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问答 58:事实需要信源、观点需要论据

听众问答 58:事实需要信源、观点需要论据

00:00
12:43

10月28日晚上我又接受了一次央广夜新闻的采访,话题是谈外星人是否存在以及他们是善意还是恶意,人类是否应该主动联络外星人这些话题。我相信我的老听众对这个话题已经听的足够多了,我去年做了整整一个系列节目《亿万年的孤独》,总共 23 集来谈这个话题,现在这些节目的同名实体书也正式出版了,如果有人感兴趣的话,可以翻到前面去听我的节目或者买这本实体书来看。所以,央广夜新闻的完整录音我就不再放了,因为我讲的所有内容基本上都在节目中说过了。但是在那天的采访中我和现场嘉宾的一个小小的互动让我萌生了要做今天这期节目的想法。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那天晚上的一小段现场实况。


(录音:


汪诘: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是有兴趣去证明地球上没有外星人或者宇宙中没有外星人,没有这样的科学家。

……

嘉宾:你说那个是投了钱,谁谁谁认为他有了就一定有。这个事我告诉你,人类在未知的探索上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是一个说有就有的这么一个逻辑。

汪诘:从逻辑上没有办法证明无,这个是一个基本的逻辑问题。然后,刚才您说的其实还是为了找,还是为了证明有,在这个证明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很多附加的意义。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有兴趣去证明不存在外星人,或者证明外星人没有来过地球。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它在逻辑上没有意义。

嘉宾:逻辑上是有意义的,你恰恰正好和我的意思相反。人类就是要探索无知的。人类就是要确认自己的无知在哪里。无知以外还有无知,是沿着无知这条方向前进的,而不是沿着有这条方向。我跟你的认知正好是相反的。

……

人类的探索不会到今天。

主持人:汪老师,咱们还是先不谈哲学问题了。)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对话或者说分歧是经常发生的,而且分歧的双方都会觉得很无奈,似乎对方没有听明白自己的意思。我想,这里面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有些人分不清你是在谈一个观点还是一个事实。当然,很多时候确实不容易分得清,但有些人可能从 来就没有想过这两者之间有区别,他们也从来不去努力分辨一段话说的到底是一个观点呢还是一个事实。


我觉得,能够区分观点和事实,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


比如说,当我说“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有兴趣去证明地球上没有来过外星人或者宇宙中没有外星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出来,我这不是在试图表达自己的一个观点,而是在试图表达一个事实。


如果有人不赞同这个事实,那么针对性的反驳意见应当是这样:我觉得你说的不对,因为我就知道某某科学家就在证明宇宙中不存在外星人。这叫举出反例来反驳一个虚假事实。或者你也可以这样反驳我: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凭什么这么说呢?这个其实就是在质疑我是否有可靠的信源了。这时候,如我要回应的话,我就会从逻辑和信源两个层面来回应,比如,我会说,因为首先从逻辑上来说,要证明地球上或者宇宙中没有外星人是没有逻辑可能性的。然后,我们可以从NASA的官网上看到,它们的使命之一就是要找到地球以外的生命,我国的FAST望远镜的使命之一也是搜寻地球以外的智慧文明电波,巴拉巴拉,我尽可能举出我所知道的信源来佐证我刚才提出的事实。不过呢,虽然我在努力表达一个事实,但它是不是真的就是事实那是另外一回事。


但是,假如有人这样反驳:我觉得你不对,科学家不应该只想着证明有外星人,也应该去尝试证明没有外星人。


如果是这样反驳的话,在我看来,他就是误以为我在表达一个观点而不是一个事实,这种反驳实质上并不是一种反驳,而是在试图表达自己的一个观点,他与我的观点并没有真正的矛盾。因为,他并不是觉得我不对,而是觉得科学家群体不对,他觉得科学家群体不应该这么做。


所以说,更为准确和恰当的表达方式为:即便你说的是一个事实,但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我希望这个事实发生改变。


如果是这样表达的话,那么至少双方是在同一个频道中谈话了,这个讨论就可以继续下去了。否则的话,谈话就很可能陷入无意义的争执中。


所以,今天我想说的主题是:当我们表达一个事实的时候,要尽可能地给出信源。信源就是信息的来源。大多数时候,我们讨论的事情都不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事情,我们必然是从某个渠道获得的这条信息。那么,把你获得信息的来源说出来对于你取信于人是相当有必要的,只有信源可靠了,你的这条信息才是可靠的。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容易轻信谣言,往往是因为心中没有建立信源可靠度的概念。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吃这个可以防癌,吃那个可以补肾;这个吃多了会上火,吃了这个可以去火。实际上,当我们建立信源可靠度概念后,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我们在生活中听到的绝大多数说法似乎都找不到可靠的信息来源,大多数来源都是道听途说,至少在我国,那些口口相传了千年,深入人心的很多说法都是这样。


我自己一个深刻的体会是,我的科学思维的启蒙就是从好奇信源开始的。当一个人听到某一个说法,第一反应是想知道这个说法的信源是什么,有一种非要找到这个说法最初来源的本能冲动时,那么,这个人的理性就开始觉醒了,而且再也不可能走回头路了。


如果大家听完我这期节目,开始对经常听到的一些说法产生了寻根的好奇,你很可能就会发现,原本自己以为是一个事实,结果,其实只是一个未经证实的观点。


当我们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我们需要给出的是论据。


观点是比事实更加宽泛的概念,支撑这个观点的论据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说理。观点可以是你自己的,也可以是引用别人的。总之,表达观点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但观点能否说服别人,那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需要你的听众说了算。


下面我们来举个具体的实例分析一下。我现在打开了我的微信,翻我家的亲戚群中转发出来的各种养生文章。我看到一篇文章的标题是《多吃木耳好处多,降血脂防雾霾》。


大家可以想一想,这个标题是一个观点呢还是一个事实。


我认为,作者努力想表达的是一个事实。但在没有给出信源之前,我们暂时还只能把它当做一个观点来对待。那么,作为读者来说,对于一个事实,我们最需要的是信源,所以打开文章,我会首先找这篇文章的信源是什么。吃木耳降血脂防雾霾到底是文章作者自己认为的呢还是某个研究机构的研究结论呢?如果通篇文章看下来,他只是在不断地阐述吃木耳的好处,或者用了很多看似很科学的术语来解释为什么有这些好处,但是呢,却没有给出任何可靠的信源,那么我依然只能把它当做是一个观点来对待。而一个没有事实作为论据的观点往往是需要打上大大的问号的。事实上,我在亲戚群中看到的大多数文章,都是没有可靠信源的,绝大多数文章都不能说服我。


同样是关于木耳的,下面这个表达就是一个事实陈述:


“广西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李雪华等发表的研究论文指出,从木耳中提取的木耳多糖AAPS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原始论文可以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下载。”[1]


这就是一个事实陈述,不管这篇研究论文的结论是否会被推翻,但至少说明了一个有可供查证信源的事实。哪怕最后被证实研究论文的结论不正确,但刚才提到的论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实际上,有很多关于吃木耳能降血脂的说法就是来源于木耳多糖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但这显然是对研究结论的误读,或者是商家有意编造的营销文案。木耳多糖是从木耳中提纯的化学物质,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起作用,靠吃木耳,那是吃多少都不够的。这就好像著名的治疗非典的药物达菲是从茴香中提取的,但吃再多茴香也治不了非典。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但你吃再多黄花蒿也无法治疗疟疾,道理是一样的。


另外,吃木耳能防雾霾就更是无稽之谈了,木耳吃到肚子里走的是消化系统,与雾霾的呼吸系统根本挨不着,不知道这么低级的谣言怎么就会有那么多人信呢。


我们今天的主题不是辟谣,而是谈科学思维。


我现在越来越感到,辟谣的速度永远赶不上谣言出生的速度,造谣的成本远远比辟谣要低得多,而且谣言也更容易流传,这很像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有一句话是,谣言止于智者,所以,开启民智才是破除谣言最根本的方法。让大家都学会一些基本的科学思维才是治本的方法。


所以,请大家记住:事实需要信源,观点需要论据。

-------------------

[1]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2001&filename=SPKX200103004&uid=WEEvREcwSlJHSldRa1FhdkJkcGkyZGlOdkowOTUyY3BKUDhXY3VFdXdoW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v=MTEyMzh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MmZZK1J0RkN2bVdycktOajNBZHJHNEh0RE1ySTlGWUk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心念_io

    我们不能证明鬼魂不存在,不能证明外星人不存在,不能证明中医经络不存在,但是并不能由此推出结论,说明鬼魂,外星人,中医经络就是存在的,在没有找到它们可靠的信源之前,谎言遍地,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

    三世倾心 回复 @心念_io: 关于经脉,U崽的一个节目是这样说的,经脉是静脉,从黄帝内经里找到的,我觉得有道理。至于武学经脉……

  • 猪肝炒大肠

    建议老汪以后不要再跟人家打嘴炮,这种辩论无穷无尽。认准自己的思想观念就可以。辩论中医,转基因这类话题,无穷无尽。浪费自己的精力。

    科学有故事 回复 @猪肝炒大肠: 问题是,这是我的职业啊,对别人是浪费精力,对我而言是工作。

  • 大聪_iw

    汪老师,这期节目对我来说真是醍醐灌顶。在生活中往往聊着聊着因为彼此的观点不同而发生争论,这种争论总会发展成鸡同鸭讲,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对方是在狡辩,现在想想,真是如您所说的,彼此都把发表观点和描述事实搞混了。不仅别人,我自己也是如此,说事实缺少信源,讲观点没有论据,汗颜。庆幸的是,如您所说:理性只要开始觉醒,就不会再走回头路了。谢谢您

    科学有故事 回复 @大聪_iw: 你回不去了,

  • zhaxa

    我来怼人了。听了你放的录音,恩,怎么说呢。大概是这样:1、相对而言,你更了解科学框架中的逻辑体系,以及一些概念。2、你用的是这逻辑体系以及概念,但行外人并没有如此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概念的定义。3、结论:鸡同鸭讲。4、你的问题:你是在做科普,不是在辩论吧?那么我认为,你应该是告诉人家你要说的是什么,而不是评判人家说的是对的还是错。因为,概念,定义,逻辑等不同,对错,只是想对的。

    Dino_fy 回复 @zhaxa: 科学是建立在严谨的逻辑基础上的,嘉宾的话逻辑错误,这样的错误不指出,接下来的人和谈话都没有意义。

  • marvinnicole

    科普也一样,只渡有缘人,哈哈。

  • 大黑_小黑

    确实会有很多杠头,说什么都要杠,很多时候说的都不是一件事。

  • 王老师_ob

    听了前半段,感觉那个嘉宾就是泼妇逻辑啊

  • 元木上人

    哥,你的话说的太绕了:没有科学家有兴趣证明没有外星人👽。 听的我都晕。一般都说 前否定后肯定的语言结构。 或者 前肯定后否定的结构。 你这个 否定接肯定再接否定,太绕口令了。 你直接说,科学家很有兴趣证明外星人的存在。这样老人家就好理解了。 不信你问有多少听众把你那句话一次听懂的。我都听了四遍。

    云江左岸_ 回复 @元木上人: 从逻辑上来说,你的这个命题并不是等效命题。没有科学家有兴趣证明没有外星人≈可能有一部分科学家有兴趣证明有外星人。 没办法,逻辑本来就是绕¯\_(ツ)_/¯

  • 添添巫

    汪诘老师,能不能开讲用数学认识宇宙万物。经典公式和背景故事

  • 健心不艰辛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说过:“一流的智力应该具备同时考虑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并且正常运转的能力”。实上,人们经常建议,当为一个定理绞尽脑汁时,我们应该在白天证明它是正确的,在晚上证明它是错误的。据说,拓扑学家宾(Bing)的习惯做法是将一个月分成两部分,用两周时间证明庞加莱猜想是正确的,用剩下的两周时间寻找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