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Mrest - 천사의 미소
有书君语:
昨天下午,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在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
老先生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继承人。
他一生评三侠、书五义,说水浒侠义,讲隋唐豪情,生前给无数人带来欢乐。
如今斯人已逝,但是在声音世界里,他永远鲜活,永不离去。
“预知后事如何,再也没有下回分解……”
单大侠,慢走。
他是个又潮又有趣的老头儿
在大多数人眼中,老艺术家的形象应该是气质端庄,不食烟火,性格甚至有些古板。
然而真实生活中的单田芳,脱下了长衫,拿起了手机,这位评书界的一代宗师,却十分接地气。
追剧发微博,研究知识付费,把自己的人生活得痛快潇洒、淋漓尽致,是个一等一的“潮”老头儿。
2010年的9月,当时微博刚刚兴起2年,许多活跃在时尚风口的演艺明星尚未入驻,当时已过七旬的单田芳就开通了自己的微博。
单田芳写微博,从不说“拯救国学”这样的泛泛之言,他只说自己的真情流露,只讲最质朴谐趣的言语。
77岁的单田芳,打字速度慢得出奇,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大龄微博达人。
今日亲朋聚会,高兴!发个微博记念下;
出门遛心爱的小狗,更高兴!
家里新买一辆好车,他就像孩子得了新奇的玩具,要和网友们一起分享幸福。
有一年单田芳去沈阳,五里河体育场正巧是刘德华的演唱会,一张票一两千块还买不到。
刘德华开口一笑,舞台下的沈阳妇女喊得嗓子都哑了,据说当场晕倒了20个。
单田芳只能自嘲说:
“别说录400套书,录1000套也不好使。我说这么多年的评书,我说得再精彩,我一说底下躺下一个,从来没有。”
听评书的人越来越少,他就破天荒地把自己的评书做成了录像带、电台专用带和电视剧。
更以77岁高龄,在微博上和年轻人互动,一字一句地讲述评书的美,让年轻人从心里爱上这门艺术。
单田芳在微博上自嘲是“劳碌命”:
这个市场竞争现在如此激烈,要是没有我在电台坐镇,没有我一套书挨着一套书这么录,没有我们多年的努力,恐怕评书不那么好过。
能把评书事业支撑到今天,我觉得我立了点儿功。
“乱世求生,就是最重要的一门学问”
单田芳是地地道道的世家出身,祖辈父辈都是书曲艺人。
但是,旧社会的艺人没有地位,父亲不想他在延续被人瞧不起的行当。
因此从小就教育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起誓发愿要让他接受好的教育,上好的学校。
父亲不止一次的对单田芳说:“你可不能再干说书这一行了。只要你把书念好,花多少钱家里都愿意。”
小时候的单田芳十分淘气,捅娄子、惹祸、不懂礼数、不好好学习他样样都干过。
单田芳和他的家人
父亲对他期望高,自然也就十分严厉。抽嘴巴、打屁股、罚跪都是家常便饭。父亲手重,单田芳身上常常带伤。
单田芳明白父亲的苦心,也暗自下决心将来要做一名老师、工程师或医生。
因此哪怕是受了委屈,也从不会顶撞父亲。
但是,命运常常会跟我们开玩笑。1951年,单田芳父亲因罪被捕,母亲和父亲离婚,远走他乡。
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就此倒下了,心灵和经济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
此时,正在东北工学院读书的单田芳不得不辍学,说评书谋生。
单田芳说:“乱世求生,就是最重要的一门学问”。
1956年大年初一,单田芳首次登台演出,22岁的他有了第一笔收入。
自此以后,他的观众越来越多,也让他更想把评书说下去。
对于自己“阴差阳错”走上评书之路,单田芳曾痛苦万分、万念俱灰。
最不能叫人原谅的是这一切都与父亲的愿望背道而驰,因此心中有愧。
如今,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单田芳不再后悔选择了说书的行当,反而更多的是释怀,是感恩。
他说:“抱怨不如宽容,这也是善待自己,人要活得像玻璃,能把脏东西擦掉。”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
有人做过调查:
每7个中国人,就有1个人听过单田芳的评书。13亿中国人中,他的听众有足足2亿人。
从艺六十余年来,单田芳先生共录制了广播和电视评书110部,共计12000余集,节目时间约6000余小时。
如果他的评书每天播一回,可以一直播到2036年。
赞颂忠孝仁义,剖析兵法权谋,指点江山话春秋,论评兴亡谁手?
所谓著作等身,他的作品,从反映商周时期的《封神榜》到眼下的改革题材的评书,完全可以构筑成一部中国历史评书演义。
如今,“单田芳评书”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
2004年,单田芳先生被北京曲艺家协会特聘为名誉主席;
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继承人;
2012年,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他的评书享誉海外。
一生尝遍甘苦,书中说尽情仇,百部经典傲神州,听众闻声静候!
单从受众的广度来说,评书无疑是受众最广泛的艺术形式之一,但就是这样有广泛基础的群众艺术,现在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现如今,除了单田芳之外,还有不到10个能说评书的人,能说长书的就更少了。
和其他行业不同的是,评书演员越老越值钱。
今天还活跃的评书演员基本上都在60岁上下,四五十岁的评书演员如凤毛麟角。
评书是经验、阅历堆积出来的一个人,这人出来了,这书也就出来了。
年轻人阅历有限,走的路还没人家过的桥多,说出来可信程度不大,别人也只能听故事,听不出其中的内涵。
评书,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多年来,单田芳始终保持着这样的作息习惯:早上4点多起床,10点左右录完两三段书。下午,再开始准备第二天的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如单先生所言:“人生,不过一个熬字。”
熬出头了,就成功了,熬不出头,继续回炉“改造”。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是绝大多数功成名就者的选择,但是单田芳却选择了继续“熬”。
“既然我是这个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那我就得责无旁贷地把这门艺术传下去。
但光靠我哪行啊,再不收几个弟子,传承下去,就没有时间了。”
2010年,他举行了开课授徒,一共收了27个弟子。
“我没能力办个评书学校,但办个培训班还是可以。
学这门手艺都是要有口饭吃,光看电视学不来,得有老师教授,政府不扶植,个人要办个学校很难。”
奉命于危难之间,此等勇气,不只是出于热爱,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者发自肺腑的责任感。
“我热爱评书,评书不仅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2017年年底,上台已经需要人搀扶的单田芳说,自己已是“说不出话来,快要死的人了”,但依旧要坚持录书,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
他的这份能量也曾感染了相声大咖郭德纲。单田芳说,其实我和郭德纲很早就认识了。
1996年,郭德纲常去我家里串门,说实话,郭德纲还年轻,水平还行,还要继续磨练,要保持艺术常青。
真没想到,单田芳和郭德纲之间还有这样的渊源。
据说,当时郭德纲对曲艺非常感兴趣,所以他经常去一些“大家”的家里偷学技能,这其中就包括单田芳。
一个是评书界的鼻祖,一个是相声界的大咖,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努力做到极致,倒也有了这一段惺惺相惜的情谊。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酸甜苦辣,方为人生
昨天听闻单田芳先生去世的消息,觉得格外沉重。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在回忆与单田芳交往点滴时说:
单田芳先生艺术精湛、工作勤奋,他把毕生的心血全用在了评书艺术上,创作播出了一百余部评书作品。
对评书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评书的传承人,他的去世,是评书界的损失。单田芳先生千古!
是啊,曾有人这样形容单田芳先生:一人一桌一折扇,俯首说书六十年。
而今先生忽作古,惊觉世间又少贤。
在单先生的评书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酸甜苦辣,方为人生。
正如单先生所言,我这一生苦辣酸甜,坎坎坷坷,苦乐悲欢、五味杂陈......
回想一下,总算做成了一些事情,还是欣慰比遗憾多,美好比辛酸多。
现在唯有更加珍惜时光,尽量走得更远一些。
可惜,单先生并没有实现他的承诺,如今的他,还是要功成身退了,这一退,就是一个时代的陨落。
至于评书后事如何,也只能听单老来世和我们再一起分解了。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单老,走好
有幸来到人间 回复 @1500829oinx:
好可惜,一路走好😭
凡🈶井水处,皆有爱书人
此时无声胜有声你们懂吗?
有幸来到人间 回复 @有幸来到人间: 说出来啊!别总是流泪。会为您慢慢擦干——
可惜了一代宗师没有人能代替他
“预知后事如何,再也没有下回分解……” 单大侠,慢走。
怀念单老
祈单大侠往生极乐……🙏🙏🙏
😞😞😞
我小时候就听单田芳的书!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