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1)

商鞅变法(1)

00:00
03:20

在中国古代的周朝,有一个战国时期,当时天下有很多国家,其中有一个在西部,叫做秦国,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邻近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通过武力从秦国夺去了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叫做公孙鞅的年轻人,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公孙鞅后来被封在商地,所以后人都叫他为商鞅)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王位坐稳了,就封商鞅为左庶长,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左庶长并不是一个很高的爵位,在二十等爵位里面左庶长只能是排在第十位,但是秦孝公认为商鞅是一个有才干的人,虽然给他的职位不高,但是授予他的权力却是最高的,他可以代表国君来发布法律,执行命令。

商鞅开始起草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