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国37年余,
由新加坡文化界策动,我前后回国做了5趟公开文化讲座。
去年趁九月三日参与《同一片天诗乐晚会》朗诵之便,4日下午,在新加坡Queen Street 奎因街的中国文化中心剧场,讲一场《驰骋文学~朗诵澎湃》。
儿时,常在奎因街一带逛游,尔今几乎不认得这胡同,周遭几家小巧酒店盖了不少,奎因街依然清幽依然,只有热乎乎空气,我方有点熟络。
信步这胡同,望得熟悉的那幢蛋黄古朴的天主教堂和装帧后的基督教小教堂——怀恩堂,浓郁的亲切感才没丢失。
不远处的观音庙四马路一圈儿小商场及小贩中心,与四十多年前一般,好在,仍然鼎沸些人气。
我住中国文化中心侧邻一家小酒店Oxford hotel,便利极了。
中国文化中心设备新颖时尚,浸濡浓郁的华夏文化氛围,担当新加坡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桥梁。
这里,是个做文化讲座的优良场所。
感谢此讲座的主办单位: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主任游俊豪教授,来自北京的好朋友向笠老师,罗必明先生与朱俊盛先生,以及协办单位: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行政管理主任马红英女士,活动策划部俊涛先生等。
数十年了,我常告诉人们,我偏爱讲座的气场,台下一大群人与台上的我,在暖暖温温的氤氲里,心心相融,灵灵叠加,在艺术,语言,朗诵,戏剧,歌唱,讲故事的感慨泪花里挥洒,盘旋,升华,尔后,灵销魂散。。。
现场凝结的这团空气,我靡恋非常,这股快感,远比事后看视频,以后再听录音爽快得太多。
坐定,我爱勃然对现场听讲座的人说:“今日,在广袤的太阳系里,时空在这里交错,仅有的一次气场,碰撞了,缘份萌生了,我不知道你珍惜多少,反正,我极度爱惜之。
一过,她就没了。
倏地,生命记录,瞬间成为过去,我深信,心与心,灵与灵,透过文学及艺术的灵妙感应,如此交集,如斯动,那么懂,我爱惜”
讲座Q&A问与答时间,新加坡958电台主持人一莎老师敦请往昔儿童剧社几位老社友:陈兆锦老师,何子石先生,吴雪妮老师,黄秀玲老师,陈英来先生陆续上台讲话。
一晃数十寒暑,与我一般,他们容颜渐渐老去,可讲起话来铿锵依然,风趣不减,引人击掌不断。
感谢他们给我及大家带来无穷启发与欢乐。
新加坡吉马乐团的吉他演奏家张耀天与马头琴演奏家王晶,一天前,才接过我的请求。那天下午,舞台上两位年轻音乐人送给我的,竟是百倍的澎湃蒙古情。
很感谢他们。
在他们深情伴奏里,我唱了“天边”,朗诵:“那是一片销魂的草原” 与“我只看了你一眼,这一眼叫永远” 。
随后,趁势,再朗诵:“再别康桥”,“错误”,“天涯”,“见与不见”等篇目。
常说自己尤其钟情舞台,委实,短短两小时的冲动,岂能填满几十年按捺不住之情怀?
讲座在五点一刻戛然止住,台下聆听者蜂涌与我合影。聚光灯下,与他们握手一刹那,我死命琢磨,撑动所有记忆神经,就是想不起他/她到底姓啥叫啥。
光灿舞台上,
我在明,他们在暗。
几十年了,
我在外驿动,
他们在狮城奋战。
台上,扯动微笑肌,尴尬直愣愣盯住他的一对苍眉,问:“你是。。。?”
一问一笑,
一怔一楞
已然勾勒岁月
多少变幻?
耀烁几许星辰飞驰?
尴尬,难免。
他带笑宽解说:“没事儿,妙阳,那么多年了,你我勉强还认得,已经很不错了。 ”
在黝黑的舞台侧,拾掇演出杂物,我努力回想着那一阙阙走失的童年,少年及躁动的青年岁月,所有记忆的碎片,伤感,冲动,难忘,销魂的碎片,在我瞳孔里,拼凑,闪动,撞击。
“张老师,走吧 !
咱吃饭去了—— !”
台下一个清亮的呼唤声,在空荡黝黑的剧场,重重地反弹几下。
这回声,就此,戛然打住我悠悠的碎片幻象。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