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讲 酸与碱的化学反应与阴阳原理

第五十七讲 酸与碱的化学反应与阴阳原理

00:00
10:52
适合听众:哲学研究、爱好者,真理的1

主要内容:
酸与碱的化学反应与阴阳原理
问:酸与碱相比较怎样鉴别阴阳?
答:酸属阳,碱属阴。
问:若从自然现象看,特别是食品说酸属阳,碱属阴好理解,因为温度高会使食品酸化,若从化学反应看,说酸碱的定义则又很费解了。
答:首先应当承认,我对化学知识是门外汉,连化学符号我都记不住,但化学中讲的酸碱反应理论并不能否定酸属阳,碱属阴。
问:化学中酸、碱的定义认为:“凡是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您讲过:质子与电子相比较,质子属阴,电子属阳。为什么给出质子的反倒属阳(酸),能接受质子的反倒属阴(碱)呢?
答:能给出质子和接受质子,只能用正压和负压来理解,不能用质子与电子相比较。能给出的质子只能是正负荷或正能态,与正属阳,负属阴不正好是同理吗?更与虚实关系相通。实属正压,能给出质子说明是正压,也是正能态,故属阳。负能态属阴,虚属负能态,能接受质子,说明是负压,故属阴。能够接受质子,相当半导体中的空穴,正好说明该化合结构是呈阴性反应。
问:在化学理论中,关于酸、碱的电子理论认为“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酸,凡是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您曾讲:电子与质子相比较,电子属阳,质子属阴。是否可以理解为能接受电子的结构是由于阴性偏高,能给出电子是阳性偏高?如果这种理解是对的,那又如何解释,能接受电子对的反倒属阳,能给出电子对的反倒属阴呢?
答:电子与电子对,不应该是同一概念,所谓电子对,实为正负中和的电子,在电场中呈阴性反应。电子在电场中呈阳性反应。这很类似动物的染色体,呈单数者为雄性,属阳;呈双数者为雌性,属阴。由于酸碱相比,酸属阳,故能接受呈阴性反应的电子对;碱属阴,故能给出呈阴性反应的电子对。酸能接受电子对是异性相吸的效应;碱能给出电子对是同性相斥的效应。
问:酸味能使蓝色石蕊变成红色。蓝色与红色相比较,如何鉴别阴阳?
答:红与蓝相比较,红属阴,蓝属阳。实际是红为偏阴中和色,蓝为为偏阳中和色。
问:那又如何理解石蕊遇酸反倒由蓝变红,遇碱反倒由红变蓝呢?
答:色是眼睛能接收鉴别的光电反应,通常属于核外电子层次与视觉器官的相互作用。孤立的谈色实际上是讲色与色相比较,广义的色。白为阳、黑为阴、黄为中和色,红为阴性偏高的中和色,简称为阴中和色。蓝或绿为阳性偏高的中和色,简称为阳中和色。这种广义上的色与中医以生理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提出的赤红为阳不可混淆。生理现象中的赤色实为生理反应的明,生理反应中的明赤现象是血(红)液中阳压偏高的反应。生理反应中阳压再高,其功能(阳压)也不可能呈现自然界中的蓝或绿色的明亮状态。我认为《黄帝内经》中关于色的鉴别是仅从中医(人的生理)角度提出的赤为阳。以宇宙作为研究对象的色是属广义的色。这里还须说明:这个广义的色也只是限制在颜色这个范畴,不能与佛教中广义色相混淆。佛教中的广义色是泛指一切物质,存在现象。
问:既然红蓝二色相比较,红为阴,蓝为阳;酸碱相比较,碱为阴,酸为阳。为什么呈蓝色的石蕊在酸性反应中反倒由蓝变红;呈红色的石蕊在碱性反应中反倒由红变蓝?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蓝色既然属阳,酸也属阳,理应成深蓝才对,为什么反倒变成了红色,在阴性碱的反应中理应更红,为什么反倒变成了蓝色,呈现阳性反应?
答: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物极必反,这是阴、阳的固有本性。每当阴压阴时必然会引起阳中和,这就是当石蕊表面呈红色(阴性)时,遇到碱性的阴压阴,石蕊反倒变成了蓝色的道理。同理,当石蕊呈蓝色(阳性)时,遇酸,相当于阳压阳,变成红色是阴中和反应。化学常用变色的指示剂,石蕊的这种功能表明,石蕊在酸与碱的作用中,自身总是处于劣(弱)式,受酸的阳压时只好用自己的阴(红)色来中和。受碱的阴压时只好用自己的阳(蓝)色来中和,是表层的光电反应。对具体研究对象属阴还是属阳,它仅仅是表层的一个参照条件,既非主要依据,更非充分根据,否则就会犯以偏代全,陷入文字像。
问:您认为研究阴阳学有无窍门,应该怎样入手,掌握哪些要领?
答:要回答这个问题是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我是认为确有窍门。首先应该承认宇宙是由两种根本元素阴、阳排列组合的。阴与阳是相需相依存关系,双方互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身存在的条件和根据,是本性相反相成的两种根本元素,其中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存在。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如果分配不平衡,失阴的阳随着本身纯度的提高,对阴性的引力也将相应提高,直至无限大。这就是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物极必反之理。阴与阳任何一方都具有这种本性,双方的作用力都只能在平衡点中相互抵消。当中和平衡时,双方都会产生保护既得利益的本性。在阳性偏高的具体场,只有把阳性排在表层,才是合理的结构,在阴偏的场就必须把阴性排在表层。这个结构对外属于矛,对内则属于盾。从粒子的质心到原子、分子、大分子、蛋白质、生命、人、社会、星系、宇宙,每个层次都具有这种共性。任何一个系统和结构,其核心又都是该组合排列最合理、多层次的复杂结构,核心为最纯。在复杂的系统和结构之间,又有着不同的中和层(广阔空间)一切相邻相关的结构之间,彼此相互对应,互为因果。这些对应因果关系又都不外:阴压阴阳中和,阳压阳阴中和。运动是失衡现象,静止是中和平衡现象;中和平衡为安,引、斥失衡为危。故称:“安则静,危则动。”研究阴阳学始终不可忘记阴阳中和体中,对阴属安对阳则属危;对阴属引对阳则属斥;对阴属善对阳则属恶。——因为两者是既相需互根,本性又正相反。故中庸、中和、平衡、道、禅等等才是阴阳相互作用中万变不离的公理。佛教只承认这种公理才是实相。

《阴阳初探》纪由著,赵朴初题,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出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