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歲到57歲,王安祈見證了台灣京劇幾死幾生。少有戲迷如她一般,聽戲的年齡和生命年齡一樣長。2002年,台灣大學戲劇系特聘教授王安祈接受了國光劇團的邀請,出任藝術總監。王安祈一邊聽戲、一邊教學、一邊寫戲,十幾年間佳構不斷:根據傳統戲《禦碑亭》改編的《王有道休妻》探索古代女性的性別意識;《三個人兒兩盞燈》通過唐代宮中女同性戀的故事,寫人生的千古寂寞;《金鎖記》欲借張愛玲的蒼涼筆墨,爲京劇添一抹“惡的風景”;《百年戲樓》,從男旦、海派、伶人在“文革”中的遭遇,勾勒京劇的百年滄桑;新版昆曲《梁祝》讓更多年輕人近距離接觸昆曲之美……
“京劇對我最大的意義是,開啓了我情感的面向。你看曹七巧這個心有多卑劣,是一個全然不值得同情,不值得原諒的曹七巧,卻值得為她做一齣戲。我們想要借著一些人性更深刻的刻畫,把台灣對古典戲曲美學的打造,做到更深刻,挖掘出一條新的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台湾人的口条不应该这么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