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霞映满天12-老年大学与文化养老-李庆福20180907

彩霞映满天12-老年大学与文化养老-李庆福20180907

00:00
24:36


——《彩霞映满天》版头——

【小提琴音乐】   

开场:提升幸福力,彩霞映满天!欢迎收听《枫林漫步》老年心理专栏《彩霞映满天》,我是小梦。本栏目由湖北资讯广播与湖北省老年心理学专委会联合制作!在此,特别感谢本专栏的创编人——湖北省老年心理学专委会主任-郑晓边教授的支持!

      今天是《彩霞映满天》主题是《老年大学与文化养老》

【嘉宾简介

1、李庆福男,瑶族, 1964年出生,广西富川县人。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硕士生导师,兼任广西瑶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南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完成了省部级重点项目“女书与古越文化”、“布依族简史修订”、“女书习俗研究”等。出版《女书文化研究》、《抢救世界文化瑰宝——女书》(合编)、《瑶族审美文化》、《黎语生态论稿》(合作)、《女书简易教程》(合编)等著作。发表论文近百万字,《女书文化研究20年》、《难解的女书之谜》、《女书文化的探索和破解》等受到专家好评,有些被《新华文摘》转载和收入到人大复印资料。 “女书文化研究”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学术影响,被中央电视台、《羊城晚报》、《长江日报》、《湖南日报》等专题栏目采访报道。

2、中南民族大学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     胡  蓉

3、中南民族大学老年协会秘书长         刘汉丽

 【女书简介】

      汉字书画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声的乐”。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文字如东巴文、水书、女书、喃字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女书又称“女字”,是由中南民族大学挖掘整理、仍然在流传的世界唯一女性文字。女字形似汉字但与之迥然不同,是世界上现存的又一古老文种,是濒临失传但又未曾灭绝的“活文字”。从字体构件看,女字是由点、竖、斜、弧4种笔画组成,不像汉字有点、横、竖、撇、捺等八种。女字以斜弧为主,呈长菱形,弧度或大或小,变化多端,刚柔相济,柔中有刚,笔画纤细飞扬,自由舒畅,排列工整,轻盈飘逸,适合从事书法创作。女书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女书书法的审美价值表现在四个方面,既女书书法的柔性美、古典美、动态美、和谐美。女书书法开辟了女书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拓宽了女书学术研究的新空间,扩展了女书文化发展的大舞台。湖南、湖北、河南、四川等各地都有女书书法家,使女书这一人类文化瑰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传承、发扬,焕发出新的魅力。

 

【采访重点】老年大学、老年教育、文化养老问题

          

【采访材料】

把握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特点,办好老年大学  

“精准”实施离退休人员文化养老工程

中南民大老年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现有离退休人员792人,其中离休20人,退休772人。离退休教职工党委现有1个离休党支部、8个退休党支部、1个在职党支部,党员373人。离退休工作处专职工作人员9人,设有综合(离休)科、退休科、老年大学、教职工活动管理中心4个科室。老年大学校长由离退休工作处处长李庆福兼任,两位在职干部胡蓉、张国华任副校长,还由一位副处长协管老年大学工作,并配备了一名合同工和数名研究生管理教学工作。中南民大老年大学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3号)、中共国家民委党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民党发〔2016〕7号)以及湖北省相关文件精神,发挥老年大学平台作用,教育引导广大离退休人员积极为党的事业、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增添正能量。2017年,我校离退休工作处荣获湖北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离休科(老年大学)荣获国家民委系统离退休干部工作先进集体。

 一、学校高度重视离退休工作,“精准”落实两项待遇,支持办好老年大学

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边境、校长李金林为组长,包括所有校领导、学校主要职能部门参加的校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离退休工作。离退休工作处由党委书记边境主管,党委副书记白江源协管。边境、白江源同志多次亲临调研指导离退休工作,与离退休人员交心谈心。在2017年重阳节、春节团拜以及老年大学30周年汇报活动上,边境同志都到会讲话。2017年7月12日,学校党委颁发了《中共中南民族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民大党发〔2017〕38号),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离退休干部政策,全面落实离退休人员政治、生活待遇。文件指出:“加强老年大学建设,实施文化养老工程。保障老年大学经费投入和课程教学有序进行,不断丰富和拓展离退休教职工文化养老内涵,使离退休人员在愉快学习中凝聚正能量,在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中传递正能量。”我校老年大学在离退休教职工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次举办讲座、座谈、调研考察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政治建设统领全局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党建统领老年教育工作,“精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

首先是精准计划党委工作。离退休教职工党委每年都按照校党委的统一部署,结合离退休教职工党员的特殊情况,制定分党委工作计划及二级中心组、各支部学习计划,精准指导各支部思想政治学习。离退休教职工党委通过召集中心组(含扩大成员)开展集中学习、听报告讲座、组织支部户外实践学习活动等形式加强政治基层组织建设,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方面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在老年大学课堂引导广大老党员不忘初心,永葆政治本色,加强理论学习,关注国家大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带动全体离退休教职工,为学校事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积极增添正能量。

其次是把支部建设和老年大学班级建设结合起来,精准开展各项活动。因各支部特点不同,离退休教职工党委分类指导,分别要求,充分发挥各个支部的长处,与老年大学班级建设相结合。在职党支部书记张国华、纪检委员胡蓉都兼任老年大学副校长,他们不仅自己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还带领广大老年大学党员严格按照校党委组织部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开展支部各项活动,明确整改要求,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针对全是85岁及以上高龄的离休支部,由在职支部坚持服务为主、送学上门,离休、高龄党员同志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离休干部李慧兰,93岁,老校长彭英明,80岁,仍坚持上老年大学。

其三是精准开展不同层次的党员活动。一是组织好离退休教职工全体党员层面的活动,如组织全体老同志收看了召开党的十九大、两代会,全体党员和老同志参加的一年一度的主题歌咏活动、全体党员参加的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教育活动等;二是鼓励各支部与老年大学结合开展特色活动,严格按照党费、班费使用规定和程序,积极支持各支部、个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为老同志乐于接受的文化活动。陪行动不便的老同志踏青赏花,集体观看主题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血战湘江》、《我不是潘金莲》等,年节慰问任课教师、病困学员等,不断强化支部、班级的核心力和凝聚力;三是重视用好党员骨干人群开展各项工作。把有党务工作经验的离退休党员,推荐到老年大学担任教务委员、班长等职务;聘请学有所得的专家教授,给老年大学学员做政治理论学习报告;选派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人缘好的党员担任居住楼栋网格员,了解周围情况,协助离退休工作处做好群众联片成网的服务工作,加强红色健康的党员活动引领示范作用,精准服务社区;年届百岁、老年大学诗词班学员张立业老人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特别是向党组织缴纳了3万元的特殊党费的感人事迹,作为一面永不褪色的红旗,用好身边的典型正能量,激励教育年轻一代的民大人知晓学习其高尚的思想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三、依托老年大学管理平台,“精准”实施文化养老工程

中南民大老年大学创立于1987年,是国家民委系统、湖北省高校开办最早的老年大学,是国家民委老年大学分校、武汉市老年大学分校,湖北省老年大学示范校。被同行誉为湖北高校老年大学的开拓者、排头兵和引领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湖北高校老年大学之最:“办学历史最悠久、办学条件最完善、办学机制最健全、办学特色最鲜明、办学效果最显著”,在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创新和对青年学生的传统教育方面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为了探讨民族高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促进老年大学健康可持续发展。2017年11月,成功举办了我校老年大学开办30年周年座谈会。国家民委老干局局长马继祖以及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湖北老年大学、武汉老年大学等数十所学校参加了汇报活动。30年来,我校老年大学遵循“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民委老年大学、武汉市老年大学等单位的支持关怀下,在探索中建设,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实现了从规范化到现代化,康乐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老年大学开设了摄影、书画、古典诗词、民族舞蹈等丰富多样的课堂,深得老同志喜爱,学校每年学员达1000多人次。还积极组织老同志参加校外比赛演出,多次获得国家民委、湖北省、武汉市的表彰。

      从2003年开始,学校每年拨出5万元专款,鼓励他们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每半年评选一次。十多年来,共支助离退休人员出版专著60余部,奖励论文发表380余篇。同时我们还结合国家民委老干局“我与民族工作”专题征文,举办“民大故事、我的故事”征文活动。鼓励离退休人员讲好我的成长故事、我的抗战故事、我的民大故事。以个人成长的经历,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讴歌党的民族教育事业。老同志们怀着对民大的深情,对民族工作的热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那些为民族工作作出贡献的有故事的人,《民大故事  我的故事》第一辑、第二辑已经付梓出版,现在积极开展第三辑征文活动。

 四、发挥“三老”核心作用,“精准”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

我们选拔相对年青和愿意为老同志服务的退休教职工,在各支部、老协、社团活动积极宣传上级文件精神、联系反馈涉老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年协会及老年活动社团作用,举办“端午民族文化节暨民族团结创建”、“重阳节综合趣味运动会”等品牌活动。“端午民族文化节”包括民族文化系列讲座、红歌会、才艺大赛、京剧专场演唱会等。“重阳节综合运动会”不仅有多项适合老同志的趣味运动项目,还举办了老年大学学员书画和才艺展示活动,让老同志的晚年生活丰富有趣。还隆重举办了“喜庆十九大  致敬新时代”湖北省高校老协文艺汇演。并与社区居委会结合举办各种活动,组织老同志参加省、市、区及关山街举办的各种老年文体活动,也主持举办了洪山区老年人台球赛、文艺表演等等活动,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得到地方政府的肯定和表扬。

      关工委和老年大学组织离退休骨干代表,深入我校“1221”精准扶贫联系村,到恩施市龙马民族学校开展“两学一做”交流和精准扶贫活动等。他们还积极献计献策,希望创造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切实做到“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一家人,同心同德共筑小康路”。为龙马民族学校捐款捐书近10万元,还将继续为他们捐赠二胡、葫芦丝、篮球、排球等音乐体育器材,派遣志愿者前去开展民族文化讲座和音乐舞蹈教学培训活动。邀请龙马民族学校贫困学生来武汉走进大学校园,体验大学生活,感受大学文化。暑假期间,老同志自发组织前往恩施龙马青堡村、利川凉雾乡等地休闲避暑疗养,实现了“老百姓得实惠、老同志得健康”双赢互助的帮扶模式。

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老年大学的办学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虚心学习兄弟单位好的工作经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国务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10年)》,牢牢把握新时代离退休工作的正确方向,为老年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