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音乐 | 《风&道》-大贯妙子
古人讲温良恭俭让,“让”字,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信很多父母都跟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不许胡闹,你不惹别人,别人怎么会打你”、“没事,让让人家”、“忍忍就过去了”、“不许跟人家吵架”。
学会忍让,似乎成了孩子的一门必修课。
有位网友曾分享过这样一个事例。
她带着女儿到沙滩戏水,期间,女儿看上了同行一个小男孩手中的沙壶,便一把夺了过来,还拿到她面前炫耀:“妈妈,好不好看!”
网友马上喝令女儿把沙壶还给小男孩,没想到这时小男孩的爸爸却迎了上来,搂着小男孩的肩膀说了一句:
“没事的,一个壶而已,就让给人家玩玩。”
小男孩“嗯”了一声,退到父亲身后,眼眶红红的。
她马上厉声批评自己的女儿。
一个比女儿高半个头的男孩子,竟然不敢把自己的东西要回去。
后来从朋友口中得知,原来这个男孩一直都很内向,又有点懦弱,在学校里受人欺负也不敢吭声。
是什么养成了这个孩子懦弱的性格呢?我认为跟他父母的教育不无关系。
当孩子遭受不公待遇时,父母不鼓励孩子据理力争,反而让孩子毫无原则、毫无底线地忍让。
诚如一位网友所说,一个凡事都不能吃亏的孩子,以后在大学寝室、办公室,都不会受欢迎,没有人会喜欢这种斤斤计较的人。
但一个只知忍让的孩子却更加可悲。
在一次次的忍让中,孩子忘记哪些是自己本该享有、本该捍卫的权利。变得逆来顺受,遇到事情时只知退缩。
长此以往,这个孩子就会变得懦弱胆小,没有自己的主见。
这就是忍让教育的后果,一味的忍让教育,只会培养出懦弱、缺乏主见的孩子。
说起大学生犯罪,想必大家都还记得药家鑫吧。
柴静的《看见》里有一篇关于他的真实采访,让我们对这位杀人凶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采访中,药家鑫的父亲提到,小学一年级,药家鑫的同学逼他背自己,不背要给一块钱,药家鑫就背了。
老师找他父亲去,把对方孩子也叫来了,让他父亲处理。
他说:“我想着孩子玩儿嘛,小事没必要太计较,背就背一下嘛,我没有帮他。”
他以为这种事情忍忍就过去了,却没想到这次忍让给药家鑫带来了更大的伤害。
后来中学里有同学欺负他,他不敢告诉父母,也不敢去学校。
“从小我就特别压抑,经常想自杀,因为除了无休止地练琴外,我看不到任何希望。”
药家鑫在庭审时如是说。
所有的疯狂都是压抑的产物。
最后,多年的压抑在那场车祸中爆发了,药家鑫彻底失去了理智,对受伤的张妙连刺八刀,杀害了张妙也葬送了自己。
心理学有一种“压抑心理”。
指人在受挫后,不是将负面情绪释放出来、转化出去,而是将其压抑在心头,不承认烦恼的存在。
而忍让,正是某种程度上的压抑,不去对抗,不去争论。
久而久之,这些负面情绪无法得到释放就会转移到潜意识之中,从而使人变得消极暴躁,增添罹患抑郁、躁郁的风险。
无原则的忍让教育,极易导致孩子形成不健全的畸形人格。
我小时候很幸运,有着一副好嗓子,8岁开始学唱歌。小时候,登上大舞台,成为专业歌手,一直是我的梦想。
可这梦想,却因一次忍让,与我渐行渐远。
小学三年级时,我是学校公认的好声音。
那年夏天,一批北方的制作人在学校举办了一个试音大会,这些音乐人是来选苗子的,如果被选上,那可是天大的幸事。
那天下午,小小的校园,排起了长龙。试音六点就会结束,快到我的时候,已经是5点50分了。
看到前面的人终于从门口出来的时候,我松了口气,快步上前,这时我身后突然跑过一个女孩,应该是等急了怕轮不上。
这时我也急了,一个箭步上去就扯住了女孩的衣角。
母亲见状,立马上前分开了我们。问清原委后,母亲喝令道:“阿奇!你等等再进去,让让人家!”
“可是妈妈!我排在她前面呀!她插队了!”我很不解。
“人家是女孩子!”母亲坚决的语气,让我不得不从命。
良机只有一次,一旦坐失,就再也得不到了。
果不其然,她出来后,试音就结束了,我们后边十几个孩子都没了试音的机会。
后来我在《校园报》知道她叫小文,她在那次试音会上大放异彩,被一位制作人相中,收为学生。
再后来,小文考上了星海音乐学院,并拜在卢兰青老师门下,现在已是一位专业歌手了。
而我,自那以后,与音乐渐行渐远,成了一名理科生。
有时候,夜深人静,往事涌上心头,我时常会想,如果当初我没有忍让,那我的命运会不会有所不同?
或许这就是李宗盛大哥在歌曲《山丘》里所写的,时不我与的哀愁。
一个人要成功,良好的机遇是不可或缺的,可机遇却偏偏如天边的流星,转瞬即逝。
莎士比亚说过,人要是不把握时机,就要终身蹭蹬,一事无成。
机会来临之时,如若孩子不上前争取,牢牢把握,那么等待他的就只有终身遗憾了。
多年以后,再想起当初因忍让而错过成功的机会,只得击节叹息,无法挽回。
一味的忍让教育,会让孩子痛失机遇,最终不得已,沦为平庸。
忍让教育虽有弊病,可如果我们因此站到忍让的对立面,鼓励孩子去蛮横、去争夺,这也是不可取的。
我的一个幼师朋友曾经跟我说过这么一个事儿:
幼儿园有个小女孩跟小男孩抢玩具,眼见抢不过,女孩甩手就给了男孩一个巴掌,疼得男孩哇哇直哭。
我朋友批评女孩,她振振有词:“我妈妈说了!谁敢抢我东西,就给他一个大嘴巴子!”
鼓励孩子以暴制暴,这样的教育着实令人震惊。
我的老师曾说,国人有一个很奇怪的特点:平时好言中庸之道,可遇上问题却爱走极端,非黑即白。
其实在忍让和蛮横之间,还有商洽、申辩、规劝、解释,种种沟通之道。
片面的蛮横、一味的忍让,并不可取。
古人的温良恭俭让,是对君子的要求,换句话来说,这是成年人的道德标准,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用成年人的道德标准来苛求孩子。
一个孩子成熟了,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懂得为自己着想,那么学会忍让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在我们的孩子尚还稚嫩之时,与其一味地告诉孩子要忍让,我们不如教育孩子打开心扉,温和地与人相处,坚定地与自己相伴。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该忍让的时候就要忍让。
有书 回复 @BoBo唐: 忍让也要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