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正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曾凡一又作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要休学两年到北京做音乐。当她提出这个要求时,父母诧异了。已经获得全额奖学金的曾凡一放着大好前途不走,却一定要走坎坷的小径?她的未来会不会是一个半途而废的科学家,或者是一个半吊子的音乐人?
曾凡一默默不语,没有奋力的争吵,也没有任性的哀求,她用当时最新潮的电子合成器连着十天创作出十几首不同风格的交响乐曲,第八天感动了母亲,第十天打动了父亲,父亲说,这可能就是曾凡一一生中的闪光点。
她终于得到父母的支持,给予两年的时间去尝试。曾凡一只身前往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开始她的音乐之旅。
1995年父亲去北京参加两院院士会议,看到女儿在音乐上的出色成绩也犯了难。会议间隙,17位院士为了曾凡一的事业生涯抉择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其中16位支持曾凡一走专业音乐道路,因为不希望她浪费了难得的“绝对音高”。仅有一位持反对意见,但在听了她两句清唱之后却又马上改变了态度,支持她的音乐之路。
两年后,曾凡一却又暂时告别了对于音乐的热爱,重新飞往美国完成自己的学业,用母亲的话来说,她回到了科学的怀抱,因为她生来就应该是一个科学人。但是这段音乐生涯却为她留下了永恒的轨迹和难以忘怀的幸福时光。
两年休学之后,曾凡一回到美国,签约了美国某大唱片公司的同时,最终选择了完成学业。因为权衡之后,她发现自己需要改变直线思维,并不是要做一件事就只能是这件事,两件事是可以齐头并进的,没有必要舍弃一方。在艺术与科学的天平上,曾凡一的理解是:科学和艺术不可分割。科学始于想象力完成于逻辑推理,而艺术始于逻辑完成于想象力,科学让艺术从梦想变成现实。曾凡一并没有因为休学觉得可惜。休学使她更好地融入了社会,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和交流……
到现在,曾凡一先后在中国和美国举办了多场个人演唱会,而最新的个人音乐会也在筹划中。曾凡一拍摄过8部音乐电视,在拍《当我们老了以后》时,父母还亲自上阵为女儿当配角。
“更喜欢哪个自己?”这是曾凡一常被问到的问题。
“其实我只有一个自己。别人看到的两个不同的曾凡一,其实就像用几个不同角度去看问题罢了。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艺术使科学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而科学让艺术从梦想变为现实。” 曾凡一这样说道。
同时做这两方面的事,对曾凡一来讲是很幸运的。这两种不同的思维,使得她在科学上思维和别人不太一样,艺术给了她很大的创造力。
音乐让她每一天都拥有快乐的心境,而心境快乐了则一切都不是问题。“永远在学习”和“必须去尝试”正是曾凡一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最珍贵的品格,这样才造就了她,使得她在科学与艺术的天空中能够自由翱翔。正如很多人所言:“中国需要这样的科学家。”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