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善昭
西河狮子
汾州(今山西汾阳一带)太子院的善昭禅师,是太原人,姓俞。出家受戒后,杖策游方,随机叩问,先后历参七十多位高僧大德。
后来善昭来到汝州的首山,参访省念禅师。一见首山,善昭就问:“当年马祖拧了百丈的鼻子后,百丈卷席退场,是什么意思?”
首山回答:“龙袖拂开全体现。”这是说马祖拧百丈的鼻子,使他顿悟大旨。“龙袖”,大袖子。
善昭又问:“禅师对此怎么看?”
“象王行者狐绝踪。”首山又答。大象所至,狐狸无踪,这是说百丈一悟,超拔一切。
汾州善昭于此大悟。倒身施礼,拜起后说:“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漉始应知。”万年古潭中那轮皎圆的月,是空界之物,只是绝对的大法的影像,自性不明的人,以假为真,视空作有,终是被物所执迷。“再三捞漉”正是迷误者的受欺骗举动,但捞月落空之后,便知碧潭月空,幡然醒悟。这句话也表达自己由丛林遍参到豁然开朗的开悟历程。
有人见善昭这样说,就问他:“你见了什么了,就这样自我肯定?”
善昭只答:“这正是放身立命处。”悟的境界是不可言传的,善昭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不去作答,只告诉对方,他深信他所悟证的东西。
这之后,善昭又南游衡、湘、襄、沔一带,所到处,总受到当地郡守们的挽留。这一带名刹甚多,官员们总以为名刹为诱,劝他住寺开法,善昭对此了无兴趣。前后有八次坚请,都被善昭拒绝了。
后来首山省念禅师圆寂了。西河(今汾阳一带)道俗两界的人们派一位叫契聪的僧人来邀请善昭,善昭仍以闭关为名,高枕不见。
闭关是禅僧修行的重要一种。将自己关在居室中,与世隔绝,守寂养道,一般要有三年之久。善昭以此为由,倒也堂而皇之,不过契聪不管这一套,撞开门就进来了。说:“佛法事大,也就顾不上小礼小节了!当年仰山禅师曾说临济一宗至风而至,风穴禅师为此忧惧出涕,幸而遇上首山先师!现在先师已经故去,你本来有力承担如来大法,可怎么就安心在这里睡觉呢?!”
善昭听完这话,神色大变,蹭地坐了起来,握住契聪的手说:“不是公,我听不到这样的金石之言!赶紧打点一下,我马上就走!”
至汾阳,住太子院。一天上堂说:“汾阳门下一西河狮子,当门踞坐,只要有来的人,它就一口咬杀。你们有什么方法,入汾阳的门,见汾阳的人。若是能见汾阳人,堪与佛祖为师,若不见汾阳人,就是些站着的死汉。现在有人进得去么?快点想法进吧,免得辜负了平生志趣。不是跳龙门的鱼,就切忌不要去逆水激额头。哪个是龙门客?快把他一齐激下!”
说罢,又举起手中的杖子,说:“速退,速退。珍重!”
这则公案,与首山举起竹篦唤作竹篦即触,不唤竹篦即背,有相同之处,都是设定一个二难逻辑。竹篦的难题需要机心如电,迅速摆脱逻辑的困扰,突破限制,展现自性。而在这则公案中,禅师并不是在说一个现存实物,也就无从当下解决问题,而禅师之所以如此,本意即在于提起一个“热铁块”般的难题,让学人“吞下”,将其置于无以逃脱的严峻困境之中。由此使其由疑生信,困中显智,以至逼出个自性的澄明来。
所谓“灯录”,乃是“传灯录”的简称。这是记载禅宗历代法师传法机缘的典籍.灯能照暗,禅宗代代相授,以法传人,用续接灯火来比喻代代以心传心的传承形式。
“灯录”是禅宗创造的一种史论并重的文体,它以本宗的前后师承关系为经,以历代祖师阐述的思想为纬,发端于唐代的禅宗史书:灯录文字语言透彻洒脱、新鲜活泼、简要精练,公案语录、问答对语趣味盎然、脱落世俗,所以深为僧俗所喜读——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 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
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