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红黄色”-----我和蜂花的故事

我心中的“红黄色”-----我和蜂花的故事

00:00
07:05

        不知从几岁开始,我心中就埋藏了一个“不可告人”的小秘密,并且魂牵梦绕了我几十年。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日子,妈妈带着我参加表姐的婚礼,在一个门上贴着对联,墙壁粘满“喜”字的婚房里,我一眼就看中了摆在“高低柜”正中间的一红一黄两瓶东西,特别显眼,特别漂亮。
        趁大家“闹婚”的时候,我偷偷打开那两瓶“红黄色”的东西,哇,好香啊!这时妈妈快速抢过去,很严肃地对我说:“这是姐姐洗头发的,小孩不要乱动。”“洗头发还有这么漂亮的东西”我暗自嘀咕,并好奇地盯着那两瓶特别漂亮的红黄色东西,久久不愿离开。
        后来才知道,那两瓶漂亮的东西,是“蜂花”洗发精和护发素,是上海的姨妈送给姐姐的结婚礼物,特别珍贵。当时在我们老家,洗头发用的都是“稻草灰”,能用上肥皂就算是一种奢望了,洗发精见都没见过呢!
        从那时起,我就经常跟妈妈耍小性子,“我要结婚,我要红黄色。”妈妈告诉我,只要努力读书,考到上海,就会有“红黄色”。
        其实当时的我,并不知道“结婚”是什么意思,但它却成了我心中不可告人的秘密---只为那两瓶占满了我整个心田的“红黄色”!
        后来,我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有了一份非常体面的工作,也认识了能和我一生相伴的爱人。结婚时,我特地到大型商场精心挑选了两瓶“红黄色”,摆在最显眼的地方,虽然它价格低廉,包装简单,但它却承载了我整个童年的记忆。老公以为我舍不得花钱,自己偷偷买回两瓶国际大品牌帮我换上,我笑了笑,一边沉浸在幸福之中,一边和他分享了我那个一直藏在心中的“小秘密”。
        再后来,当时还在国企的我忽然决定辞职,虽然大家都不理解,但我依然做了这个选择,因为我知道小时候的那份渴望从未消减,我要去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大上海,去追逐心中的梦想。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机缘巧合下,我终于来到了“蜂花”生产厂,见到了我梦中的“红黄色”。
        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工厂,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老板,这似乎与我期待中的样子出入很大。正当我在梦想与现实之中徘徊时,我看见了老板陈列柜里巍然不动的两瓶“红黄色”,朴素低调,独自发光!这时,我便明白了,我被“蜂花”吸引的不是因为它的样子,而是它珍贵的品质——简单实在。
        “我要留下,就因为它们是我心中的‘红黄色’!”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因为此时我心中有了坚定!
        大概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我了解了蜂花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产品设计到产品研发,从供应商管理到原料购入,从工艺控制到中间体检验,从产品灌装到成品出厂。我懵了——这就是超市里卖几块钱的蜂花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吗?用国际一流公司的昂贵原料生产,用庞大的团队严格管理,还用多于标示量的产品灌装,而销售的价格却是如此低廉,公司利润从何而来?
我整理好自己的思路,从净含量检测方法到产品的质量标准,梳理出一套降本增效的方案,去跟老板谈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未曾想,就在我高谈阔论的时候,老板冷不丁地说了一句话:“质量就是老百姓的口碑,标准只是最基础的要求。”顿时,我无言以对,有点自惭形秽。我欣赏“蜂花”的传统与本分,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却和这种品质渐行渐远。
        从老板办公室一路逃回来,望着陈列柜里早已塞不下的证书和奖杯,我思绪万千。就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我满怀歉意轻轻地抚摸着他们: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名牌、中国名牌、质量信用3A级、合同信用3A级等等。望着那一摞摞,一堆堆的荣誉,那么安静、那么祥和,仿佛在向世界证明它的不易与艰辛。
        这就是 “蜂花”,一个洗护行业的领跑者,虽然它没有豪华的外衣,没有吸引人的广告语,但它心底却一直装着普通老百姓,它价廉而品质上乘,它永恒且值得信赖。
        这就是“蜂花”,它承载了一代人“结婚”的记忆,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美好向往。
        这就是“蜂花”,一个国人的品牌,一个老百姓爱不释手的品牌。
        我时常庆幸自己是一名 “蜂花”人,在和它共同走过的生涯里,我守护着它,为它保驾护航;而它感染着我,让我不断成长。


创作:陈  群

讲演:周  铭
参赛单位:区市场监管局、上海华银日用品有限公司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