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第七章 学校影响(4)

《自卑与超越》第七章 学校影响(4)

00:00
04:03
《自卑与超越》第七章 学校影响(4)

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通常情况下,老师总希望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才可能赢得学生的配合。在这方面,当一个孩子对某个科目产生自信时,就容易激起他对其他科目的兴趣。为此,我们一定要发现孩子从小是怎样看待世界的,他们的哪种感官运用得最多,而且训练程度最高。比如说,有的小孩最热衷于看,还有的是听,还有的是动。

一般而言,视觉型的儿童会对地理和绘画感兴趣,他们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不太习惯于纯粹地听,而是侧重于看。假如这些小孩没有能够使用眼睛来学习,那么他们的学习进度就会很慢。而这时,可能会被有些人产生误会,以为这些孩子智力不足,或缺乏天分,并将此归咎于遗传。如果这样的话,会更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如果我们要寻找哪些人应该对教育失败负责,那么,没有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应该是责无旁贷的。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建议对小孩开展早期的专门教育,但我认为对孩子产生的任何兴趣都能加以运用,甚至激发孩子在某方面的兴趣,真的非常重要。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有些学校在选择课程的教授方式时,能够主动与孩子的各个感官相适应。比如说,把模型制作的绘画与传统课程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应该受到鼓励,并予以推广。实际上,无论教授什么科目,最好的方法是让这个科目与生活中的其他部分紧密联系起来,一定要避免孤立。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这种教育的目标,以及所学东西的实际价值。

我常听到一些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比如是只让孩子记住知识好呢,还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意识好。我认为无须将这两者割裂开来,而应将它们结合起来。举例说,我们在教数学时,可以联系房屋建筑,让孩子找出需要多少木头,以及建好的房子里可以住多少人等,这样的话,显然更能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

还有些科目可以很容易地放在一起来教,从而将不同的科目联系起来。比如说,老师与小孩散步时,可以从谈话里寻找孩子的兴趣。同时,老师还可以告诉孩子所看到的植物的结构、生长、用途,以及气候的影响、山川的特征、人类的农业发展史等,这些知识可谓涉及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老师就要真正对孩子产生兴趣,关爱孩子。如果不是这样,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