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鉴定大米入手

从鉴定大米入手

00:00
04:42
从鉴定大米入手

  在1978年,我国某城市发生了一桩“换米杀人案”:两个来自农村的人,骑自行车,带了大米进城搞交换,用铁钎杀人,趁机抢劫。被害人重伤,神志昏迷。但罪犯丢下铁钎和大米已不知去向。

  公安人员深入访问了附近居民,不少人反映,确实见过有两人来换米,一高一矮,矮的是瘸子。

  这么一来,有了重要线索。公安人员向郊区各公社通报了案情,着重查找矮个子瘸脚的人。很快的从20多个拐脚者中,查出一个嫌疑极大的人。此人那天曾与叔父一起进城换米,正好一矮一高。更为重要的是,有人反映,在此人衣服上发现血迹!

  看来,八九不离十,作案者找到了。然而,公安人员并没有马上逮捕那人,而是着手进一步调查。他们设法取到了那人的衣服,上面确实有血迹。

  血迹,这是破案的重要依据。在现代医学的帮助下,人们已经能从一些米点大的血迹中,判断血型以及其他有关问题。那人衣服上的血迹经过鉴定,竞不是人血,而是牛血!经调查,那人在不久前,曾宰过6条牛。于是,澄消了事实,否定了对那人的怀疑。

  线索断了。从哪儿查找作案者呢?

  作案者留下的作案痕迹,除那根铁钎外,便是扔掉的大米。

  能不能从大米中找到线索呢? 公安人员请水稻研究所、林土研究所化验了大米成分。 化验结果表明,大米中含铝、镉两种元素为千分之二,郊区有300来个生产大队种这种大米,其余700多个大队不种这种大米。

  三百多个大队范围仍然太大。接着,公安人员请粮食局的技术人员鉴定大米,查出这是本年生产的新大米,属早熟优良品种。颗粒特别饱满,说明很可能是社员的自留口粮,而且出于老产稻区。另外,米糠很少,从米粒表面形状可断定磨米机比较新,还配有除糠机。这么一来,把查找范围,缩小到3个大队,因为只有这3个大队的大米具有上述特征。

  公安人员依靠当地干部和群众, 排出了在作案那天3个大队的外出人员名单。

  然后,把名单中的人一一作具体分析,确定了嫌疑极大的兄弟俩。社员反映,这兄弟俩曾用铁钎栓过猪。公安人员找到了铁钎,经过化验,与杀人铁钎的化学成分相同;除了铁之外,都含有其他5种元素,含量差不多。

  这时,被害者脱离了危险期。经被害者暗中观看,证明那兄弟俩就是换米者,亦即作案者。

  就这样,一桩十分棘手的案件,从化验血迹否定了险些被当成凶手的人,又从鉴定大米的特征缩小范围,终于破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