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大学都被当成学生乐园,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会告诉你:“苦过高中,到了大学就轻松了。”
真的是这样吗?我明确告诉你,不是。
大学一次性清退22名大学生
前几天,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发布通告,决定对学业成绩没有达到要求的22名学生进行清退。另外,还有40名学生留级。
这是说得好听的,现实一点说,就是开除了22名学生。
原因不是违法校规校纪,也不是闯了大祸,很简单,考试不合格。
《人民日报》的报道,两天前,985名校华中科技大学发布一则通告,决定把18名学生的本科学历转成专科。
原因还是考试成绩不合格。
考试不合格的原因,是沉迷网游,“学生本科转专科最大的原因是沉迷于网络游戏。”
这18个学生,考入华中科大之后,完全沉湎于打游戏,学习上无法自己坚持,自己完全约束不了自己,补课、休学、留级,都没用,学校只好做出处罚。
两件事情差不多同一时间出来,网上瞬间就炸锅了:“大学不好混了!”
可是,大学原本是用来混的吗?
在中国,有2000万大学生在假装上课
华中科技大学,如此重牌985大学的学生如此,其它大学的学习情况,你可想而知。
《人民日报》刊登过一篇文章,标题很刺眼,《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
上课时,“清醒没有发呆的多,发呆没有睡觉的多,睡觉没有玩手机的多;
下课时,自修没有吃零食多,吃零食没有看连续剧多,看连续剧没有游戏多。”
考试时,“不给范围就不会考试,给了范围也只是复印同学准备的答案。”
毕业前,“上大学前填报志愿,你说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好吧,大学毕业找工作了,同样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
学了4年英语,勉强过了4级,可能和外国人基本沟通,都难;写篇800字的文章,比上天都难。
专业课一塌糊涂,做了4年试验,定容你都未必会;
每学期到来,领来一摞新书,期末再卖出去,还是新的,翻都没翻过;
这是在上学吗?这是在混日子,所以作家清欢说:“在中国,有2000万大学生,在假装上课。”
一直以来,大学都被当成学生乐园,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会告诉你:“苦过高中,到了大学就轻松了。”
真的是这样吗?我明确告诉你,不是。
大学,是你12年中小学教育之后,进入社会以前,最后一次系统学习。
相对来说,大学更有包容度,更有自由度,塑造的,也不仅仅是你的知识,还有体系化思考,价值观锻造,良好习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大学混日子的人,废掉的不只是这4年,很有可能,废了一生。
接下来,我就谈谈,如果你大学4年混过去,你会丧失掉什么。
第一:体系化的知识与思考
很多人对于大学的认知是:“高中苦了3年,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实际上,大学真正的定位是,你在进入社会之前,最后一次系统性学习。
什么叫系统性学习,就是指基于一个点,深挖,最后形成在此专业中,体系化的知识。
你身边可能有很多人,并不具有体系化的知识,他们好像什么都懂,但什么都只懂得一些碎片。
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到孔孟,他突然激动起来,说,孔孟是中国最大的罪人。用词很极端,对,“最大的罪人”。
我很惊讶,为什么这么说。
他回答:“就是因为孔孟,中国文化才变得这么奴性,一点都没有独立精神,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什么话嘛。”
我反驳他:“那你还知道,孟子还说过另外一句话,说杀害纣王,不是弑君,是杀了一个残暴之人;
那你知不知道,孟子下一代,荀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尊道不尊君,从义不从父,哪个角度来看,都是的独立精神。”
知识不成体系的人,会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从他嘴里说出来,而无论哪个观点,他都能说得振振有词。
以为自己说得是有理,其实只不过彰显了自己的浅薄。
柴静在《看见》中讲过一个故事,她刚进中央台的时候,陈虻拍出一盒烟问她:这是什么?
柴静回答:“……烟?”
陈虻说:“我把它放在一个医学家面前,我说请你给我写三千字。
他说行,你等着吧,他肯定写尼古丁含量,几支烟的焦油就可以毒死一只小老鼠,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多少倍。
还是这盒烟,我把他拿给一个搞美术设计的人,我说,哥们请你写三千字。
那哥们会给你写这个设计的颜色,把它的民族化的特点、它的标识写出来。
我给一个经济学家,他告诉你,烟草是国家税收的大户,如果全不吸烟的话,影响经济向哪儿发展。如果我请你写三千字,你会写什么?”
最后,陈虻问了柴静一句话:“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
现在,问一下自己,“我有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
谈论一个人,例如张艺谋,该从哪个角度去挖?能否形成系统。
大学,真正要培养的,就是学生此种体系化思考的能力,同时,让知识形成体系化。
只有体系化的思考能力,体系化的知识,才真正有深度,才不会形成偏见。
没有体系化的思考与知识,就没有深度,人会变得浅薄。
万科一项针对于应届大学生的考核标准之一就是:是否有成体系的知识,和开放的思考态度。
大学,正是一个人,基于某个点,基于这个坐标系,深挖,深度学习,简历知识体系的过程,
如果你大学混过去了,日后,你不再拥有如此系统化学习的机会,也许你永远无法简历一个知识体系。
第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以前,都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你也许会做一些实验和课外活动,但由于不计入考试,大部分人都不重视。
大学不一样,这里有巨大的实验室,有数以百计各类的社团。你可以有充分的机会,利用这些资源,做你想做的事情。
这其实就是在训练你的一项核心能力: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里,知识重要吗?重要,你应该要有体系化的知识。
但除了知识之外,还必须拥有一项能力,自主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也就是学习能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曾发表过一次针对中国大学生的演讲,他提出过一个概念,“思想市场”。
大学,就应该是“思想市场”的承载体,是各类观念、知识、理论的承载体。
在演讲中,科斯对于知识的定义是这样的:知识,意味着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符合部分事实的理论。
知识不是真理,事实上,从人类历史上可以看得出来,知识一经被提出,就已经过时了,而且是残缺不全,等待更新的,甚至有可能是错的。
也就是说,你接收到的任何知识,都是已经落伍的。
“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除了接受这些知识之外,更重要的能力,在于学习能力。”
遇到新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利用现有的知识、前人的经验,解决。
当你要接受一个新的理论,如何尽快啃下,然后能迅速将其利用与实际操作当中来。
这些,才是更重要的。
贺嘉老师说:“你进入社会之后,就会发现,快速适应全新情况,有多么重要。”
而你一旦具备了这种快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哪个领域,做事的道理,都是一样。
任何一项工作,你可以快速上手、熟练、做出产出。
第三:自我教育能力的丧失
大学混过去的人,自我教育能力,基本丧失殆尽。
自我教育能力,主要是指两个方面,第一个是阅读习惯;第二个是自我行为能力纠正。
大学混过去,阅读习惯基本没有。
有一本书,叫《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一段话:
很多人觉得自己最厉害,是在高中阶段,什么都懂,什么都学,理科文科都懂,800字文章提笔就来,每天看杂志,看很多哲人的思想著作。
每天早上很早起来晨读,每天晚上,关灯之前,都要看半个小时书,背几个单词才会睡觉。
这种良好的习惯,大概是从初中就开始养成,花了6年时间。
大部分人在大学阶段,不到2年,就把它荒废殆尽。
以前,7点起床读书,晚上睡觉之前,读书,或者背单词。
而如今的大学生,无论是起床,还是睡觉,第一时间,是拿起手机刷微博微信抖音,一刷,几个小时没了。
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坚持下来,需要好几年,但毁掉它,几个月半年就够了。
大学混过去,自我行为能力的纠正能力,基本也没有。
什么叫自我行为能力的纠正呢?是指你能意识到,你正在做不合适的事情,你知道自己做法不妥,试图纠正。
但在大学里,这种能力,随着混日子时间越来越长,基本就没有了。
大一,你不会翘课,偶尔迟到,上课玩手机,会有点愧疚,觉得自己做错了;
大二,你经常性迟到,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迟到嘛,太正常了”;你上课基本不停,去了,但眼睛都在手机屏幕上,而不是在老师黑板上。
大三,你基本不去上课,甚至连床都懒得下,就是呆在床上,玩手机,玩网游。
每一年,都比上一年,混日子的程度更深。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阈值”,指的是人类心理所能容纳的界限值。
对于大学混日子的人来说,混过每一天过后,对错误行为的“阈值”都在降低。
从迟到,到翘课,甚至到之后不再去上课,最后发展到,天天在网吧泡着,学校都不回。
并且心中坦然接受,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自我纠错能力基本为0。
当一个大学生阅读习惯丧失,自我纠错能力丧失,就可以宣布这个大学生的人生结局了:他会就这么一辈子混下去,一直把自己混废掉。
别再只拿大学当混日子的场所了,混完就出去找工作。
大学是你人生下一步起点的基础,是你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最后的过渡期。
好好念大学,真的可以改变你很多。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为什么不早点晓得
活到老,学到老!永不可停止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