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关键词
商业管理 自我管理
你将获得
● 为什么效率不等于成效?知识工作者如何为他人赋能?
● 如何做到“要事优先”?如何集中大块时间用于高效工作?
● 什么是有效决策的“假设-验证”机制?从哪里获得“第二方案”?
精华笔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一本帮助管理者取得工作成效的书 ,作者是彼得·德鲁克。如果你是一名知识工作者,比如程序员、工程师、设计人员、营销人员等,这本书同样可以帮助你,在工作中卓有成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全书约20万字,今天我将围绕两个问题,为你解读本书。
一、什么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在德鲁克看来,知识工作者,即使没有下属,也是管理者。因为知识工作者通常是专业人士,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面,是知识权威,需要做决策,需要对成果负责,从这一点来讲,工作和经理人是一样的。
那么什么是卓有成效呢?表面上听起来,好像是说,一项工作,别人需要加班加点,你只要5个小时就完成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提前完成工作,不加班,只能说明你效率高。但是“效率高”不等于“有成效”。效率,关注的是如何把工作完成。成效,关注的是结果,你的知识转化为了什么成果,对公司有什么贡献。
卓有成效,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思维习惯,那就是重视贡献。贡献有两个维度,一是面向外部客户,为公司创造“直接成果”,比如利润、营收。公司的生存发展,说到底要依靠利润、营收,所以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需要关注这些“直接成果”,即使你的部门看上去似乎只在做一些日常性的工作。贡献的第二个维度是面向公司内部,让其他人可以利用你的贡献。德鲁克说:“组织是能让个人才干得以增值的一种工具。个人的知识一旦被组织吸收,就可以成为其他知识工作者的动力和资源。”
二、怎样做到卓有成效?
这里为你解读3个自我管理习惯。
第一个习惯是“要事优先”。
要事,就是重要的事情,“要事优先”就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怎么做到要事优先呢?德鲁克有三点建议:
第一,检查每一项工作,问自己,这项工作现在继续做,还有价值吗?
能带来成果,为公司做出贡献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停手。
第二,创新。
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创新是最重要的事情。知识工作者最主要的精力,要用于创新和变革,不断生产新的知识、创意、信息和见解,发现新工作和新业务。
第三,当你打算做一项新业务的时候,立刻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
一般来说,新业务与创新有关,贡献会更大,需要放在前面优先做。这个时候,如果不删减手头原有的业务,可能两头都做不好。
“要事优先”还有一个要求: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为什么呢?简单来说,因为我们需要整块的时间。每一个工作,对时间长度有一个最低要求。如果一次花的时间达不到这个长度,事情就做不好,花的时间就浪费了,下次还得重头再来。
我们要获得整块的连续时间,就需要把自行支配的零碎时间集中起来。
德鲁克在书中给出了两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特别有效。
把手头的例行工作排在一周内的两天中办理,比如周一和周二,然后从周三到周五,每天的整个上午保留下来,专注处理一件重要的事情。
第二种办法更有挑战性一些。德鲁克介绍了另一位有效的管理者,他每天上班之前,会在家里用90分钟专门从事研究工作。这就得很早起床了。
第二个自我管理习惯:时间管理。
时间是最为稀缺的资源,一天24小时,一秒钟都不会多,而我们对时间的运用却是如此的草率。如果知识工作者对时间的真实状况都不甚清楚,又何谈工作有成效呢?
为此,德鲁克提出了时间管理的三步法。
第一步:记录时间耗用的真实情况。具体来说,以连续的三四个星期为一个时段,每天只要处理一项工作,马上记录用了多长时间。注意,不要到下班的时候再回忆。人的时间感是不可靠的,记忆会骗你。记录的关键是“及时”,一旦处理工作,马上记录。
时间管理的第二步是做减法。知识工作者请时刻牢记,成效的关键是贡献,如果一件事情从天而降,落在你身上,占用了你的时间,但是对公司没有“外部贡献”也没有“内部贡献”,简单推掉就可以了。有些大忙人,把自己想的太重要了,所有事情都好像难以割舍。其实,好些事儿,你不参加,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时间管理的第三步是弥补缺陷。有时候,时间被浪费,不是个人的问题,根源在于公司的制度有缺陷。如果从时间记录表中发现,有些无效工作总是周期性地反复出现,你为此大量花费时间,那你就得检查你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甚至公司的相关制度设计。
自我管理的第三个习惯:做有效的决策。
一个有效的决策包含两种机制。第一种是,“假设-验证”机制。德鲁克认为,知识工作者不必掩饰,自己有先入为主的见解。严谨的方法是,把你的见解作为一个有待验证的假设,通过数据和事实去验证。如果数据或者事实否定了你的假设,你就提出了新的假设,这是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
有效决策的第二种机制是“反对-替代机制”。简单说,就是列出两种以上不同的方案,然后衡量取舍,做出判断。这里的关键是,主动寻找反对意见。反对意见可以激发你的想象力,突破你原有的“认知局限”。每个人都存在认知局限,你的经验、立场以及思维方式,都会局限你,让你从一个固定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个时候,如果出现反对意见,可能让你发现,问题的另一个角度。所以,当你要做一项决策的时候,从下属、上司、同事那里主动去寻找反对意见。
第一个习惯:“要事优先”。第二个自我管理习惯: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的第三个习惯:做有效的决策。
德鲁克介绍了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把招考业务会议,约见员工讨论,召见客户,这类例行工作都安排周一和周五,从周二到周四下午不安排固定工作,灵活处理各类事物,他会把这三天上午划分成整块的时间段,专门用于最重要的事情,这位管理者在任期内把一家小公司发展成了跨国公司,他在一个任期内达到了别人三个任期才能达到的目标。
第一个习惯是“要事优先”。第二个自我管理习惯: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的第三个习惯:做有效的决策。
思考周
好
国内社会也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者,只是工作者可以借助平台做到天下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第二种办法:德鲁克介绍另外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每天上班之前用九十分钟 专门从事研究工作,这就要很早起床了。很多工作者喜欢把工作带回家下班开夜车,其实这种习惯很不好,老是觉得可以加班,白天的时候反到没有抓紧时间高效做事。一天之际在于晨:早上人的精力最旺盛最充沛,早起一般不会被打扰,用这一整块的时间来思考和处理重要工作,这种办法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
大部分人没有时间去荒岛🏝️或者度假⛱️去想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只能把自行支配的时间集中起来,德鲁克在书中给出了两种办法:把手头内的工作安排在一周内的两天办理,比如周一到周二、然后从周三到周五的整个上午保留下来专注于处理一件重要的事情。
不如写一份报告:上午写15分钟、下午写15分钟、写了两周,一共花了五个小时,恐怕最后还是一张白纸吧。但是如果你在一天时间连续安排一个5⃣️小时的整块时间专门来写这份报告,那差不多你就能完成✅一部初稿了,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是需要专门的大块的连续时间专门处理,不受任何事情的干扰。据说:通用汽车的传奇总裁:在作出每一项人事安排的时候都会专门抽出几个小时来判断,另一个是比尔盖茨的思考周,每年到西部呆一周不管公司事情,专门去思考微软传略方向。
高效知识工作者特征:自我驱动和管理,结果导向(重视内外部贡献),要事优先,重要事情分配大块专项时间(心流)才有重大产出,决策者模型:假设~验证,反对~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