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欢迎听马瑞芳讲聊斋。我们今天讲狐狸精惩罚负心汉的故事《武孝廉》。
武孝廉姓石,他叫武孝廉,因为他是武举人。石某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遇到一位中年妇人帮助,治好马上要死的病,和他结婚,给他提供求官的金钱,妇人对他不仅有再造之恩还有夫妇之义,石某用妻子的钱求官后,马上变心,不仅向妻子隐瞒当官的消息,还停妻再娶。
妻子找到他之后,他仍然和妻子离心离德,一旦看到妻子露出狐狸原形,立即捉刀要杀,这个忘恩负义、豺狼心肠的人,受到狐狸精报复,唾血而死。聊斋小说在一步一步写石某忘恩负义同时,一点一点逐渐透露妇人的狐狸精身份,写得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石某带许多银子去北京买官。走到德州得了重病,吐血不止,仆人乘机偷了他的银子逃走。石某气疼攻心,病情沉重,船家打算把他扔掉时,恰好有个中年妇人坐条船,停在石某船的旁边,自愿用船载石某。船家扶着石某到妇人船上。石某呻吟着向妇人表示感谢。
妇人说:“你有肺痨病根,魂已经在坟墓游荡。”石某号啕大哭。妇人说:“我有丸药,能起死回生,等你的病好了,不要忘了我。”石某边哭边对天发誓:“只要我能病好,一定好好报答您。”妇人拿出药给石某吃,吃下去半天,石某好多了。妇人给他香甜可口的食物,对石某的照顾超过夫妻,石某非常感谢她。
治疗养护一个多月后,石某病完全好了,跪着走到妇人面前,像敬重母亲。妇人说:“我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如果您不嫌我老了,不好看了,我愿意做您妻子,好好伺候您一辈子。”石某喜出望外。两人结为夫妻。妇人拿出积蓄的银子交给石某,让他到北京谋取官职。跟他约定:求官归来,一起回家。
石某是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遇到中年妇人。第一,他“唾血不止”,人已经在鬼门关,如果不是妇人给他特效药,起死回生,他早死了。
第二,石某本来要进京求铨叙——按清代科举制规定,举人除参加会试外,还可以通过拣选、大挑、截取三个途径取得官职,所谓拣选、大挑、截取都是选取官员的手续,石某是武举人,他如果进京到兵部参加拣选,实际上是给掌权的人送钱买官,他可以做个千总或稍低点的武官。但他为行贿准备的“囊资”偏偏被仆人偷走,他是靠妻子“出藏金”提供了求官的资本。
第三,妇人四十多岁,石某三十多岁,妇人虽年长于石某,但她向石某求婚时,讲得清楚:“如不以色衰见憎,愿侍巾栉。”没有要胁你非娶不可,让石某自己抉择。石某欢天喜地的同意娶她。
小说笔墨精细,石某初见妇人时,“被服粲丽,神采犹都”,粲丽是服饰讲究样子,说明这个女子很有钱;“都”是美的意思,在“都”的前边加个“犹”字,说明妇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石某接受这桩婚姻的心情是:“丧偶经年,闻之,喜惬过望。”
和中年妇人联姻,超过他的期望,他喜欢、心甘情愿,毫不勉强。这一点,蒲松龄写得很有分寸。他们是患难夫妻,而且是妻子救丈夫于水火的夫妻。蒲松龄在这里稍稍透露点儿信息,妇人不是平常人,她手里的药能起死回生。
石某到北京用妇人的钱走门路,选成山东省地方上的军事长官,看来妻子给他的钱不少,他买到的官职比较高。剩下的钱,他买上鞍马行装,头戴官帽,身穿官服,坐着气派耀眼的官轿,得意非凡。一阔脸就变,是负心汉的通病。石某靠妇人的金银求官后,马上想到妻子年龄大了,不是好伴侣。就用妻子给他的钱,“以百金聘王氏女为继室”。
势利小人蝇营狗苟,为了向妻子封锁消息,特地避开德州,绕道上任。过了一年多,也不把自己的情况报告妻子。石某表弟偶然到德州,跟妇人邻居。妇人往表弟处问石某消息。表弟如实相告,表哥当官,又在京城另娶了妻子,已经回到省城担任军事长官一年多。
妇人听后,大骂石某,把实际情况告诉表弟。表弟也替表嫂抱不平,劝她说:“或者他刚做官,署中事情较多,还没来得及接嫂子。您写封信,我交给他。”妇人写了信,表弟恭恭敬敬转交石某,石某根本不放在心上。又过一年多,妇人自己去找石某。住在旅店,托官衙负责接待客人的官吏向石某通报姓名。石某拒绝见她。
有一天,石某正在饮酒取乐,听到门外一片喧哗吵骂声,放下杯子仔细聆听功夫,妇人掀开帘子进来了。石某怕得面色如土。妻子指着石某的鼻子骂:“薄情郎!安乐耶?试思富若贵何所自来?我与汝情分不薄,即欲置婢妾,相谋何害?”
用白话来说是:“薄情郎!你现在安乐啦?想一想你的财产和地位都是从哪儿来的?我和你情分不薄,你就是想买丫头娶小老婆,你跟我商量就是,有什么不可以?”
一番话,讲得有理有力有节。石某吓得不敢迈步,大气也不敢喘,一句话也对答不上。过了许久,才跪到地上向妇人认错,花言巧语求妇人原谅。妇人的怒气稍微平息。
石某跟王氏商量,让王氏用妹妹身份拜见妇人,王氏不乐意,石某苦苦哀求,王氏才去向妇人行礼,妇人回礼说:“妹妹不要害怕,我不是嫉妒撒泼的人,过去的事,原本是一般人都不能忍受的,就是妹妹,也不希望有这样忘恩负义的郎君。”
她对王氏详细述说过去的事。王氏听了,跟妇人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责备石某。石某无地自容,只求妇人容许他今后老老实实,赎回自己的罪过。三人暂时相安无事。妇人还没进门前,石某一再交待守门人:妇人来了,不让她进。
妇人进来后,石某偷偷责备守门人,守门人说:“门锁得好好的,一直没人进来。”石某也不敢去问妇人是怎么回事。在这个地方,小说家又把妇人的特异功能透露了一下,门锁得好好的,一般人进不来,但她进来了,她肯定不是一般人,甚至不是人而是某种神灵。
妇人和石某虽然也有说有笑,但石某始终不再和妇人亲热。幸而妇人娴静温文,夜晚从不跟王氏争丈夫,晚饭后,早早关上门睡,也不问丈夫晚上住在哪里。王氏开头还担心自己的地位,看到妇人这样,越发尊敬她。早上起来,先去向她问安,好像侍奉公婆。
按照封建礼法的规定,妇人是石某的嫡妻,但是她不跟王氏争夺丈夫,她待下人宽厚,举止得体,对人对事都明察秋毫,像神明一般。有一天,石某的官印突然找不到了,整个衙门像开了锅,人们惊惶不安地跑来跑去,怎么也找不到。妇人笑着说:“不要担忧。把井水掏干,印就有了。”
石某按她说的做,果然把官印找到了。问她怎么知道?她只笑不说话,好像清楚是谁做的,却不肯把盗印者的名字说出来。她善良,与人为善。小说家又稍稍透露出一点线索,妇人有特异功能,对官衙发生的事非常清楚。
过了一年,石某觉察妇人的行为跟常人不同,怀疑她不是人。石某派人在她就寝后鬼鬼祟祟偷看偷听,只听到床上整夜有振衣的声音,也不知道她到底在做什么。蒲松龄在这里和石某也和读者捉迷藏,整夜有振衣的声音,多么神秘,但小说家就不告诉你是怎么回事,你只管自己想象去。
妇人跟王氏关系很好。两个本来可能不同戴天的女子感情好,说明妇人为人确实好,值得人爱怜。有天晚上,石某到按察使官衙办事没回来,王氏和妇人一起喝酒,不知不觉喝多了,妇人趴在酒桌旁边,变成一只狐狸。王氏爱怜她,给她盖上绸被,好好守着。
没多久,石某进来了,王氏把这件怪事告诉他。石某要杀掉那狐狸。王氏阻止他说:“即狐,何负于君?”用白话说:“她就是狐狸,哪里对不起你?”石某不听,急忙找佩刀,妇人已醒了过来变回了女人的原型,骂:“你这个东西行事比毒蛇还毒,心肠比豺狼还狠。这个地方肯定不能再住下去。从前我给你吃的药,还给我吧!”
说完,朝石某脸上吐了一口,石某觉得浑身发冷,像浇了冰水,喉咙里丝丝啦啦发痒,把当年的丸药吐了出来,丸药还和过去吃的时候一模一样。妇人拾起来,气愤不平地走了。去追她,无影无踪。
狐狸精妻子回到石某身边后所作所为完全符合贤妇的要求,甚至可以说,狐狸精妻子仅要求三餐闲饭,要一个可怜的名分,一个立足之地,这最基本的要求,丧心病狂的石某都不能容忍,狐狸精妻子骂他是虺(huī)蝮(fù)之行,豺狼之心,心肠像蝮蛇那样的毒,像豺狼那样的狠。总结得非常准确!
石某妻子最后变形为狐狸,说明她是狐狸精,解开了一系列谜团,她为什么能起死回生、为什么能从锁了的门进官衙,为什么能知道石某的官印是什么人偷走,因为她是狐狸精。当年她治好石某的病,是用了狐狸精千年修练的红丸。
石某后娶的王氏阻止石某杀狐狸时说“即狐,何负于君?”聊斋点评家但明伦说:“一语如老吏断狱。”王氏的这句话就好像是富有经验的这官员判断冤狱。这句话是小说的文眼。蒲松龄赋予女主角狐狸精的身份,才使得人物和故事更精彩:正因为妇是狐,才救得石某的性命。“
即狐,何负于君”的质问,由本来觉得狐妇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的王氏说出,更加有力,更加说明武孝廉的可恶。
武孝廉这个人到底是真的还是虚构的? “异史氏曰”说“石孝廉,翩翩若书生,或言其折节能下士,语人如恐伤,壮年殂谢,士林悼之。至闻其负狐妇一事,则与李十郎何以少异……”似乎蒲松龄真的认识这位武孝廉。
我看蒲松龄善用障眼法,这段话起到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进一步描绘了武孝廉这个伪君子以儒雅之态欺世的形象;还有一点是给人确有其人的感觉。蒲松龄还把自己创造的武孝廉和李十郎对比,李十郎是唐代诗人李益,也是前辈作家写负心汉的代表。
而负心汉故事是中国古代小说非常传统的题材,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唐代李益负心霍小玉:唐传奇《霍小玉传》写李益到长安参加考试时,热恋名妓霍小玉,对她发誓“粉身碎骨,誓不相舍”,他金榜题名,做了郑县主簿,就抛弃霍小玉,和名门卢氏女结婚。
霍小玉在黄衫客帮助下,弥留之际见到李益,对他说:“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为丈夫,负心如此”“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结果李益得了猜忌幻想型精神病。这是唐传奇对李益的安排。
真实历史人物李益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塞下曲》很有名:“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用伏波将军马援和班超的典故,讴歌守边将士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这首诗是讲唐诗都会讲到的,李益的官职最后做到礼部尚书,但在唐传奇里,他是负心汉典型,最后得了精神病。
宋代出现王魁负心故事,成为后世小说戏剧屡写、屡演不衰的话题,而且创造了“活捉王魁”的构思模式:女子受负心汉虐害,做鬼报仇。王魁负心故事出现在宋代《醉翁谈录·王魁负约桂英死报》。“王魁”本来不是人名,而指名列榜首的王某人。
据周密《王魁传》记载,王魁本名王俊民,山东莱州人,跟苏轼同代,嘉祐年间状元,发狂病而死。《醉翁谈录》把负心汉扣到王俊民头上,把他叫王魁,山东济宁人,字俊民,上京应试下第归来,在莱阳遇到妓女敫桂英,桂英承揽起王魁的生活,让他专心攻读。
一年后,王魁进京赶考,二人焚香设誓,各不负心。生同衾、死同穴。王魁考中状元,桂英寄诗祝贺“夫贵妇荣千古事,与郎才貌各相宜。”王魁琢磨:我现在富贵,岂能以烟花女子为妻?他到徐州上任,桂英派人送信,被他遂出。桂英呕血大哭,自刎而死。王魁和崔小姐完婚。
听说桂英自杀,欣喜拔去眼中钉。没想到桂英的鬼魂找来骂“你轻恩薄义,负誓渝盟,我怎肯与你干休!”王魁请法师驱鬼,阴司不听他的,判官把王魁揪回去,呜呼哀哉。王魁故事在南宋已经广为流传并搬上舞台,宋元杂剧、明清传奇直到现在舞台,仍然有多种剧种演出活捉王魁。
明代三言二拍有两个著名负心汉故事,一个是白话短篇小说《喻世明言》《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的莫稽,他贫困潦倒,差点儿饿死在街头时,金玉奴救了他,跟他结婚,资助他读书,金玉奴是团头的女儿,所谓团头就是掌管乞丐的头,莫稽金榜题名做了官,想到做团头的女婿没面子,在上任途中,把金玉奴挤到江里。
金玉奴恰好被高官救了认为义女,高官恰好是莫稽的上级,假装把女儿嫁给他,洞房中,来了个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小说的结局是金玉奴不得不从一而终,破镜重圆。现在很多剧种都把结局改了,两个人分道扬镳,莫稽罢官进监狱。
三言二拍另一个负心汉故事《二刻拍案惊奇》里的《满少卿饥附饱颺,焦文姬生仇死报》自称“赛王魁”。满少卿不得志时,大雪中没饭吃,饿得嗷嗷哭,得到焦翁救助,请到家,照顾他读书。满少卿跟焦翁之女文姬“暗度陈仓”,感恩戴德地接受文姬为妻,等他高中皇榜选了官,焦翁倾家荡产给他治装。
满少卿仅仅因为听说朱家是官宦人家,朱家小姐陪嫁丰厚,就停妻再娶。他的薄幸害死了文姬父女还有文姬的丫鬟。这个跟《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类似的故事,不同的是,金玉奴不得不接受曾暗杀自己的丈夫,焦文姬做鬼向满少卿索命。
古代小说负心汉故事不少,我觉得武孝廉的下场最符合读者的心理。听众朋友是不是同意这个看法?我们下次要讲个优美的爱情故事了,《西湖主》里有个像鲜花像美玉雕成的公主,听众朋友,请发挥你的最大想象,她的原型是什么生物?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原文】
武孝廉(1)石某[一],囊资赴都,将求铨叙(2)。至德州,暴病,唾血不起,长卧舟中。仆篡金(3)亡去,石大恚(4),病益加,资粮断绝。榜人谋委弃之。会有女子乘船,夜来临泊,闻之,自愿以舟载石。榜人悦,扶石登女舟。石视之,妇四十余,被服粲丽,神采犹都(5)。呻以感谢。妇临审曰:“君夙有瘵(zhài)根(gēn)(6),今魂魄已游墟墓。”石闻之,噭然哀哭。妇曰:“我有丸药,能起死。苟病瘳,勿相忘。”石洒泣矢盟。妇乃以药饵石;半日,觉少痊。妇即榻供甘旨(7),殷勤过于夫妇。石益德之。月余,病良已(8)。石膝行而前,敬之如母。妇曰:“妾茕独无依,如不以色衰见憎,愿侍巾栉(9)。”时石三十余,丧偶经年,闻之,喜惬过望(10),遂相燕好。
妇乃出藏金,使入都营干;相约返与同归。
石赴都夤缘(11),选得本省司阃(kǔn)(12),余金市鞍马,冠盖赫奕(13)。因念妇腊已高(14),终非良偶,因以百金聘王氏女为继室。心中悚怯,恐妇闻知,遂避德州道,迂途履任。年余,不通音耗。有石中表,偶至德州,与妇为邻。妇知之,诣问石况,某以实对。妇大骂,因告以情。某亦代为不平。慰解曰:“或署中务冗(15),尚未暇遑,乞修尺一书(16),为嫂寄之。”妇如其言。某敬以达石,石殊不置意。
又年余,妇自往归石,止于旅舍,托官署司宾者(17)通姓氏。石令绝之。一日,方燕饮,闻喧詈声;释杯凝听,则妇已搴帘入矣。石大骇,面色如土。妇指骂曰:“薄情郎!安乐耶?试思富若贵(18)何所自来?我与汝情分不薄,即欲置婢妾,相谋何害?” 石累足屏气(19),不能复作声。久之,长跽自投,诡辞乞宥。妇气稍平。石与王氏谋,使以妹礼见妇。王氏雅不欲;石固哀之,乃往。王拜,妇亦答拜。曰:“妹勿惧,我非悍妒者。曩事,实人情所不堪。即妹亦当不愿有是郎。”遂为王缅述本末。王亦愤恨,因与交詈石。石不能自为地,惟求自赎,遂相安帖。
初,妇之未入也,石戒阍人勿通。至此,怒阍人,阴诘让之。阍人固言管钥未发,无入者,不服。石疑之而不敢问妇。两虽笑言,而终非所好也。幸妇娴婉,不争夕(20),三餐后,掩闼早眠,并不问良人夜宿何所。王初犹自危;见其如此,益敬之。厌(ya)旦往朝,如事姑嫜(21)。妇御下宽和有体,而明察若神。一日,石失印绶(22),合署沸腾,屑屑还往(23),无所为计。妇笑言:“勿忧,竭井可得。”石从之,果得之。叩其故,辄笑不言。隐约间,似知盗者姓名,然终不肯泄。居之终岁,察其行多异。石疑其非人,常于寝后使人瞯听(24)之。但闻床上终夜做振衣声,亦不知其何为。妇与王极相怜爱,一夕,石以赴臬(niè)司(25)未归,妇与王饮,不觉过醉,就卧席间,化而为狐。王怜之,覆以锦褥。未几,石入,王告以异。石欲杀之,王曰:“即狐,何负于君?”石不听,急觅佩刀。而妇已醒,骂曰:“虺(huī)蝮(fù)之行(26),而豺狼之心,必不可以久居!曩所啖药,乞赐还也!”即唾石面。石觉森寒如浇冰水,喉中习习做痒,呕出,则丸药如故。妇拾之,忿然迳出,追之已杳。石中夜旧症复作,血嗽不止,半岁而卒。
异史氏曰:“石孝廉,翩翩若书生。或言其折节能下士(27),语人如恐伤。壮年殂谢,士林悼之。至闻其负狐妇一事,则与李十郎(28)何以少异?”
[一]底本:手稿本。
【注释】
(1) 武孝廉:武举人。
(2) 铨叙:举人除参加录取贡士的会试外,还可以通过拣选、大挑、截取途径做官。石某参加的是拣选后授官。这一活动需要金钱做后盾。
(3) 篡金:抢夺银子。
(4) 大恚:极其愤怒。
(5) 神采犹都: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6) 夙有瘵根:一向有肺痨病根。
(7) 甘旨:好吃的东西。
(8) 良已:完全好了。
(9) 侍巾栉:做妻子。
(10) 喜惬过望:喜出望外。
(11) 夤缘:走门子,攀附权贵。
(12) 司阃:省城的门卫武官。
(13) 冠盖赫奕:冠服车辆丰盛光辉。
(14) 妇腊已高:妇人的年龄大了。
(15) 务冗:事情多。
(16) 修尺一书:写一封信。
(17) 司宾者:负责接待宾客的小吏。
(18) 富若贵:富和贵。
(19) 累足屏气:非常害怕,叠足站立,不敢喘气。
(20) 不争夕:不与王氏争夺与夫君同寝。
(21) 厌旦往朝,如事姑嫜:黎明就去拜见,像对待公婆。古时称婆母为“姑”,公爹为“嫜”。
(22) 印绶:官印,绶,系印纽的丝带。
(23) 屑屑还往:非常不安地到处寻找。
(24) 瞯听:偷窥,侦听。
(25) 臬司:臬司衙门,即按察使。
(26) 虺蝮之行:毒蛇的行为。
(27) 折节能下士:能屈己下人,礼贤下士。
(28) 李十郎:唐传奇《霍小玉传》的男主角李益,排行十郎。曾与小玉相爱,后来却娶世家卢氏,小玉因此而死,化厉鬼复仇。
想替夫人说一句:人间不值。
马瑞芳 回复 @做个小猴吃桃桃: 对
似乎在古人负心的故事中,书生落难得救,高中就变心薄幸的情节特别多。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相比,书生这个群体负心的似乎特别多。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我看聊斋,元杂剧、三言二拍,每次都因为这个问题感到很困惑。照理说,考状元的人都应该熟读圣贤书,那就更应该懂得圣贤教诲的道理信义,怎么连糟糠之妻不下堂的道理都不懂呢?负心薄幸已经令人痛恨,何况恩将仇报、反目相害之徒?难道真如宝钗说的:“男人们读书是为了明理,可是如今并不曾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反而更坏了。”自古红颜多薄命,人如此,狐如此。叹!叹!
马瑞芳 回复 @浅瑶指月: 狐狸精的报复为受屈女子扬眉吐气!
马老师讲半个小时,我记笔记一个小时。比当年老师讲比较文学还要精彩。 谢谢马老师💐👍
马瑞芳 回复 @咩咩羊的玛奇朵: 看看原著啊
今天挣的月票必须给马老师
很早就读过这个故事。武孝廉得红丸而生,背信弃义后,失红丸而死。红丸既暗点了狐女的异类身份,又前后呼应,可以算是文章的一条暗线了。
马瑞芳 回复 @月影_剑客: 剖析妙
她啥都知道就是不知道石某的为人
知恩图报不仅说的是友情,手足情,还有夫妻情,愿天下少些负心汉,且行且珍惜!
马瑞芳 回复 @我是书生q: 说得好
马老师,原著您推荐哪一个版本呢?好多都是节选 没找到全本
为什么看不到老师的讲稿了??
马老师先剧透再讲述,仍然引人入胜
马瑞芳 回复 @sunrain_nh: 喜马要求先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