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音乐 |�徐佳莹 - 《灰色》
我爱你,所以要揍你。这是亲密关系中最为隐蔽却最为常见的现象。
昨天上午,男演员蒋劲夫家暴的新闻霸屏了微博热搜榜。
事件起因是这样:昨天早上,蒋劲夫的日本女友中浦悠花晒出多张脸部、身体淤青照,疑似被蒋劲夫家暴。
网友很惊讶,毕竟公众印象里的蒋劲夫,是一个阳光大男孩,怎么都和家暴联系不起来。
更何况,蒋劲夫今年7月才公布了女朋友,两人一直很甜蜜,经常秀恩爱。
上午十点左右,蒋劲夫主动站出来承认了家暴,坐实了传闻。
网友纷纷表示:吓得手里的瓜都掉了,正常剧情不应该是,先否认,再去和女友商量求和吗?
这几年,男明星家暴的事,一直没有断过。
印象中,蒋劲夫是不多的、家暴控诉一爆出来就公开道歉的明星。
不过最新消息是,他本人还没有现身,据说其父亲正在日本处理此事。
同样陷入过家暴丑闻的刘洲成就糟糕很多。
去年,歌手刘洲成妻子林苗发微博,称结婚两年以来,刘洲成对自己家暴6次。
怀孕3个月的时候遭遇家暴,最终导致小产;第二次怀孕期间,正当八个月的时候,被刘洲成拳打脚踢。
更可笑的是,刘洲成打完妻子,冲动过了,就开始乞求原谅。最终,妻子失望透顶,在去年选择离婚。
作为一个男人,刘洲成在家暴事件曝光的第一瞬间,没有坦荡地站出来直视错误,没有一点直视问题的心态,只是躲起来等待热度过去。
就态度来说,蒋劲夫貌似比刘洲成甚至大多家暴的公众人物表现得好。
不过,我们对家暴男明星的要求是不是太低了点?
比家暴可怕的,恰恰是我们这种轻易原谅的思维。正是这种轻易谅解,纵容了家暴的不断发生。
事实证明,这条微博的公关效果很不错。
承认家暴并道歉后,受害者还没原谅,不少粉丝却很快地表达了原谅和支持。
底下的评论刷新三观:
�
“虽然觉得家暴不可原谅,但敢承担也是一种很 man 的担当!”
�
4个小时,这条微博的点赞量超过了21万,远远高于转载和评论的总和。
点赞网友的潜台词就是,打人不对,但认错的态度挺好,赞一个。
甚至在知道蒋劲夫是因为女友爱玩才动手时,很多网友,包括女网友,纷纷点赞,说该打。
潜台词是,这样的女人,不守妇道,就是该打。呵呵。
�
一起刚爆出的家暴丑闻,竟然成了对蒋劲夫路转粉的点赞大会。
家暴男竟然成了打虎英雄似的真男人,受到吃瓜群众的礼遇。
舆论反转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你点赞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受害者和受害者的家人看到会是什么心情?真正选择是否原谅的,不该是她们吗?
�
何况,如果蒋劲夫是真的愧疚和悔恨,绝不会在一个月里,一边秀恩爱,一边拳打脚踢。
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每一次原谅,都可能是对他施暴心态的纵容。
因为爱你,不想让你去夜店瞎玩,不接受假装怀孕的欺骗,所以,我要揍你。这就是很多直男的施暴逻辑。
这是对受害者中浦悠花的二次伤害。
也许,蒋劲夫会有一丝愧疚。当他怒不可遏开始施暴时,连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陷入到典型的家暴施暴者心理中。
生气,然后动手,打伤了,后悔,道歉,求原谅,然后,第二次继续。
循环往复,所以很多人会说,家暴只有0次和一万次。
�
有人说“上手是会上瘾的”、“家暴的都是人渣”,简单的谩骂解决不了问题,就像有网友问的:
“其实一直很不理解这些家暴的人,为什么可以打完之后内心又深深地愧疚…那当初是怎么下的了手的呢……觉得好神奇。”
明知道家暴不对、甚至触犯法律,为什么还会实施家暴?
�
其实,很多实施家暴的人心理无非两种:
�
第一是情绪管理能力太差,说穿了就是情商低,偏执狂,小心眼,大脑对情绪易感性强而冲动控制能力弱。
�
因为更加敏感和易怒,管理不了这种情绪,所以更容易用破坏关系的任何行为去发泄情绪,比如暴力。
而很多人都是在暴力家庭中长大。有研究表明,有50%~70%的家暴男在童年时曾亲眼目的他们的父亲殴打母亲。
�
也有家暴男是通过贬低妻子的价值,来彰显存在感,比如在单位,他唯唯诺诺,没什么权力,是个小科员,而在家他通过打骂妻子,来获得权力的快感。
�
还有一种男人会打着爱你的旗号来实施暴力,我很怀疑,蒋劲夫就是这一类。
我爱你,所以要揍你。这是亲密关系中最为隐蔽却最为常见的现象。
�
本质上,说这种话的人控制欲都很强。
他们极度自我,打着爱的名义控制另一半,毫不关心对方的感受,一旦违背了他的心意,通过暴力来解决,就正常不过了。
这压根无关爱情,他爱的只是他自己。
说完了施暴者,很多人经常会问一个老话题,为什么受害者不离婚呢?
�
以前我身边就有一个受过家暴的阿姨说,时不时会在对方身上看到一些善意的光辉,她对这个家还抱有希望,就想着顾全大局,忍忍就过去了。
她和世上很多家暴受害者一样,不明白,施暴行为之所以发生,少不了受害方的原谅和服软。
国产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就是讨论家暴这一问题的经典题材。
在家庭暴力的初级阶段,一切往往都很隐蔽。
�
施暴者用砸东西、毁坏受害者的物品、伤害宠物、展示武器等方式,让受害者感到恐惧,使用言语、眼神、动作、手势威胁受害者。
受害者一般不敢也不愿意告诉别人,一是大多数人不会认为这已经进入了家庭暴力的范畴,
二是依然认为这只是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可以私下调和解决。
施暴者也常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
“要是你不惹我的话,我怎么会打你?”
“我只是轻轻碰了你一下,有必要这么大惊小怪吗?”
“我就是太喜欢你了,才这么生气的。”
�
时间一长,就连受害者也怀疑自己是不是大惊小怪。甚至产生自责情绪:都是我做得不好,我要是更好他就不会生气了。
还有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只有受害者才知道,如果真的离开施暴者,需要冒多大的风险。那意味着施暴者会更加无所顾忌。
在美国,每年有超过500位妇女或女孩被加害人杀害,凶手就是她们的男友或者丈夫。
家暴为什么屡禁不止?是因为它的隐蔽、反复,还有很强的周期性。
�
据权威调查,我国家庭暴力发生率在29.7%到35.7%之间,而其中90%以上的受害者都是女性。
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也表明,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
而每年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25%缘于家庭暴力。特别是在离异者中,暴力事件比例则高达47.1%。
值得欣慰的是,社会越来越重视家暴问题。
再过几天,11月25日,就是“国际反家庭暴力日”,而我们距离《反家暴法》也已经过去2年多了。
�
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开始施行,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设置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
�
也就是说,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数据,2016年共发出680余份人身安全保护令,2017年共发出1470余份。
�
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家暴受害者,学会向外界求助,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
这样做的好处是,它让施暴者真正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代价,从而自愿减少暴力行为。
�
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从根本上改变家暴行为的最有效的策略。
�
2015年的数据显示,平均家暴发生35次受害者才会选择报警。
�
这是一个带血的数字。
�
不要再纵容家暴。请转发给你的朋友,呼吁更多人站出来抵制家暴。
�
要知道,我们每一次对家暴事件的关注,都是在让社会变得好一点点。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点赞是因为他女友是日本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