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高官的任期和下场

17《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高官的任期和下场

00:00
16:49

本集文稿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高官的任期和下场


上一讲我们讲了三篇汉代的王侯《年表》,今天我们讲《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主题是:高官的任期和下场。


我想听众朋友看《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从头到尾翻一遍,马上就会提出一个疑问:这是司马迁写的吗?


这样问,是有道理的。第一,这篇表,在表格正文的前面,没有写一个字,就是没有序;第二,这篇表,从高皇帝元年(公元前206年)编起,编到最后一年,已经是汉成帝的鸿嘉元年(公元前20年)了,要说这是司马迁编的,那这太史公可够长寿的,至少得活一百一十岁啊。


所以,历代就有一种说法,说这篇《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在司马迁身后就弄丢了,现在放在《史记》里的这篇,是后来人补编的。写《太史公书亡篇考》的余嘉锡先生,还推测这篇年表是一个叫冯商的人补编的。


不过,更多的研究者相信写《史记集解》的南朝刘宋时候的学者裴骃的说法,这篇《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是由司马迁的原作和后人的补写合编而成。具体地说,以汉武帝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为界,之前的部分,是司马迁编写的,之后的部分,则是后来人添加的。


我也同意裴骃的看法。举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篇《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在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记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是未央宫建成了,在前殿摆酒席庆贺。太上皇也就是刘邦他爹应邀出席宴会,已经做了皇帝的刘邦,拿了个玉制的酒杯,给他爹敬酒,说:爹,您当年总觉得我不如二哥有力气,现而今我的功绩和二哥比,您觉得谁更多啊?这刘老爹呢,毕竟经历过风雨,很有涵养,笑而不语,倒是旁边一帮跟班的,耐不住了,连呼万岁


大家都知道,《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是表格纪事,表格纪事一般都以简单扼要为基本原则,而这段纪事,连高祖生动的问话都出现了,这样独特的书写风格,我想也只有出自司马迁之手;后来补写表格的人,恐怕是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尝试的——我们只要回想一下,前面我们讲过的那篇后人补写的《孝景本纪》,原本可以讲故事的,都连一个故事都没讲,那要是这篇《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全部都是后人补写的,大概连做梦都不会想到可以这样写的吧。


在年表里讲故事,前所未闻。不过《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的独特之处,还不止于此。我们再来看看它的结构。


这份年表横向上是以汉朝的时间前后为序,自右向左展开的。纵向方面从上到下,排列了五行:第一行是汉代皇帝纪年,其中虽然出现了高后某年字样,但我很怀疑这是否是吕太后当时的称呼;第二行是大事记,写汉朝历年的大事;第三行是相位(位是职位、官位的位),就是历任丞相的更替;第四行是将位,主要纪太尉、将军以及他们领导的具有全局性的军事行动,比如攻打匈奴等;第五行是御史大夫位(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记的都是御史大夫的更替情况。


我们上边讲的那个汉高祖跟他爹对话的故事,是写在第二行的大事记里的。大事记里除了讲故事,更奇特的,是还有倒着写的文字。比如孝惠帝二年的大事记一格里,除了正常的楚元王、齐悼惠王来朝,还有倒着写的一行字:七月辛未,何薨。意思是这年的七月辛未那天,萧何去世了。再隔两格,在孝惠帝五年的大事记一格里,又出现了也是倒着写的一行字:八月乙丑,参卒。意思是这年的八月乙丑那天,曹参死了。


萧何、曹参都是汉朝前期著名的丞相,为什么他们去世的记录,要如此奇特地倒着写呢?


就此我们要先找找这份表格里,萧何、曹参担任丞相的记录,写在哪里。萧何担任丞相的记录,就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开篇第一纵列的相位里,写的是丞相萧何守汉中;曹参担任丞相的记录,则在倒书的记录萧何去世那一纵列的相位里,写的是七月癸巳,齐相平阳侯曹参为相国,相国就是丞相,曹参名字前有一串头衔,是因为这一年担任丞相前,他是在齐王那里工作,同时已经受封为平阳侯。因此,有关这两位丞相的工作记录,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奇特的记录形式,他们开始任职的记录,在第二行的相位里,而当他们死了,有关的消息,就自动上升一个格子,到第一行的大事记里了。而两者联系起来看的话,是不是会让您联想起我们在讲《三代世表》里说过的那个旁行邪上?换句话说,就是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里,一位丞相正常的工作和升迁记录之后,接着有关他的消息,您再找,得向左上方的大事记栏里看,那里有他永垂不朽的记录。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里曹参以后的丞相的记录,采用的也都是这样的旁行邪上方式:他们的开始任职记录,在第二行的相位一栏里,书写样式是正常的;他们的丞相任职结束记录,则在上一行的大事记里,而且都是倒着写的。


与此相应,军事将领和御史大夫的记录,也是旁行邪上,正常的任职记录在将位御史大夫位里,而结束的记录,则倒书在上一行里:军事将领的,在相位里,御史大夫的,则在将位里。


我们想,这种有关丞相、军将和御史大夫任职记录结束的信息,之所以要倒着写,主要就是因为相关记录不在本来的横栏里,而在上一层,倒着写,是在视觉上提醒读者,这其实不是这一行的内容,而是下一行的。年表中出现了个别非任职记录的倒书,比如高后四年(前184年)和文帝三年(前177年)相位一格里的倒书置太尉官罢太尉官,意思也是这些是下一行将位的纪事。


那么,肯定有听众朋友会问,司马迁是不是有毛病啊,为什么就不能老老实实把这些有关丞相、军将和御史大夫任职结束的信息,好好地写在原本的行格里,而偏要这么别扭地倒着写在上一栏里呢?


这里就涉及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大事记一行,跟下面相位将位御史大夫位三行的关联问题。


相位将位御史大夫位三行中,最下面一行的御史大夫位内容最少,只有升迁记录。中间将位纪事比较丰富,其中像连续出现的和匈奴之间的战争等,在今天看来其实应该进入大事记,司马迁却没有把它们放进大事记,说明它们自成系统。这样算下来,无论形式还是内容,这篇《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中,跟大事记一栏联系最密切的,其实只有相位也就是这些丞相们了。


我个人觉得,司马迁把丞相们任职结束的信息,放入大事记一栏,恐怕不是一种随意书写,而是刻意为之。


这话怎么讲呢?请大家注意一下这些丞相们的任期和下场。


我们不考虑这份年表中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以后肯定不是司马迁编写的部分,就看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开始,到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为止的部分。这部分《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的相位里所列的西汉丞相,总共有二十三位。这二十三位中,汉高祖时代只有一位,就是上面说过的萧何。汉惠帝时期有三位,除了前期的那位曹参,还有后期丞相职位一分为二后任职的两位:右丞相王凌和左丞相陈平。接下来的吕后时期,除了陈平,还有一位审食其。然后是汉文帝时期,除了陈平,还有跟陈平搭班当右丞相的周勃,也是这位周勃,紧接着还在丞相不分左右之后干过一届;周勃之后,是灌婴、张苍、申屠嘉和陶青四位。景帝时期,则有周亚夫、刘舍、卫绾三位。到了武帝时期,从窦婴开始,到公孙贺,共有十位,具体姓名等下面我们再讲。


这三十二位西汉丞相的任期,从年表统计,是毫无规律可循:有的干得很长,比如陈平,从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干到了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先是左丞相升到右丞相,又从右丞相倒腾到左丞相,前后跟王凌、审食其、周勃三位组成丞相班子,在丞相位置上待了十一年,生命不息,当官不止;也有的干得很短,像魏其侯窦婴,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上位,只干了一年,就被免了。


相比与毫无规律可循的任期,更耐人寻味的,是丞相们的下场。我们就以司马迁亲身经历的汉武帝时期为例。根据年表,从汉武帝建元元年到天汉四年,一共出了十位丞相。这十位丞相中,上位以后做到死的只有三位:就是田蚡、公孙弘和石庆,其中田蚡还是汉武帝的亲舅舅。舅舅么,你懂的。半路被免去职务的有三位:薛泽干了七年,许昌干了四年;窦婴上面说了,只干了一年。而非正常死亡的丞相最多,有四位:李蔡、庄青翟、赵周、公孙贺;其中前三位都是自杀,最后一位是被判死罪。


在《史记》最后的《太史公自序》里,关于《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的内容提要,写的是: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意思是国家有贤明的丞相和优秀的军将,他们是老百姓的模范表率;又说:贤者记其治,不贤者彰其事。意思是这篇表里,对于贤明的高官要记录他们治国的政绩,对于无良的高官要揭露他们做的坏事。不过,在现在通行的《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里,我们几乎看不到多少对于官场的扬善惩恶的文字,留下的,只有高官们任期长短不一、下场捉摸不定的记录,与表中相对详细的汉代大事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联系《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前面没有一个字,我们猜测,即使这篇表的前半是司马迁的原稿,恐怕也已经遭受过程度不同的删节了。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到这一讲为止,我们已经把《史记》五体的第二体也讲完了。下一讲,我们要开始讲《史记》第三体,从《礼书》和《乐书》讲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夜落绛筠

    陈老师,一直有个疑问,司马迁的表在竹简上是怎么做出来的?会划直线来分格吗?还是就是相应每格留一点空当?因为有些表格里字很多,实在很难想象如何在竹简上清楚地表现出来,毕竟一根竹简上也写不了多少字。

  • 秋来兮

    陈教授好! 能不能推荐个古汉语入门的教材呀,我也喜欢看些历史书,总觉得古文很美,虽然并不怎么懂,也买了《诗经》《史记》等等,有的虽然有注释译文,可还想有个正规教材学习下,希望能更好领略古文的意蕴。 谢谢!

    复旦陈正宏教授 回复 @秋来兮: 可看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

  • 小言_d0

    挑个毛病,把“不如仲力”翻译成“不如二哥有力气”好像不太妥

    复旦陈正宏教授 回复 @小言_d0: 谢谢。接受批评。改译成“不如二哥能量大”,如何?

  • 吴敏_g3

    史记横排版目前哪个版本最好?

    复旦陈正宏教授 回复 @吴敏_g3: 中华书局的最好。

  • 仙境兔灵

    我~听得有些停不下来啦~哈哈~

  • 胖林林_4y

    陈老师您好:能否把每个朝代的皇帝和丞相编成口决的形式,这样便于记忆。谢谢您!

    复旦陈正宏教授 回复 @胖林林_4y: 这点子不错。不过有点难度。

  • 昵称被人抢注的小夕夕

    猛然一看确实一惊,以外自己买了盗版。惭愧,草率了

  • 看灰机_qf

    陈老师 虽然你上次答疑的时候推荐的是史记三家注 但还是感觉好难。。有没有比较通俗的版本可以推荐一下?我稍微查了查,貌似网上说日本人的《史记会注考证》是最精良的版本,而最近又有韩兆琦先生的《史记笺证》修订版出版,貌似注解挺全的您感觉如何?也希望陈老师挑几本比较经典的史记注解给我们讲解一下,分析利弊,让我们参考参考

    淡定01 回复 @看灰机_qf: 1

  • 枫林骏马

    云里雾里的表终于完了,读者如果不是搞考证文献的,能不能跳过去直接读世家,列传啊太史公重写一遍史记的话,应该把这些本記,列传,世家直接按照时间轴和国家更迭顺序放进去,这样会不会读的舒服一点?陈老师能否推荐一些史记的配套书目来读一下,故事性强一些的。谢谢!

  • 谢尔顿_2a

    陈老师,请教一下,为什么萧何和曹参都是丞相,萧何是用“薨”,而曹参死用“卒”呢?谢谢!

    复旦陈正宏教授 回复 @谢尔顿_2a: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萧何、曹参都在汉惠帝时去世,而汉惠帝对二人的评价是有高低之分的,这也许会影响到当时官方讣告的用词。具体我们到讲世家时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