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莫文蔚 -《坚强的理由》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采访,TFBOYS王源妈妈李咏芳面对媒体痛哭,表示如果有选择,绝对不会让孩子进娱乐圈。
她的理由主要有两个——
第一, 觉得王源失去了正常孩子该有的童年。
看着操场上打篮球的少年,校园里奔跑嬉闹的同龄人,甚至是背着书包参加暑期补习的学生,都会替儿子羡慕一下。
第二, 提前体验了王源彻底属于社会的空巢生活。
TFBOYS成立3周年,李咏芳和老公到北京看儿子的演出,舞台炫目,粉丝疯狂。
回到酒店,很久很久,都没见儿子来,老公对李咏芳讲:“感觉儿子不是我的了。”
但耐人寻味的是,王源自己对此的回应是,如果再来一次,他仍然会义无反顾地选这条路:
“为什么要过平凡的一生呢?”
TFBOYS绝对是新生代里的流量之王。他们的粉丝可以包下全球“海陆空”资源为他们庆生;
他们发的电子唱片让服务器瘫痪;他们做封面的杂志,两万本一秒售空。
17岁这一年,成员之一王源已经作为青年代表赴联合国青年论坛发言,还成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年教育使者。
我看了整个访谈,挺感慨的。
我理解妈妈的心疼,但我看到更多地是,孩子的成长和成就大大超越了父母的经验和认知,父母由此而产生的心理落差。
妈妈其实不需要后悔,王源虽然年纪小,但对这件事看得更透彻:
“我当然付出了代价,但我更多的是幸运,为什么要过千篇一律的人生?”
这是王源的命运,担心于事无补,足够的祝福和接纳,反而会给他更多安心——比后悔更重要的,其实是信任。
中国式亲子关系里,彻底交付信任真的很难。
《屋顶上的告白》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高中男生大喊可不可以不按时吃鸡蛋了?妈妈说,不可以。
这是关心吗?我觉得这是不信任,尽管孩子都上高中了,却依然不信任孩子可以自己选择食物,有基本的本能去获取足够的营养。
不信任超过边界就是控制。
“你那么矮,天生不是打篮球的料,你别做梦了。”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不听我的,吃亏在眼前。”
“哎,你别洗碗了,你就没洗干净过,还得我重洗。”
这些话耳熟吗?这些话有统一的潜台词——我说你很棒只是敷衍你,其实我打心眼里不信任你。
多少孩子的未来,就被这样一句句“无心之言”打败。
我常常在想,发自内心地信任孩子,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传记电影,它回答了这个问题,并深深震撼了我。
如果你的孩子为原生家庭的贫困而自卑,你是放低自己去共情,还是拼命掩饰自己的心虚,站在道德制高点对他指责?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巴西贫民窟孩子迪科的成长故事。
他出身最贫穷的底层,
父亲是医院厕所的清洁工,
母亲是富家子弟厨房里的帮佣,
没有合体的衣服,没有能穿的鞋子,
……
嗯,总之就是穷到底了。
即便这样,他居然还有一个足球梦,他说,爸爸,我要为巴西赢得一块奥运金牌。
一堆身着华服的富家子弟,把他当作小丑一样取笑、奚落,仿佛他的梦想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笑话。
因为没有真正的足球,他和朋友们把袜子塞成足球的样子;
因为没有钱买鞋,他们被嘲笑为“光脚小分队”。
如果说,贫穷的土壤会滋生出自卑的种子,那么无处不在的质疑和嘲笑,会不会足以让一个孩子卑微到尘埃里?
迪科曾经几度沮丧,想要放弃,想要脱逃。
在他每次迷茫到快要崩溃的时候,他父亲告诉他:“你必须接受真实的自己,不能为自己感到羞耻。”
我也曾思索,需要内心多强大才能不惧这漫天的质疑和羞辱?
后来我明白了,那些羞辱之所以痛,是因为它戳中了我们。
而根源,就来自于对自己的不接纳,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我有个朋友,来自农村,她拼了老命,才在大城市买了房,有了孩子。
可孩子一出生,她就陷入了更深的焦虑。
她总怕被人瞧不起,她太想扒掉自己身上“曾经贫穷”的这层皮,于是,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3岁的儿子身上。
她给孩子制定kpi,每天考核孩子的朗读、背诵有没有达标。
生活几乎捉襟见肘,可她仍要面子,给儿子报名了国际幼儿园。不仅如此,她还逼着自己和老公找兼职,赚钱换学区房。
但她没想到的是,孩子4岁的时候,身体突然出现问题,总会不自觉地颤动,医生诊断为“小儿抽动症”,原因是孩子压力太大,才会“精神疾病躯体化”。
拿到儿子的诊断通知书,她泣不成声。
她也终于明白,来自农村又如何?不成功又如何?没有什么,能比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更重要。
比起外界的质疑和羞辱,对自我的不接纳和否定才是彻底消灭一个人的毒药。
如果孩子不仅有外界的阻力,还有内心的牢笼,你有没有能力帮助他?
打击总是接二连三,对一个孩子而言,最残酷的莫过于,眼看着旧时玩伴,下一秒在身边死去。
年幼的迪科哭着跟妈妈说:“如果不是我提议买鞋,他就不会死。”
愧疚、痛心、悔恨……所有的不安和自责都折磨着他,迪科认命,决定放弃足球。
父亲知道儿子对足球的热爱,只是无法走出自己内心的牢笼。
眼看迪科失落到谷底,他没有指责儿子,也不强逼儿子坚强,而是尽自己所能给他陪伴。
在休息的间隙,他用芒果代替足球,做起了颠球、投球等各式的花样动作……
他告诉迪科:“不要急于求成,好好享受这个过程,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很多时候,困难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孩子们的内心。帮孩子走出牢笼的方法,不是棍棒,而是耐心。
在一个少年最为失意落寞之时,在他决定放弃自我沉沦放逐之时,可以拯救他的,是父母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爱与支持。
在阶级固化的今天,孩子的安全网,只是父母的钱和地位吗?
不,好的父母,就像定海神针一样,用耐心和等待,为孩子托底。
如果你知道这条路充满泥泞,孩子也许会头破血流,你是否还有勇气支持他?
电影中,母亲虽爱迪科,但一开始并不认可他的足球梦想。
因为迪科的父亲,就是被这个梦想毁掉了后半生,也使全家陷入贫穷。
作为一个母亲,如果我已经预知,这条路充满了泥泞,孩子很可能摔得头破血流,我是否还会让孩子重蹈覆辙?
不难作出判断,答案是否定的。
我的一位医生朋友,也曾说:“决不让女儿学医,因为做医生太苦了。
每天熬夜做手术,还要承担随时被病人大骂的风险。”
我问他,假若女儿执意喜欢呢?他低头,沉默不语。
但影片中,母亲在百般纠结后,给出了答案:尊重孩子的选择。
电影中有一幕,迪科拼尽全力进入世界杯,临门一脚,膝盖受伤,几乎前功尽弃。
他万念俱灰,打电话给妈妈,说:“妈妈我错了,我该听你的话,好好念书。”
从未支持他踢球的妈妈,流着泪,坚定地告诉儿子:“这个决定是我和你爸爸一起做的,而且是正确的,我们永远爱你。”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讲述的就是球王贝利真实的人生。
贝利,被全球人民普遍视为现代足球历史最佳球员。
贝利职业生涯共出场1366次,进1283球 ,这一数字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他是从贫民窟走出的奇迹,但我没想到,他一生都在遭遇质疑——
来自富家子弟的(对立阶层),来自教练的(权威力量),来自内心的(童年阴影)……
1958年世界杯,巴西桑巴足球被总统禁止使用,因为“不符合现代欧洲精神,也被认为导致1950年的大失败”,但那是贝利最擅长的。
(桑巴足球,就是贝利在贫民窟时,在街头巷尾上演的一幕幕“不准落地”的街头玩法儿。)
贝利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只有他的父亲告诉他:“就算全世界与你为敌,你也不要受到干扰。
巴西足球是快乐的,你要全身心去享受这个时刻。”
就连“贝利”这个名字,都是富家子弟嘲讽他发音不标准而为他取的外号。
但他的父亲告诉他:“所有人都在喊你的名字,我不觉得耻辱,我觉得贝利时代来了。”
我在电影院真的流下热泪。
非常非常信任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一种什么体验?
就是坚定地站在他这边,在不触犯法律和违背道德的基础上,就算他被大众质疑,你依然可以跟他共情。
就是相信他的命运,一定是好的命运,而你只需要陪伴他,走向这个命运,享受它。
有人说,《传奇的诞生》是一部剧情片,但我觉得,它是一部励志片,也是一部亲子影片。
它让我们不断审视,一路走来,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所得所失,也提醒我们不断反思,和孩子的相处中,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这篇文章——
所谓信任,其实不仅是对孩子,也是对我们自己,而真正的信任,是一种专注的心流。
“有时候,我们不是相信的错了,而是相信得不够。”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王源我爱豆,我是小汤圆,铁杆粉丝
源源值得爸爸妈妈骄傲他有自己想走的道路
支持王源
王源,你给老子听着,就算你抽鞭炮老子依然爱你
我的小时候也很穷,也会很自卑!
陪你长大,护你远行。 毕业快乐,等你回家。 不就是四年嘛,汤圆们等的起😢😢😢
源源年少成名,在享受光环的同时也失去了童年的时光、家人的陪伴,也挺心酸的。希望粉丝和媒体多给他们一点私人空间,希望源源和他家人都好好的!要永远开心!
王源 你要记住我们小汤圆一直会支持你!不要伤心 我们会一直爱你❤❤❤
王源是最棒的
我会永远支持王源的,他终于不负众望考上伯克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