇成人大学,明年将面对社会招生。在这个新闻导语中呢,我们可以用音高的变化强调“村民”;突出“村民”,是因为这所大学不是政府筹办,而是村民集资兴办。之后的“大学”和“社会”则用加重的方法来强调、显示出新闻的主要消息。
第二种快慢停连法,这是一种用声音的长短、急缓、停连等变化来强调重音的方法。例如:十年呀,十年的流离失所,十年的卧薪尝胆,我鈡雪儿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走西口》这个朗诵稿件中,鈡雪儿的这句话,有着情感丰富的变化,第一个“十”声音要加重,便较缓慢的说出来,展现出鈡雪儿内心的感叹和悲愤;之后的“十年流离失所、十年卧薪尝胆”要有较快的语速连接起来,在“终于”前停顿,较慢的说出“终于等到这一天”,声音的紧连和缓储变化,再加上贴切的语气,使鈡雪儿这个人物的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很好的得以诠释。
第三种虚实转换法,是指通过声音的虚实变化来强调重音。
例如: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句话是摘自史铁生先生的《秋天的怀念》,作者用细腻的感情写出了母爱的伟大。整篇文章的基调是低沉、沉重的,在诵读时要注意用虚实声的变化;尤其是这句话中的象声词“唰唰啦啦”,如果用嘘声、甚至是叹声来表现的话,会能更好地展现出作者内心的情感。
重音的强调方法是相互交融的,也必须和停连、语气的相互配合。因此在诵读创作的过程中,要使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外技巧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传达出正确的意味。
五、重音表达方法的练习
下面呢我们来学习常用重音表达方法的练习。重音并非都是要加重声音,还可以用快慢、强弱、高低、虚实、停连等多种方法来达到强调的目的。
第一种弱中加强。例如:很早很早以前,猫并不吃老鼠。
第二种强中有弱。江姐一惊,布告上怎么会有她的名字?
第三鈡低中渐高。例如: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第四种慢中有快。例如: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中最大的一场雨。
第五种快中显慢。例如: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满”字放慢速度,让人感到看不过来。
第六种虚中有实。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第七种实中见虚。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了银纱,显得格外幽静。
第八种连中有停。例如:来去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在要强调的词前略微停顿一下,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第六部分--语式
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语气。语气是指一句话中能够表达说话人感情和态度的声音形式;语调是语气外在的快慢、高低、长短、强弱、虚实等各种声音形式的总和,它体现在语音上形成高低不同的起落线,语气是通过语调表现的。
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而句调我们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末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语调不是字调,更不是一个框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语气的丰富多彩决定了它的声音形式、语调的千变万化。语调可以通过具体的语式来表现。语式,是指有声语言中语流衔接的走向和态势。根据语式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不同,可分为四种:声调、降调、平调、曲调。
第一类:升调
下面呢我们来学习语气的第一类:升调,或者叫它高升调,一般用来表达疑问、惊异、喜悦、兴奋、号召、鼓动、设问、反问、呼唤的语气,这种语气表现为句子开头低,句尾明显升高,常用于一般疑问句、反问句以及句子尚未终结时、中间的停顿处或出现在长句中前半句。例如《坚守你的高贵》:作为一个人,莱一恩无疑非常伟大。这种伟大,表现在他始终恪守着自己的原则,给高贵的心灵一个美丽的住所,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再如:
第一种反问: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第二种疑问:这是给我的?
第三种呼唤:王老师,王老师
第四种惊异:啊!你考了100分
第五种喜悦、兴奋:同学们,这场球我们打赢了
第六种意思未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另外在人的思想情绪中,还有愤怒、急躁、高兴、激动,在感情比较强烈的情况下都会引起语气的上升。
第二种,降调
下面呢我们来学习语气的第二种,降调,或者叫他低降调。一般用来表示肯定、请求、感叹、祝愿的语气。语调表现为句子开头高,句尾明显降低。降一调,一般是半降调,加重语气时必须要用全降调,常用于一般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以及近距离的对话等。例如《第一场雪》: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第一场雪。再如:
一请求:余姑娘,你做做好事吧。
二表肯定,半降声音: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全降。王木匠可真是一把好手啊
四表祝愿,半降稍抑:伟大的祖国,愿你永远如日之升。
另外在情绪比较稳定、诚恳、耐心、沉重时,语气都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例如: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带着白花,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第三种平调
下面呢我们来学习,语式的第三种平调,又叫平直调。一般用来表示庄重、严肃、平淡的语气;语调表现为平直舒缓,叙述或说明的句子多用平调。例如《天才的造就》: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有一个男孩子,他非常喜欢足球,可是又买不起,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里捡来的椰子壳。又如《朋友和其他》:朋友新烫了个头,不敢回家见母亲,恐怕惊骇的老人家,却欢天喜地的来见我们,老朋友不能以一种趣味性的眼光欣赏这个改变。
再如,一鄙视冷淡: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的;二,庄重严肃: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
第四种,曲调
下面我们来学习语气的第四种,曲调,又叫曲折调;一般用来表达讽刺、含蓄或烦恼、轻薄、厌恶、怀疑、意外的语气;这种语调呢大多都是先降后升,或者是先升后降,句子语式有抑扬升降的曲折变化,成波浪式,多在表达特殊感情时出现,它不像其他句调表现在句末,而是根据需要出现在句子的不同位置。例如《海燕》: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再如,一:好个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二:你说呀,你倒是说话呀。三讽刺,你是班长,你不能死。
好的今天的练习就到这里了,下期再见。
很棒的讲座!正是我所需要的!非常感谢🙏🙏🙏
感觉那个“种”字,听起来不太舒服,好难听
很好,很实用!
感谢分享,讲的太好了,受益匪浅!
感谢老师的讲解,受教了
👍👍👍👍
正是我需要的。谢谢分享
收获满满 都是干货
😀😀😀
一个小时满满当当实用的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