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和岁月叫板
米兰.昆德拉说:我一直认为,文字是慢的历史,真正的文学不是为了使我们生活得更快,而是为了使生活中的慢不致失传。对耿保国来说,老房子,老工艺都是慢的历史,他要为历史做好自己的注脚。
凭着这股慢劲,耿保国敢和岁月叫板。
(录音:大街上喧嚣声音)
和平遥古城里一贯的热闹场面相比,葫芦肚巷是比较安静的。眼前一座高墙大院,两扇半掩的木门,岁月锈蚀的门钉,寂寞已久的拴马石,这里就是浑漆斋。
(开门声)
耿保国走了出来,他70岁了,有一双和年龄不相称的灵便腿脚。三进深的院子里到处有台阶,他如履平地。夏天穿得单薄,挂在腰间的一长串钥匙更显出分量来,足有二三十把,(钥匙声)碰撞间似乎在宣告耿保国才是这座院落的主人。
(录音:我的名字叫耿保国,就是搞漆艺的,买的时候花了100多万,对我一个手艺人来讲呢,确实是天文数字。加侧院前后一共有六七套院,占地五亩地,平遥第一大院就是这个院。)
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400多年,据说修建就用了16年,能想象当初主人要传之久远的心思。然而历史变迁,岁月更迭,这座老宅子也几易其主。院墙倾颓、地砖破碎、荒草疯长、主院的过厅房顶一眼望到天......这是这座荒凉弃置的大院留给耿保国的第一印象。
(录音:我买它的时候,顶上的草挺高,在过厅中呢可以看到天。上面的脊梁的全都倒了,我又全扶起来。你站在这个位置,当时这个砖都动,还有的烂了,有的已经成水坑了,所以我调整以后重新铺设一下,这些砖呢,都是我从农村买的旧砖,然后补上的。)
1997年7月,耿保国接手了这座大院,取名浑漆斋。当年9月,平遥古城申办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要让古宅与老城同在,耿保国下决心把这座大院维护好。
(录音:土建和那个木结构维修呢,就用了十年时间。我建这个门的时候,在农村看了有100多处的古门,所以我们修的时候呢,就采取了修旧如旧,维修了不让你看出来。)
后院的木工房里,叮当作响,木香盈鼻,(刨木头声音)66岁的张日高师傅正在工作,他当初也没想到在这里竟然干了20年。整座院子里,大到家具条案小到窗棂纹饰,都是经由耿保国设计,张师傅动手实现的。
(录音:刚买下就来了,没有想到能干这么久。一辈子就干这了,18岁就干木工。)
这座院子70多间房子,几乎每间房里都有耿氏父子的作品。让耿保国欣慰的是,两个儿子都从事了漆艺创作,子承父业的同时,雏凤清于老凤声,小儿子更是融合了西方油画的创作技法,让素有中国漆之称的传统大漆工艺绽放出现代主义的魅力。浑漆斋里,门匾瓦对,屏风家具,床铺几案,几乎全部采用大漆工艺,俨然一座漆器博物馆。
(录音:我把这个院作为一个作品去做,就是把两个遗产融合到一起。我想建成平遥漆艺最好的殿堂。让客人来了以后看这就是平遥漆艺。这就是我最终的目标。)
俗话说靠山吃山,(喧嚣声)如今古城里有房子的人家几乎都做起了客栈民宿生意,赚得盆满钵满。但这种红火打动不了耿保国。(扫地声)每天五点,耿保国起床清扫院落,然后开始磨墨练字,绘画创作。日光留影,岁月无声。古城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在外,关起门来,有种“管它春夏与秋冬”的从容。
(录音:人的一生吧,应该做一点事,留一点痕迹,所以我把我的作品把这个院维修好,把我的作品展示出来,我认为这就是我的一点痕迹。)
平遥城里,各种古院落共有4000多座,浑漆斋不仅是其中历史最长,规格最高,面积最大的一处,而且运气最好,它遇上了耿保国。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