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读”功能,比朋友圈三天可见更残忍

“已读”功能,比朋友圈三天可见更残忍

00:00
13:50

本文首发于网易原创栏目《槽值》,微信公众号ID:caozhi163。主播:安然


成年人的崩溃,太简单了。

手机软件改个小功能,就够人绝望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不按原轨迹行走,生活就能对你下手。

比如前几天,微博工作人员宣布:私信“已读”功能下线。

这意味着用户将无法再从显示状态确认对方是否看到了自己所发的消息。

指望“已读”功能来得到回应的人群,哀嚎响亮。

想与偶像近距离沟通的粉丝,失去了确认被翻牌的机会,追星的漫漫长路上“再次没有了姓名”;

渴望在一段关系中得到关注的人,没了安全感……

如果微信上线类似“微博已读”这样的功能,世界将有多可怕?

正如网友评论:

“已读对于优势方来说是个想要去掉的功能,而对于劣势方来说是唯一的指望。”

不平等的关系中,一个“已读”便是额外的奖赏。

微博里,“我在角落默默摇动荧光棒”的追星族,看到“已读”,可以得到“我的心意你也可以知道”的小快乐;

购物软件中,等待卖家回应的顾客,通过“已读”可以放心地等待自己的诉求被处理;

给暗恋的人发去关心的消息,哪怕没得到回复,一个“已读”就够人甜上半天……

“功能性”的沟通中,显示是否已读,是种自我安慰的满足方式。

微博已读功能突然下线,原本快乐的双向互动再次变成了没有回应的自说自话,却也给了对社交已经疲惫的群体喘息的机会。

但放在微信,“已读”却可能将增进社交的工具,变成“社交事故”的车祸现场。

当你好不容易熬过死亡星期五迎来周末,上司却在微信里临时安排任务。

原本想肆无忌惮地“装死”,一旦手滑点开了对话框,在明确显示的“已读”下,便成了“明目张胆向领导挑衅”。

相同时间段,你在与别人的对话框里的显示是“已读”,很可能被受你冷落的人打小报告。

“你昨晚怎么回他不回我?”

本可以避免的问题,在“已读不回”下被无限放大。

曾经有起离婚案件,妻子将丈夫对自己在一款社交软件上,多次“已读不回”的记录上交,作为丈夫对自己感情冷漠的证据。

法官最后将此予以采纳,判定双方离婚。

已读不回,约等于感情无法修复。

更有口难言的是,其实无论“已读不回”,还是“未读”,只要显示,都容易让人伤心。

前者是冷漠暴力,后者是满不在乎。

除了微信已读,我们担心的,还有微信朋友圈点赞被公开。

如果点赞公开被微信引进,不少“双面人”的尴尬,可能就会由网络与现实的分裂,变成现实的社交中的bug。

比如,你作为已经分手的一对情侣——A和B的共同好友,本来对两边都保持着友好的社交关系。

他俩互相屏蔽了。但对你都没有。

有天你点赞A的朋友圈,B在你的主页发现后火冒三丈:当初我们分手时Ta那么对我,你不是不知道,竟然现在还在给Ta朋友圈点赞?”

比前任相见更眼红的,是在朋友的点赞记录里发现各路前任阴魂不散。

点赞记录公开,父母可以通过你的点赞记录顺藤摸瓜发现你闺蜜、伴侣的生活日常;

你的前任可以通过你们共同好友的点赞记录偷偷“视奸”你的生活。

这些,都将是我们,逃不掉的“藕断丝连”。

微博还有一个功能,叫“经常访问的人”。这个功能本来的是让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去随时看到自己喜欢的博主的动态。

现在被很多网友认为是微博最鸡肋的功能之一。

如果出现在微信,最大的尴尬莫过于我们最经常联系的,很可能并不是我们最想联系的。

被工作缠身的你每天都要与上司微信交流几百条,当他出现在“你经常联系的人”,不光是你,所有的人都会发现:原来你的生活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追求你的人对你死缠烂打,当他出现在“经常联系的人”,可能连你的父母都要问一句“你和Ta是不是在谈恋爱?”

你悄悄在微信联系默默暗恋的人,本是一段美好的懵懂故事,但当“最近联系的人”变成公开的,一场自我满足的暗恋却变成了极易被发现、调侃的“苦恋”。

我们自己的生活,在这些功能面前,彻底沦为一场公开表演。

哲学家叔本华说,绝大多数人对他人的所思所想都会给予主动的高度的重视。

无论身处何种文化系统,他们都无法绝对地漠视他人的意见和评价,会把他人眼中的自我画像放大再放大。

而在社交网络的扩大下,生活的展示与评价被集中在朋友圈,也让人们学会了伪装。

一边努力从对方的朋友圈、头像里寻找蛛丝马迹,一边精心设计着自己发朋友圈的频率、内容、哪些人可见。

发了旅游、美食、打卡自拍希望有人点赞,看到别人的,又常常选择性失明。

刷一次朋友圈,脑补出好几场大戏。

与其步步紧逼,不如,给彼此留一点“装死”的空间。

社交软件里的人们,总是带着一颗八卦和看客的心,好奇地想知道别人的生活,但也在营造着被别人窥视的生活,互相侵占着彼此的空间。

唯独,没留出自己和自己沟通的机会。

日本街头有这样一个标牌:

不立即回消息就会失去的友情,称不上是真正的友情。

也许是真的。

也许,只是种自我安慰。

即便社交软件占据了现代人生活的很大部分,但如果真成了一种判断标准,怕是大部分人都无法避免心生失望。

社交软件里的交流无法完全代表一段感情的分量;而在真正的亲密关系里,没有任何一款社交软件,能够代替面对面的沟通。

你讲了一个笑话,你若是在我面前,我一定笑得拍自己大腿,或者拍拍你的背,说你真逗;

可若是在微信上,无论多么好笑,我都只能回复“哈哈哈”。

线上的沟通中,存在“透明度错觉”,人自然而然地认为,彼此之间的沟通是透明无阻的。

“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

在无法真实感受对方情绪的社交工具中,信息会有损耗,让人不自主地猜忌。更何况,“已读”二字,能表达的信息十分有限。

或许只是碰巧,或许只是个人习惯不同,“已读不回”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在关系中的态度,不小心点开一段对话,机器认定的“已读”,真不一定意味着你走进了对方的世界;

点赞记录,也不应该决定对一个人的全部看法。

网上适当“装死”,回到现实,心中那真切的存在感才最珍贵。

别被你的手机软件绑架,生活才应该是最真实温暖的存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渡边圣人

    现代人的玻璃心很可怕

  • mrlnzfu2nkaurg9gv1o2

    如果没有手机,我想我会打球,健身,看书,看电影...我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呢

  • 花生米米_y9

    还好,没有沉迷手机,如果有其他事做,两天不用手机都可以。但如果连书都没有看的,也没有其他事可做,一天不用手机就难了

  • Iamabird

    这个夜空中最亮的星是谁唱的呢~请歌手

    王月亮读课文 回复 @Iamabird: 张杰

  • Iamabird

    真的好喜欢这个声音和音乐的节奏。竟然有感动

  • 早睡晚安好梦

    这版 夜空中最亮的星 是谁唱的啊 真好听啊啊!

  • ffjb_xf

    这版的音乐很好听!

  • UncleJoker7

    太矫情了吧?我的妈!

  • 王啊璐

    墨迹一大堆,不知道在说啥

  • JZWoodland

    我就是不怎么用啊,就是看看别人动态,不用也可以。这是什么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