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365国学。今天为大家播送的是《论语精读》第十集:学而第一(5)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什么是不仁德呢?巧言令色就少仁德。“巧言”就是花言巧语。孔子很讨厌一天到晚呱呱呱说个没完没了的人。随时都在沾沾自喜,夸耀自己,花言巧语,说得天花乱坠,这种人总是有问题的。“令色”,古文里凡“色”都是指脸色,“令”当美好讲,“令色”就是好脸色。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就“鲜矣仁”。“鲜”就是少,缺少仁德。一心以外在的东西取悦别人的人,其内心是缺少仁德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又说话了,子曰一句,有子曰一句,子再曰一句,曾子又曰一句,所以叫“论语”,大家讨论,不是一个人说的。曾子说了,人要学习,要学君子,要学仁德,怎么学呢?学习的方法是什么,这句就是曾子讲的儒家修养的方法,儒家靠什么来修养自己?靠反省。这是儒家的修道之方,不靠静坐,不靠其他的办法,而是靠反省。君子“三省吾身”,这个“省”字要读xǐng,反省的省。三省,这个“三”,是泛指多次,君子要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如果要具体指每天反省三次,应该这样讲:“日省者三”,这里“三”就特指三次,如果特指每天反省五次、七次、八次、九次,就是“吾日省者五”、“吾日省者七”……如果调换过来,“吾日五省吾身”、“吾日九省吾身”,这里的“五”、“九”还是泛指,泛指多次。“三”也是泛指多次,我每天要多次反省我自己。反省什么?反省三个问题:“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君子每天都要反省这三个问题。“为人谋而不忠乎”,为人,为他人筹划,“谋”就是筹划,为他人做事,而不忠乎?注意,这一句话的关键在“忠”字。什么是忠?心不偏不倚就是中,忠心,一个“中”一个“心”,什么意思啊,竭尽全力就叫“忠”。我替人家筹划的事情,我答应要给人家做的事情,我是不是竭尽全力在做,我竭尽全力在做就是对这个人忠心。什么叫精忠报国?竭尽全力报效你的祖国就叫精忠报国。所以岳母刺字,用针在岳飞背上刺了四个字“精忠报国”,要他竭尽全力去报效祖国。“为人谋而不忠乎”,我为人家办事是不是忠心,怎么检验呢?就看你是不是竭尽全力。我是不是对自己的工作忠心呢?就看我是不是竭尽全力给大家讲《论语》、讲四书。我竭尽全力给大家讲课,第一是对自己教书工作的忠心,第二是对在座诸君忠心,我对你们是忠心的哟,忠心耿耿。何以见得呢?因为我是竭尽全力在给你们讲课,我没有偷懒,我没有丝毫的懈怠,我没有敷衍,我是认认真真、竭尽全力在讲,我生怕大家听漏了一句,或者没听懂。竭尽全力,这就是我的忠。在座诸君的忠呢?你们竭尽全力在学习,这就是你们的忠。
接下来,“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主要指心,“信”主要指说的话。“信”字,人言为信,说话算数就是信。和朋友交往要说话算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说话算数啊。我给你说了我要帮你,十个月以后都没有消息,这就不叫信。守信用,说了话要算数。和朋友交往怎么交往呢?就是看你说话是不是算数。“忠”针对大事,“信”针对小事;“忠”指的是本体,是内容,“信”指的是形式,是语言。“忠”“信”是分不开的。“忠”和“信”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你的心,一个是你的语言,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形式。光有“忠”没有“信”不行,光有“信”没有“忠”也不行。因为“信”只是语言,语言可以说得很好,但是心是不是也这样呢?不一定!很多人话说得天花乱坠,说得很诚恳,说的话他也办了,但是他心里不一定是真正向着你的,是忠心于你的。而有些人他做得很好,但是他就是不会、不善于表达,这也不行。孔子说内容和形式要完美统一,“忠”和“信”不能分,举个例就理解了。我说,我来给大家讲课,我是忠心的,我是忠于学院的,忠于在座诸君的,我确实对你们忠心耿耿,可是我就是说不清道理。“这个话就是这个,你想嘛……嗯……啊……”我想表达,表达不出来 ,茶壶里装汤圆——半天倒不出,这个叫“忠”吗?我有这颗心,但并没有起到“忠”的作用啊;这是光有“忠”没有“信”。另外,我只有“信”没有“忠”,我确实给你们讲课讲得很好啊,可是我心里,“哼,讲啥子嘛,不要给他们讲了”,内心里边很不屑,觉得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所以“忠”和“信”是不能分开的,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形式。
今天的播送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继续收听《论语精读》第十一集:学而第一(6)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