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国学课 | 舌头最软却伤人最深

南怀瑾国学课 | 舌头最软却伤人最深

00:00
07:21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中讲了庄子借孔子的口论述的一段人生哲理。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


孔子说,外交官传达两方面意见的时候,传其原意,过分的话不能传,也不能添油加醋,做到了这一步,才能够保全自己。做翻译官也是如此。


南怀瑾先生认为,这是讲外交官的修养,做外交的哲学,也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因此,管好自己的舌头,学会说话处世很重要。


尽管舌头没有骨头,但也应该特别小心它的厉害。因为话一旦说出口,就像射出的箭,再也不能收回了。有一个拉比让他的仆人去市场上买些好东西,买些不好的东西。仆人两次带回来的都是舌头。拉比十分不解,仆人告诉了他其中的缘由:舌头是善恶之源,当它好的时候,没有比它再好的了;当它坏的时候,没有比它更坏的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说话好坏对做事的影响。


愚者常常暴露出自己的愚昧,贤者却总是隐藏自己的智慧。因为善于倾听的人,易表露智慧;而喜欢表现自我、喋喋不休的人,通常都不够明智。基于此,请记住这么一句忠言:“假如你想活得更幸福、更快乐的话,就应该从鼻子里充分吸进新鲜空气,而始终关闭你的嘴巴。”


“闭上你的嘴”,在不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修炼了自己。圣菲利普是16世纪深受爱戴的罗马牧师,富人和穷人都追随着他,贵族和平民也都喜欢他,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处世的智慧。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女孩来到圣菲利普面前倾诉自己的苦恼。圣菲利普明白了女孩的缺点,其实她心地倒不坏,只是她常常说三道四,喜欢说些无聊的闲话。这些闲话传出去后就会给别人造成许多伤害。


圣菲利普说:“你不应该谈论他人的缺点,我知道你也为此苦恼,现在我命令你要为此赎罪。你到市场上买一只母鸡,走出城镇后,沿路拔下鸡毛并四处散布。你要一刻不停地拔,直到拔完为止。你做完之后就回到这里来告诉我。”


女孩觉得这是非常奇怪的赎罪方式,但为了消除自己的烦恼,她没有任何异议。她买了鸡,走出城镇,并遵照吩咐拔下鸡毛。然后她回去找圣菲利普,告诉他自己按照他说的做了。


圣菲利普说:“你已完成了赎罪的第一部分,现在要进行第二部分。你必须回到你来的路上,捡起所有的鸡毛。”


女孩为难地说:“这怎么可能呢?在这个时候,风已经把它们吹得到处都是了。也许我可以捡回一些,但是我不可能捡回所有的鸡毛。”


“没错,我的孩子。那些你脱口而出的愚蠢话语不也是如此吗?你不也常常从口中吐出一些愚蠢的谣言吗?然后它们不也是散落路途,口耳相传到各处吗?你有可能跟在它们后面,在你想收回的时候就收回吗?”


女孩说:“不能,神父。”


“那么,当你想说别人的闲话时,请闭上你的嘴,不要让这些邪恶的羽毛散落路旁。”


背后议论别人是做人做事最忌讳的一个方面。


当你在别人背后说闲话时,就暴露了你自己的人格特质——你的好批评及你喜欢在人背后说闲话。如此,别人也会从你的闲话中由此及彼联想到自己,他们会因此认为你是一个品质低劣、说三道四的小人。对方会认为,如果你现在说别人的闲话,说不定哪一天你也会在其他人面前说自己的闲话。因此,那个听你闲话的人,会提防你、小看你,甚至在心里鄙视你。这样,你就会得不偿失,甚至会为今后留下祸根。


杜绝闲言闲语,学会像外交官一样说话行事,是做人的明智选择,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说出口了,只会把事情越弄越糟。南怀瑾先生说,如果说过分的话,做过分的事,结果倒霉的就是自己。只有时时意识到这个问题,改变自己的做事方式,才能真正做好事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海潮明月

    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

  • 麦田徐风

    一地鸡毛

  • 不骄勿躁

    不以人废言,不以言举人

  • 醉复歌_ib

    吉人之辞寡,理亦如是

  • 元元cyh1972c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