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道德经的义理及程序

诵读道德经的义理及程序

00:00
40:07
今天我们不读新的章节,第1章、第2章很重要,建议大家再读一读,今天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们一起来聊聊诵读道德经的义理及程序,大家知道会让我们事半功倍,得到更多的启发。一般来说,每次读经前,老师都会向道德经的作者老子画像毕恭毕敬行九十度三鞠躬礼,懂得感恩,希望放下,愿意接收的朋友请自行完成。 (男:双臂抬起,双手举至胸前,右掌在内,拇指相对;女:双手自然下垂至小腹,右掌在内,拇指交叉)线下共读,老师可以带领大家---请---起立,整理衣冠----让我们以至诚的心、感恩的心----向《道德经》的作者“老子”行三鞠躬:拜---兴,拜--兴,拜--兴 ● 全体学员落座。由老师开始引领诵经。读经顺序是: 首遍之前诵《开经偈》——《道德经》原文七遍——最后一遍之后诵《功德回向偈》。《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道德真实义。《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清净土,上报四重恩,下除诸惑苦。若有见闻者,悉发道德心,尽此一患身,同归大道根。无上甚深微妙法 这部经典它是讲宇宙人生的最根本的实相、宇宙人生的整体。我们现在认识的世界、事物实际上都是分开的,或者我们现在只能够了解一些表面的现象。但是这部经典是讲整体,讲实质,讲超越我们的一般认识的认识,讲不可思议的那个境界那个状况,所以它叫“甚深微妙法”。“无上”泛指可能没有比它更好,比它更高,比它更深的意思。“微妙”就是我们现在的理性认识所不可知道的状况,又叫不可思议的状况。“法”,就是真理,在这里也代表经典。
百千万劫难遭遇 在我们现在的理性认识里面,我们的生命只有从妈妈生我们出来到最后死掉,我们以为生命就结束了。但是有智慧的人看待这个生命的现象,他看到的不是这样子的,他看到的这只是生命的一段。所以在一个有智慧的人的眼睛里面,我们的生命是无限延长的,非常非常深、非常非常长的,这个长度在佛教里以“劫”来指代。现在说的是“百千万劫”,所以是指无量不可说的时间长度。关于生命的这个长度的问题,你也不要去管它,等你深入以后,等你以后有智慧了,这些问题都自然能看见。你现在的认识只能够看得见出生、死亡这一期,你就以一生来看这个长度问题,你也会发现,这是难得的。这辈子能碰上《道德经》,缘分就很殊胜了,至少在你这个年龄之前你没有碰到。听众中有的人已经五十多岁、六十多岁了,突然之间孩子说你去读经吧,读什么经?老子《道德经》,以前从不知道老子,都没听说过,说明之前的六十年你都没有碰到过。但是今日一朝结缘,到底对你的人生有多大的价值?你现在还不知道,但是在这辈子你开始有机会与《道德经》结缘了,这是非常难得的。
我今见闻得受持 见,就是见到;闻,就是听到。“我今见闻得受持”,就是我们现在不仅是见到了、听到了,我们现在还在“受持”。我们将意识、身心向老子敞开、向《道德经》敞开,这就叫“受”;我们诵读《道德经》,叫“持诵”,这是“持”的一种方式,但是真正的“持”,是在生活里面运用,这是“持”的根本含义。
愿解道德真实义 解,就是领悟。我们希望自己能够领悟《道德经》的真实意思,领悟“道德”到底说的是什么。《道德经》的核心就是道德。我们要升起这个祈愿,我们有这个心愿。 愿以此功德,庄严清净土 “庄严”就是打扮,就是供养;“清静土”,就是指道化的世界,或者有道的世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尽这份心,使得这个社会,或者说使得这个道化的世界能够变得更加庄严、更加漂亮、更加和谐。所以我们读《道德经》,从社会功德角度来说,是社会和谐最好的方式之一。别以为我们在这里诵读,没有在外面做事,对社会没有利益,不是这样的。其实我们对社会是有利的,我们是在心上下功夫,因为读完后,每一个人的心都净化了一部分,与人打交道将更加和谐。反过来,如果你持着诵读《道德经》567遍的高傲心出去与人相处,那这颗傲慢心所造成的就是社会的不和谐。当你放下来的时候,与大家接触就会更加和谐,对社会就是贡献。所以,我们是在心上下功夫。 上报四重恩,下除诸惑苦 报答四重恩德。第一重恩德,是指天地、宇宙、国家给予我们的恩德。我们国家现在是和平年代,这个和平来之不易。你看现在有些国家在打仗,人民流离失所,或者灾难非常巨大,怎么修行?怎么诵读《道德经》?这很困难,因为生存都有问题,生命都不能保障,所以这个我们要感谢。天地的恩德,空气、阳光我们有谢过吗?如果空气一分钟没有,我们就死掉了。我们从来没意识到它的存在对我们的意义,我们读《道德经》,其中一直在讲天地的恩德。为什么“万物尊道而贵德”?为什么人要“法天地”?就是因为天地对我们是有恩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所以我们感觉不到。我们的“有欲观其徼”,只是看到有形的东西,无形的东西我们都看不见,但是无形的东西对我们恩德是最大的。所以,天地宇宙给我们的恩德我们要感谢,国家太平盛世给我们的恩德我们要感谢。第二重恩是父母恩。父母恩,很显然,父母亲生我们、养我们,我们的这个身体,以及我们这个身体里面的心灵,是因为母亲把我们生出来了才有这个人身,所以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很大的,他们不仅生了我们,而且还养育了我们。做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养育一个孩子非常不容易,当你养育了一个孩子的时候,你才会懂得父母的恩德,你自己不经历的时候是不知道的。所以现在年龄小的孩子,都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爱,或者说这个感觉孩子不能感同身受,只是单一方面的接受。只有等到自己付出的时候,才能知道父母曾经对自己有多么大、多么深的爱。我自己也是,当我有了孩子以后,感叹自己以前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其实父母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来养育我们,来使得我们一步步的成长,这个时候就生起了非常大的感恩心.听众朋友们有的人是为了学习道德经是为了教育小孩,陪小孩共读,有的是为了家人健康和谐,有些人还没有孩子,等到有了孩子,将会深切体会父母的恩情。 第三重恩是祖师恩。从《道德经》角度来讲,师恩就是老子。更加广义的师,就是所有能够给予你教化的人都是老师,所有能够启发你、帮你领悟的人都是老师,所有能够触发你感悟的人也都是老师,可能那个人在你平常的眼睛里是你的仇人,但是只要你一转念,他就是老师。如果你有这样的一种心量,把任何的人当作是你的老师,你的成长就会非常非常的快,你在不断地蜕变自己,不断地在提升,所以你越带上这种意识,你的心量就越敞开,就越容易上进。最后一重恩就是众生恩。众生恩就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面的所有一切都跟我们有关系的人,这些人在各种各样方面,在帮助我们、在支持我们。比如网络共修的世界里,你的朋友们、你的道友们在相互的支持;在单位在宾馆那些给我们买菜、做饭的人,那些工作人员,那些志愿者。一般我们都是只看到有形的部分,还有无形的部分需要你看见。比如说,我们在这个建筑里面读书,这个建筑哪里来的?这个建筑可能是好多的人捐了钱,或者国家拿钱来造的,建造的人都有一份功劳。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在这里读书,这么安定的读书环境,有无数的人在支撑着,所以只要你稍微用一点思维就能知道,其实世界上所有人,许许多多在你身边的人都支持你读经这件事情,包括你的领导让你请假,或者领导、家人主动支持你来,所以你的这颗心要放大,要感恩大家,感恩所有的人。你在这里读了,你要好好地感谢大家。 “下除诸惑苦”,除去诸惑,就是去除我们自己的迷惑。老子讲“不自见故明”,自见、自伐、自矜等等全都是我们自己的迷惑,这句是专门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有一个自我的问题,我们有一个分别的问题,所以读经、诵经,希望这份功德不仅是利益众生,而且把阻止我成长的疑惑和障碍都去除,让我更加自在。若有见闻者,悉发道德心 今天我们自己听到了,自己看到了,我们就在读了。门外正好有人路过,这个人也沾上,希望这样的人也能够一起发出无上的追求道德的心,与道德相应的心,从事于道德的心,这是我们的心愿与祝愿,是希望有缘的人一起进步、成长、幸福。 尽此一患身,同归大道根 患身,就是麻烦的身,就是老子讲的“吾患吾有身”的“患身”。尽此一患身,希望能够在我们这一辈子里面,在我们这个很麻烦的一辈子里面,让我们都能够有机会回到大道的那个根,同归大道,所有见闻者一起同归,这就是你的心愿,要发这个愿。 所以,《功德回向偈》是让你放下自我,让你打开心量,让你感恩所有,让你能够放平常的这样一首偈。它的意义非常巨大。所以每天诵读的时候,把这样的心放进去,读完了再休息休息就可以了。这些是两首偈的基本含义,希望大家能够明了,在每一次诵读经典前后能够把这个心带进去。
无量寿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