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农民如何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52 农民如何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00:00
13:07

今天我们的话题跟乡村振兴有关,我们的问题是农民如何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最近这几年,乡村振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热的热门词汇!在乡村振兴计划里,又有一句话是核心的内容,那就是要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那么怎么做到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是不是真的要大家都去做农民?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先要从一个概念开始入手,那就是资源受限行业。


什么是资源受限行业?在人类社会当中,有一些行业是非常典型的,它的产出的总量会受制于一种或一种以上核心的投入品的数量。而这个核心投入品的数量其实可以说是上天给的,很难改变。比如说农业的总产出主要取决于土地的面积,再给定农业的土地面积的情况下,如果你增加化肥,提高技术,增加农民的数量,最后这个农业的产出还是会碰到天花板的。所以说农业的产出主要的决定因素实际上就是土地的面积。与此相类似的是旅游业,旅游业的总产出跟游客的多少有关。而游客的多少又取决于一个地方,它的风景点接纳游客的能力。再比如说自然资源行业,矿产石油森林这样的产业就更不用说了,它的总产出基本上就取决于自然资源的总量。


那么当一个行业的总产出受制于它的资源总量的时候,大家想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如果要提高它的人均收入的话,怎么办?就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减少人均GDP的分母。通俗的来讲,人均GDP等于GDP除以人口。当分子GDP给定了以后,那么就只好减少相应的人口,来提高人均的资源占有量和人均的收入了。具体来说,在农业里,如果要提高农民的收入,那么就要逐渐扩大农场的面积。农场面积大了,相应的农民的收入就提高了。在旅游业里,旅游纪念品的销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旅游收入来源。那么给定了游客的数量和旅游纪念品的销售的数量。那么卖旅游纪念品的人如果减少了,就可以增加相应从业人员的人均收入。


在一个国家内部,当农业旅游自然资源这样的行业,它的总产出受到某一个特定的投入品的数量的限制的时候,制造业和服务业,这样一些主要位于城市的一些行业。确实拥有规模经济的。在制造业服务业,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决定了相应的从业人员的人均收入可以不断地提高。其中一个因素是技术进步。而另外一个因素,就是资本积累,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均资本拥有量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里工作的人们的人均收入是可以不断增长的,只不过是增长的快一点还是慢一点。于是在一个国家内部人口就从那些具有农业旅游和自然资源行业的比较优势的地区,流动到有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较优势的地区。


在这个过程当中,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关从业人员,通过享受规模经济来提高自己的人均收入。而农业旅游自然资源行业的相应从业人员,却通过减少人口来提高自己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和人均收入。恰恰是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们会观察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均收入水平越高,这个国家城市化的比率就越高。与此同时,农场的面积就会逐渐的扩大,农民的收入也同步的提高。也同样是因为这样的道理。如果你看发达国家,普遍来看农场的面积是比较大的,最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和中国。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美国的农场面积超过中国的农场面积一百倍都不止,而且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虽然中国的人均GDP已经实现了很多倍的增长,但是遗憾的是中国农村地区的农场的面积平均来看变化并不大。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就是因为中国的农民转向城市的进程,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制度的制约,包括户籍制度,包括了农村的土地制度。


可能大家会问我,那世界上好像也有例外,比如说日本的农场面积似乎并不大。是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一段时间日本政府也通过想补贴农业来提高日本农民的人均收入。而一旦增加农业的补贴,就使得农民进城的积极性下降了。所以在发达国家当中,的确日本的农场面积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日本通过补贴来维持小农场的这样一种生产经营方式,其实是建立在它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非常发达,非常有竞争力的前提条件下。否则他哪有那么多钱来补贴农业。


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日本的农场面积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提高的速度非常快。那么发生了什么事情?那是因为老一代的农民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逐渐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年轻一代的年轻人,他们长大以后主要都是进到了城市,特别是像东京这样大城市去就业了。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日本农场的面积其实最近这些年扩大的速度也非常快,现在日本的农场面积也远远超过了中国。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未来要提高中国农民的收入,真正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的话,那么就必须要减少农民的数量。这或许是一个悖论。换句话来讲,必须通过减少农民的数量来使得剩下的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也就是说乡村振兴的目的,如果是要提高农民收入的话,那么就需要人出来钱进去。换句话来讲,要农民不断地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与此同时,随着农场面积的增加,要有资本进入到农村和农业,去满足农场面积日益扩大所需要的资金需求。很多人对此并不理解,甚至表示怀疑。有些人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不可能达到水平太高,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达到80%甚至90%的城市化水平的。如果你也持有同样观点,那么不妨问问自己。如果中国的城市部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而城市化的进程又停止了,农民不再进城了,那么农民的收入水平怎么提高?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又怎么缩小。


所以在今天这个语音节目的最后,我必须要给大家回答一系列有关中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一些质疑。首先,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农民有恋土的情节,真的是这样吗?我想提醒大家,在面对一些经济现象的时候,如果我们分析问题的起点是中国人,和别的国家的人不一样,那么这样的分析的起点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的分析说了和没说是一样的,中国的农民跟其他国家的农民相比较而言,恐怕并没有更恋土,否则你就不会看到今天有2.7亿的农民工已经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土地,在城市里工作,更不要说新一代的农二代。很多人出生在城市,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从事过农业相关的生产活动。


还有人会说,现在观察起来,好像有很多农民都不愿意进城了。真的是这样吗?大家一定要区分什么是真实的意愿,什么是政策的结果。今天很多农民不愿意进城,恐怕恰恰是因为他们到了城市里,也因为没有当地的城镇户籍,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这样的一些问题上面临着歧视,城市的政府也不愿意给他提供廉租房。如果我们按照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市场经济国家,能够按照一个人的居住地和纳税的地点,为他提供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廉租房。那么你再去问今天的农民,如果你得到这样的条件,你还是不是愿意进城,我想很多人的答案恐怕就会发生变化。更不要说你再附加另外一个条件,那就是如果你放弃了你在老家的土地使用权,还能得到一笔经济的补偿。这样的话,恐怕农民就愿意进城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自然条件,特别是在广大的山区,不宜实现大农场化,这一点也是有问题的。我们讲的大农场本质上是指农业的规模经营,并不一定是大型的拖拉机开来开去的那种大农场。其实哪怕在山地,如果大家有机会去看一下就知道,很多在山区的果园,种植鲜花的花田,实际上也已经实现了规模经营。在未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民进一步的减少,很多在今天发达国家已经被采取的技术,其实是可以运用在中国农业的。到了那一天,其实在技术上,连水果都可以用机器来采摘和分拣。


最后我要批评这种观点也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很多人说,我们如果回顾一下中国的历史的话,会发现农民一旦失地,失去他们的土地,就会带来社会的动荡。可是大家知道吗,在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因为农民失去了土地,就会带来社会不稳定,恐怕还是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今天讲的农民进城和农民放弃在农村的土地使用权,是以他进到城市里有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人已经从农民身份转化为市民身份,生活方式也已经从传统的农村生活转化为现代的城市生活为前提的。


在这个情况下,如果我们允许农民自愿的,注意,我特别强调自愿的,并且有偿的放弃自己在农村的土地的使用权,那么怎么会因为失去土地,就导致这些相应的农民产生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所以通过今天的课程,我给大家讲的道理是,乡村振兴并不意味着要把更多的农民留在农村,恰恰相反,由于农业是一个资源受限型行业,包括在农村地区可以发展的旅游业,本身也是资源受限行业。所以不管是发展农业还是旅游,如果要通过这些行业来振兴乡村的话,那么只有不断的减少农民的数量,提高城市化率,才能真正的实现乡村的振兴,才能真正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好的,今天的课程我们就讲到这。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把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内容全部讲完了。从下一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另一个主题,那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下一次的课,我会告诉大家,世界不是平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苏老师的语文课

    陆老师这样的主张,上海人听了要跳脚的

    陆铭 回复 @苏老师的语文课: 但愿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什么叫统一的国家

  • 我OK陆续考虑考虑

    山地会限制机械化,自然就会降低土地收益率,阻碍大规模农场的形成

    陆铭 回复 @我OK陆续考虑考虑: 规模化并不等于机械化。山区有大规模种鲜花,中药,林木等等。

  • 阴奇民

    陆铭老师的这一讲,真是醍醐灌顶啊,真是太透彻啦,土地和乡村旅游都是资源受限性行业,发展的同时还是要减少农民,推进农民城市化,太赞👍啦,佩服佩服

    陆铭 回复 @阴奇民: 非常感谢啊。多多推荐

  • 素不相识168

    现在是给农业补贴,城市又待不下来,都不愿出来了

    陆铭 回复 @素不相识168: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要改。不能因为补贴,而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 1892633wjfb

    农民要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收入高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农民要收入高那一般是在农村发展出了一种集聚的农业,比如果园、茶园、乡村旅游等;集聚的产生有其偶然性,也和本地自然条件有关。所以,感觉关键就在怎么形成集聚,现代大型农业企业和政府可以发挥作用,农民中的有胆识的能人也可以发挥作用。

    陆铭 回复 @1892633wjfb: 你说的都对,但是关键是人不能多。

  • 素不相识168

    为什么说日本老农民减少了农场面积就多了?

    陆铭 回复 @素不相识168: 人均面积,随着人口减少而增加。

  • 带土哥

    mark

  • 悠悠暖心

    陆老师多讲点课吧~讲的好好喔~经济学感觉白学了一样

    陆铭 回复 @悠悠暖心: 非常感谢。请多多推荐。

  • UY2019

    陆教授,有一个事实是有些农村人全部城镇化了,但那个村子的农业并没有规模化,也没人去开发(其实这个村子是拥有一些资源的),而那个村子却变成了空村,这又如何解释呢?

    陆铭 回复 @UY2019: 后面会讲到空心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