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点景人物——从山水到人物

7.3 点景人物——从山水到人物

00:00
11:48

本节知识要点 

1、浙派的没落

浙派的中后期,一些弊端开始出现,很多画家经常会受到批评。特别是吴门画派,松江派兴起之后,浙派的风格就受到了排挤。


蒋嵩和他儿子的风格,对比就非常典型。蒋嵩是非常明显的浙派风格,也就是马夏的传派;但是他的儿子迫于文人画的理论的压力,后来就改变了父亲的画法。他放弃了浙派的画法,转而去学习松江派的文人画技法,特别是王蒙这些元代绘画家的绘画风格。


2、浙派的遗产

浙派留下来的一个意想不到的艺术史的遗产,就是点景人物。


以前马远夏圭的画,点景人物是一个很小的人物。浙派中后期的山水画,世俗化情节越来越多,所以人物的尺寸和比例被放得越来越大、情节变得非常的生动和具体。


当人物的比例被放大以后,那么对人物的表现技法也要出现相应的调整。人物衣纹表情的笔法,要和周围的树石山水的笔法相互一致,这样整个画面才会产生出一种协调感。所以浙派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的处理方法就很特殊,用笔、用墨的技法完全是为了和周围的环境相互回应。画树石的一些皴法,甚至用到人物的处理方法里去。


在晚明各类世情风俗山水画中:在近景部分,人物被不断放大。这是一种以人物为主体的山水画,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物画或山水画。


3、晚明点景人物的特点

为了配合背景的处理手法,使二者在笔性与风格上保持一致,人物形象的处理愈发简率。


晚明的世情风俗山水画,似乎更看重画面的故事情节,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夸张而又激烈;而从技法上看,线条飞走跳跃,长短错杂,衔接凌乱,不肯屈从于物象的结构和轮廓。


4、意笔人物

放大的点景人物,变成了一种文人画的特殊的处理手段。点景人物脱离了山水的背景,就变成了一种独立的人物画风格:“意笔人物画”。这种人物画,风格显得比较狂放,比较粗野,甚至有的时候显得比较污俗,人物画得非常丑怪。

十八描 

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比如,高古游丝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等。这些描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芥子园画谱》有示范稿本。

配图区 


南宋   梁楷   六祖斫竹图


梁楷的疏体画,其人物画法似乎荒率简略,但如果把它和背景联系起来,马上又会得到一种整体的和谐之美。

明   张路   画老子骑牛


张路为浙派大师,他的人物画用笔快速、粗率,但却能准确地捕捉人物的形体和神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