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往事

星尘往事

00:00
09:31

从1980年到1994年,艾伦拍摄了一系列总体评价不错的电影——每年一部,年年如此。《星尘往事》问题很多,他的影迷和对手都被惹恼;《仲夏夜绮梦》引人瞩目,接着是一部部佳作和接近佳作的影片如浪潮般滚滚而来:《西力传》《百老汇的丹尼·罗斯》 《开罗紫玫瑰》 《汉娜姐妹》 《岁月流声》 《俄狄浦斯的烦恼》 《罪与错》 《艾丽丝》 《夫妻们》和《子弹横飞百老汇》。很快又迎来了第三次浪潮:《解构哈利》 《非强力春药》 《人人都说我爱你》 《奇招尽出》 《午夜巴塞罗那》 《遭遇陌生人》 《卡珊德拉之梦》 《赛未点》 《午夜巴黎》和《蓝色茉莉》。

理查德·席克尔写道,这些电影“构成了一段伟大的时期,任何导演在短时期内都未有过如此卓越的成就”。尽管席克尔认为没有失败的作品,其实还是有三部——《另一个女人》 《情牵九月天》 和《影与雾》。 还有伍迪·艾伦认为“华而不实”的《曼哈顿谋杀疑案》。若是不去努力探索更高层次的意义,伍迪也不会成其为伍迪。只要他还保持冷静,还坚持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想象之中寻找灵感,他就永远是最出色的导演。他还会有许多好作品出现——没有一点才思枯竭的迹象。

首先是《星尘往事》,这是一部没有瑕疵的影片,也成为了艾伦的分水岭:艾伦第一次公开表达对名誉和影迷的不满,尤其是对影迷的不满近乎轻蔑。影片的主人公和视角与艾伦的真是情况非常接近,虽然艾伦本人否认这这这说法,但没有什么说服力。(影片回顾以往作品的展映会真的存在,朱迪丝·克里斯特就曾组织过伍迪·艾伦的影片展映活动。)

《星尘往事》的开头场景是在拥挤的火车里,仿佛是梦境。艾伦扮演的贝茨和一群伤心绝望的丑八怪坐在一起。他朝窗外望去,只见平行的铁轨上有另一列火车,车上全是光彩照人的美女和情侣,他们喝着美酒。其中有位女郎(年轻的莎朗·斯通饰),朝他吹来一个挑逗的飞吻。贝茨从座椅上一跃而起,冲向车厢门,想打开门跳到对面去,但是门锁住了。他不得不和一群丑八怪待在一起。火车终于驶进终点站,主人公桑迪·贝茨发现终点站是个垃圾场,两列火车上的人都在那儿下车。这一幕是大屠杀场景的再现,具体来说是艾伦认为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大屠杀——这个想法我从未理解。

贝茨是位有名的戏剧导演,他打算放弃拍喜剧,尝试更严肃的影片,可他的影迷说只爱他从前的电影,“尤其是早期的搞笑片”。

有三个女人让他着迷,其中两个多少有点心理问题:消瘦的多丽丝和有躁郁症的双性恋黛西——艾伦总说自己被这类女人所吸引——还有一个是更接近现实的伊莎贝尔,但她的两个孩子让贝茨无法接受。艾伦坚称这部电影讲的是贝茨精神崩溃的过程。电影里有贝茨一系列的梦境、焦虑和幻想,有他在酒店公布的新片片段,还有周末发生在星辰酒店的一些真实的瞬间。很难分辨这些繁杂的元素代表了什么。艾伦曾说要是自己不参演,效果会更好,因为影迷混淆了贝茨和真实的艾伦。

全片有一种脆弱、苦涩的氛围,讲述了影迷对贝茨的伤害,以及他对影迷的嫌弃。有一种厌恶世人的情绪。在他的广大影迷中,没有一人能让贝茨心生好感或尊重。他们总是那么愚蠢、荒唐,心里充满了嫉妒,眼里只有一己私利。他们利用贝茨,对他只有怜悯之情,或者为了通过他结交更多名人;是贝茨养活了他们,贝茨的成功让他们获利。他们既不赞美贝茨,也不批评他。他们做的每件事都很愚蠢。他们只知道炒作。贝茨不以为然,他不接受影迷的崇拜。影片有时又通过一种轻盈的、敏锐的手法调整氛围:一位女郎穿着贝茨的T恤躺在他的床上。贝茨问她的丈夫知不知道,女郎说她的丈夫睡在楼下的面包车里,能和贝茨上床,她的丈夫也感到荣幸。贝茨教训她无意义的性爱只有空虚,她说:“你听我说,空虚的性爱强过没有性爱,不是吗?”接着熄灭了床头灯,这段戏对影迷圈子的刻画尤为真实。回头一想,艾伦身上真的发生过这种事吗?我猜可能不止一次。

另一个有趣的情节是来自太空的外星人也问贝茨为什么不拍搞笑电影了。其他亮点还有贝茨的童年好友突然现身。他是个自暴自弃的人,心中对贝茨充满了嫉妒。贝茨试图安慰他,告诉他人生际遇全凭运气和机会。贝茨说要是自己出生在战争年代的波兰,多半早已死无葬身之地。这正是艾伦的人生哲学,这一情节让我们更加确信贝茨就是艾伦的化身,哪怕他不承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