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之无

不识之无

00:00
02:40

不识之无

【释义】连常见的“之”和“无”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低。

【出处】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白居易传》

        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据说他从小就很聪明,《新唐书·白居易传》说:“其生始七月,能展书,姆指‘之无’两字,虽试百数不差(他刚生七个月,就能翻书,保姆教他指认‘之无’两字,上百次都没错)。”这个故事,叫做“白居易一岁识之无”。其实还不到一周岁,话还不会说,怎么就能识字呢?

        白居易在写给元稹的一封长信里,自己这样写道:“仆(我)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认,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这段自述的大意是:乳母抱着小白居易,常在书屏前玩,有人指着书屏上的“之”字、“无”字叫他认,也不过玩儿。当时虽然还不能念出字音,但是玩了多次以后,慢慢地他就能分别记住,并能辨认了,这是有可能的。

        人们因为“之、无”两字本是最普通的常用字,而且不满一岁的小孩都能认识,所以形容一个字也不识的文盲,就叫做“不识之无”或“之无不识”;形容稍认识几个字的人(或自谦文化不高),就叫做“略识之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再生缘_xy

    受教了

  • 小楚_sn

  • 听友67300412

  • 一米之内无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